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高师院校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方面,即人格品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以提升高师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师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对策
一、引言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ies)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著名的《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它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1]近年来,“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悄然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大学生在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锤炼和自我提升中自发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并对个人求职和未来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特点是他人不易模仿和复制,主要内容包括优良的人格品质、高效的学习能力、卓越的创新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全面的实践能力五个方面。
二、高师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由于某些高师院校教育理念转型滞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创新能力开发不足,加之个别大学生思想观念僵化、人格品质缺失、适应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不强,造成核心竞争力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人格品质有待健全
优良的人格品质是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尽快融入社会、实现自身梦想的必要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引导,就会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压抑、烦躁和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导致其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倾向。
(二)身心素质有待强化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一些高师院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轻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客观而言又缺少心理、生理卫生教育的教师,甚至没有建立正规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排解,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表现为孤独、抑郁和焦虑等情绪,严重者形成了精神疾病,住进了精神病院。此外,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成为自私自利的“宅男”“宅女”。还有的大学生只知道钻研书本上的学科专业知识,“泡”在教室、图书馆里“苦读”,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三)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的动力、毅力、转化力和创造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由于一些高师院校缺乏现代育人理念,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重知识轻能力、重效果轻过程,坚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枯燥,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再加上大学课程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动力减弱。另外,有些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对于教师提出的观点缺乏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一味地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探索和创新,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导致学习转化力、创造力急剧下降。
(四)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日益健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要求当代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目前,虽然大多数高师院校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但是由于资金、设备和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专业性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力度下降,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程度不到位,大学生自身也难以开展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难以提升。此外,由于高师院校办学条件所限,学生的实验课、实践课较少,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致使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打折扣。
(五)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一些高师院校缺乏创新教育理念,继续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有效的理解与应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后劲不足,独立思考、分析、总结、探索能力有限,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更是缺少创新活动的历练,丧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机会。
三、提升高师院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高师院校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现代育人理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新时期特点和社会需求,促进学校、社会和学生的有机结合,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3]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包括规范的专业设置、系统的课程编排、严谨的教学评估、细致的考核标准等,学校应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实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根据高师院校大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就业培训和求职技巧等工作。学校还应该定期举办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开展校园模拟招聘等活动,促进师生间互相交流、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丰富就业、创业知识,增强就业能力,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4]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各专业特点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拓展与其他各高校、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通过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打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
通过宣传社会、学校中模范事迹,大力弘扬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科研讨论、心理辅导、娱乐健身、文艺比赛、素质拓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身心素质和沟通、交流、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相关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调节,增强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使大学生充分掌握身心发展规律,塑造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身心素质。同时,高师院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别具特色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挖掘自我潜能,提高身体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打造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高师院校应该坚决遵循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学校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联系用人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实践创新中,使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社会化,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
(七)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大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潜能,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把专业基础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总之,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师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朱思玮 朱宏 付军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计算机学院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2010年精品集 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