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学习的定义和特征
移动学习(M-learning)起源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项目,国际远程教育家戴斯蒙德·基更则在2000年上海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庆祝建校40周年的学术报告中首次将移动学习的理念介绍到我国。[1]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的延伸是指依托移动通讯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以实现知识建构和交流协作。[2]移动学习使用移动工具呈现微型化学习内容,利用片段化时间,在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环境下随时随地进行更自由的个性化交互式学习。[3]研究表明,移动学习具有9大特征:1.学习形式的自主性;2.学习设备的普及性;3.学习方式的灵活性;4.学习时间的碎片化;5.学习过程的交互性;6.学习内容的微型化;7.学习条件的便利性;8.学习技术的融合性;9.学习效果的易显性。[1]
二、移动学习的优势和应用模式
移动学习作为移动式碎片化学习模式,其动机是把零散时间积攒起来,伴随轻松娱乐化学习过程,摄入一定量知识碎片累积,完成系统知识的建构。
(一)移动学习的主要优势
电大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技术带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较更具有独特优势,表现在:
1.学习形式便利性
移动学习在学习时间、场所和内容上都具有高度灵活性、便利性,适合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也更切合实际。
2.学习时间零散性
可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碎片化内容,更易于吸收消化,有助于强化记忆。
3.学习过程交互性
易实现双向交流,便于沟通,加强指导。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热情。
4.学习设备普及性
移动终端设备拥有率高,功能高度集成,使用上不存在技术门槛,操作熟练无须培训,易获取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
(二)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由于移动技术的限制,目前根据通信技术的现状,移动学习主要有二种形式:1.基于文字信息和语音所提供的支持服务利用这一特点,师生可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通过短信群发、QQ群、微信朋友圈等分享方式传送教学信息、学习辅导和答疑解惑等。2.基于连接平台点播资源所提供的支持服务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平台,学生可以实施在线移动学习。如通过手机上网流量或wifi登录“微电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点播多媒体课件、提交作业、在线测试、模拟练习和成绩查询等。
三、开放教育移动学习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提升,以及移动计算机技术的拓展,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特别是电大开放教育的应用已基本启动,硬软件及平台已初步搭建,技术服务商和内容供应商不断涌现。电大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始终走在成人教育的前列。例如福建电大于2014年底开通了“微电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惠及全省各级电大师生,不少学生由于工作岗位不固定、常年在外,无法来校参加面授辅导,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住所无法实现电脑上网学习,他们借助“微电大”这一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既可以达到面授课堂和网上学习的效果,又解决了无法参加面授课和网上学习的困难。通过努力和探索,福建电大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和应用已初步实现管理与服务一体化、智能化和信息化。[4]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移动学习作为具有先进理念并快速发展的学习模式,受到电大自身硬软件条件制约,固有传统学习观念、方式和习惯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不够配套,有待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普及不够到位,认识有待提高
虽然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拥有率高、功能齐全,但大多数电大学生对移动学习认识不到位,甚至不了解,表现在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兴奋和激动只是暂时的,在学习中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移动设备。因此,电大学生参与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果度有待提高。
(二)传输质量欠佳,影响学习效果
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在某些场所时段网速慢费用高,传输质量欠佳。因此,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在线浏览资源过程中时断时续,导致听觉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三)设备兼容性差,无法统一标准
移动终端设备兼容性不够,技术标准不统一,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分辨率尺寸大小不一。因此,面向电大师生开发的移动学习资源和平台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电大开放教育师生无法正常浏览资源。
(四)可供资源不多,难以发挥优势
作为新生事物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因此,电大开放教育可供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的资源和服务不多,缺乏实用性,难以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达不到学习功效。
(五)学习环境不佳,易受外界影响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过程中,时常处于学习环境不佳的公共场所,易受外界影响,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思考。
(六)缺乏有效检测,无法实时指导
电大开放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缺乏有效地互动和检测功能,老师无法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有效指导,对学生学习效果难以及时评价,学生移动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四、电大开放教育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一)移动学习硬件设备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移动通讯设备产业火爆,特别是智能手机因功能齐全、价格适中、使用方便而得到普及。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尤其是手机网民规模稳步增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5]
(二)移动学习对象特征的可行性分析
电大开放教育学员都是成年人,不同于传统教育对象,他们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有所下降,但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强烈,学以致用、提升文凭、提高技能成了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参加学习三大动力,这些因素有利于学员克服工学矛盾,为移动学习的实施提供良好保证。[6]
(三)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福建电大已于2014年底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在全省电大系统搭建了“微电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这一移动远程教育应用平台,以全省各级电大微信公共服务器为前端、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数据集中存储,后台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由省电大统一部署,集中管理,实现各级电大数据互联互通,优质资源整合和教育教学信息共享,全省电大师生可随时随地获取移动学习模式下多种教学支持服务,[4]由于电大开放教育起步早,经验丰富,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从事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支熟悉移动学习研发理念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团队,拥有一个熟练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学生群体,它为移动学习在电大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电大开放教育移动学习效果的措施
移动学习进入电大开放教育领域是电大系统改革与创新的一次全新变革,它对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者、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要求。面对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使教学活动的质量得以保障。
(一)做好数据互联、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工作
电大开放教育在硬件和应用平台构建中,必须力求规范,精心打造,特别要高度重视“微电大”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做好平台的管理、推广和应用,必须兼顾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方便师生在任何情况下均能简明便捷、无障碍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电大的品牌效应和系统优势,逐步实现省、地(市)、县电大数据互联、优质资源整合、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电大师生服务。
(二)遵循原则,开发优质资源
在学习资源建设上要适应移动学习特征,根据移动工具功能和操作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发学习资源,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简约性原则,呈现形式简洁明了,学习内容概括性强,获取资源操作简单,多媒体资源短小精悍。二是专题性原则,应以专题性知识为主,有利于增强学习目的性,可避免受学习环境干扰。三是片段性原则,将学习单元细化分解,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四是连贯性原则,学习内容必须连续,前后衔接,避免由于片段性而带来不完整性和杂乱无章。五是标准性原则,学习资源开发应遵循一定的标准,有利用促进移动学习资源的质量提升和共享水平。[7]
(三)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学习教学效果
在电大开放教育师生技术培训上要加强指导,特别是注重移动学习的价值理念、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克服盲目性,增强自主意识,熟练掌握移动学习工具,服务于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对移动学习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要有足够认识,做好角色的重构、观念的转变以及能力的提升。同时,电大开放教育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做到“乐学、会学”,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应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学习。
六、结束语
移动学习应用于电大开放教育,势必对电大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冲击,也将改变学员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引起师生高度关注并积极应用。移动学习只是学习手段上的一种扩展,它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农村农业论文形式的补充和辅助。如果移动学习在观念上为学生所接受,其推广和发展必将引起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巨大变化。如能利用手机完成教学活动,操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它的发展前途就是一片光明,应用前景非常巨大。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移动学习将多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灵活应用、注重实效。这样,电大开放教育才能真正提升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魏初琪 王少锋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