一、认识新环境下的平面设计行业
1.数码技术推动了平面设计艺术的平民化发展,也使得平面设计变得简单化、技术化。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和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到:“随着出版商和广告公司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依赖最新的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平面设计变得更加容易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干,任何人的产品都没有区别。”这一观点表明了软件技术应用下的平面设计呈现出了简单化、技术化和快捷化的特点,业余人士可以从掌握平面设计软件技术为切入点,进入平面设计行业,并通过模仿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2.数码平面设计中技术和设计艺术是相互作用的。数码平面设计中技术和设计艺术的关系可以看成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而不应是“两层皮”的分离关系,具体来说应该“是开发和适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为商品的”。每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会使设计界作出反应,导致平面设计概念、方法和手段发生变革。从某个角度来讲运用技术改变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与制造,平民参与平面设计,专业设计师转向制作,这是平面设计行业一个新现象。因此《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以技术去实现设计思想。基于平面设计领域大环境的综合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重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今平面设计行业的变化。在该课程中,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平面软件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融入平面设计理论内容,是引导非专业生进入平面设计行业的一条捷径,相比传统的单一说教式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学习,更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实用性。
二、主题单元设计的理论
所谓主题,是指整合不同知识领域、跨学科的又具有关联性的学习内容。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创导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并早在1931年就得到迅速推广,并发展成了各种不同的单元教学法,如“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等。主题可以分解成许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主题的应用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可以是一个内容体系(即主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可以是一节课(即课时);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定位在单元层面上的应用,则称为主题单元。主题单元(The-maticUnit),指与具体主题相关的一个教学单元,单元中的所有内容相互联系,例如:包装设计、图像处理和印刷知识。从设计层次上来说,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中观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进行中观的主题单元教学有如下理由:增进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精简课程;展现学习的交叉学科本质;提高学生兴趣和精力投入;扩展评估策略;采用合作、协作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掌握学习目标;使学生信息素养融合于创造性活动。主题单元的设计可分为单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多学科的主题设计模式、跨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本文着重介绍单学科的主题单元设计,即主题直接来自平面设计学科科目。以单学科为主,将数码媒体软件应用技术、印刷知识等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其主要特点是:①每个单元通过围绕各个主题而设计教学,把不同知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运用。②根据主题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首先老师教授知识点,然后学生通过整合不同的知识点加以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到案例实施。③单元式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题单元式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一种教学生态的模式,适应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思维,使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主题单元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实施
数码平面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学校各学院的非设计专业学生,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遵循平面设计行业里的设计业务模块,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一个学期设定8个主题,包括文字设计、LOGO设计、卡片设计、招贴设计、版面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网页界面设计等。一个主题单元课程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理论、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术和行业制作技术与材料运用等三部分。教师将不同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里,最后让学生设计出主题单元的作品。通过上图对比,采用主题单元设计的《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与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相比,有以下不同:知识的交叉性:软件技术知识与艺术设计知识的交叉运用;知识的实用性:主题单元的内容几乎涵盖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的领域;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学生根据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主题作品。下面以海报设计主题单元为例分析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海报是平面设计行业里进行视觉传达一个有代表性的媒介,也是学生们常用来宣传校园各类活动的手段,同学们都相对熟悉这个主题。一张海报的产生包括创意、编排、制作等步骤,所以在知识点的传授上突出海报设计的要素,在软件操作技术方面重点学习图像处理知识与编排知识,在制作上注意相关印刷知识的应用,同时与课程的前期内容如文字设计和LOGO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知识点相衔接。教学实施分为五个阶段:1.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前提前通知学生每人找一款喜欢的海报并写出理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言并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出“海报设计”主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海报设计的优缺点。学生们很乐意参与评析自己生活周围的作品,并提高了学习热情。2.设计理论和行业知识讲授。通过学生课前准备的海报分析讨论,从而发现学生对海报设计的认知误区,并据此引出海报设计的知识点———海报设计的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对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后与学生重点欣赏讨论大师经典的招贴作品,总结出招贴的设计元素与版式设计规则,海报制作材料与形式。有以图形为主的海报,也有以文字为主体的海报,画面效果应注意各元素的布局有层次感,有视觉中心,以及色彩的协调与习惯性问题处理等。3.软件技术学习。平面设计理论讲授和讨论控制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用作课堂练习和设计。数码平面设计的特点就是运用软件技术实现创意的表现,没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通过前述的理论讲授和案例作品分析,学生已经有感官的认识,教师简要介绍如何通过软件来实现,以及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一些实用知识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练习。4.海报设计实践练习。每个主题单元的实践练习又分成两部分,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例如:海报设计的课堂练习为汽车展招贴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计类似主题招贴,如何寻找相关图像符号,选用何种字体,排版设计采用何种构图,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完成案例效果,也可以修改案例设计,自行设计一个汽车展招贴。课后练习设计则是限定“主题”,不限制平台。设计“主题”一般来自学校近期活动或赛事通知来确定,软件平台则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及对软件熟悉程度自行决定。课外练习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完成后提交到课程论坛,通过教师点评和朋辈评价等方式获得作品反馈,并进一步加以改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综合学习,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海报设计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四、分析与结论
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的内容编排一般与实际应用脱钩,与软件技术学习也是分离的,即使是设计类的学生,很多毕业后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其优点,但是在实践中,教师也要灵活处理以下几个关系:1.主题单元内容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关系:传统的平面设计内容是重理论知识和观念的培养,而在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则是重知识运用,以实践为目的,将相关的多个知识要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打破知识界限和教材的束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开放课堂。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不同领域又与之关联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把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3.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点的衔接关系。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各个学院的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没有艺术设计培训背景,采用主题式单元教学,专业知识循序渐进地渗透在每个主题中,下一个主题设计的内容是与上一个主题相关联的,也是上一个主题知识的运用。这样既考虑了非专业生的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又巩固提高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上所述“,数码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单元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信息化时代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教学的单一性,创造了一种多向性、交叉性、实用性的生态教学。
作者:方桦 李玫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珠海分校 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