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10篇

第一篇

一、信息多样化、接收被动性

3G时代网速大大提高,以前只能在电脑上使用的各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现在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传播。据调查,大学生通过手机浏览娱乐信息占37.1%,收看新闻占20.3%,短消息聊天占65.3%,电话对话占16.7%[1];令人担心的是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还可以连接到国外的一些低俗、反党反政府的网站,国内外反华势力也借手机媒体进行反华言论的宣传。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显不足,在浏览网页信息的时候会常常选择一些非主流的信息,而一些不良运营商为了提高点击率,就会增加一些八卦、娱乐、激进甚至一些准色情的信息,而那些对国家、社会有积极意义的言论就会被忽略。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收到过一些手机短信的广告信息,有一些学生甚至收到过一些煽情淫秽、虚假诈骗的信息。

二、手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3G时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加大了工作难度。1.信息良莠不齐,带来不良影响。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些文化、思想。在文化方面,西方一些国家向中国大力推行其文化,企图侵蚀国人思想。他们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教唆,企图动摇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更有甚者,西方国家的一些激进的思想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大学生群体里流传甚广,无政府主义在西方虽然也会受到抵制,但是如果大学生长期地接触这种思想的话,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势必会改变。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长久下去年轻的学生中很容易出现群体事件。2.教育工作者不能与时俱进。和大学生不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新事物、新思想缺乏敏感,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停留在“单个对象谈话”“惩罚典型”等老旧教育模式。他们不习惯新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很少了解现今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种类,更谈不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由于相关部门相应政策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愿意改变教育方式和思路,出现了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脱节的状况。

(二)手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综合性平台。智能手机便携、应用软件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应用软件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QQ、飞信、微博、微信等虽然功能单一,却是不错的教育平台。这些平台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平台组建一个综合性平台,或者组织人员开发一款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性软件,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更加方便。2.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大学生接收的手机信息纷乱复杂,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又相对缺乏,使教育部门意识到巨大的压力,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网络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大硬件投入,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胜任3G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大学是一个文化丰富的地方,阻止大学生接触非主流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工作是引导大学生远离消极的思想,引导大学生逐渐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还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三、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途径

(一)搭建专业平台

现阶段正在使用的基于3G网络和PC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一般有微信、腾讯QQ、飞信Fetion、YY语音等即时通讯工具,微博、贴吧、BBS、校内网等交流平台。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多样化。我们可以将这些工具分门别类,统一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ANGSANG学校方面通过官网、邮件、官方微博将方针政策传递给学院,学院按照学校文件精神进行具体细致的教育工作。文件管理:一些通知、表格等需要下载的文件可以通过学校官网、邮件、QQ文件共享等方式下达给各个班级,方便同学们下载使用。新闻通知:学校、学院的一些活动动态、资讯等可以通过官网、邮件、微博、飞信、QQ群等方式传递给班级,以此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图文宣传:大学生中一些出众的人物,一些经典的活动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文件通过QQ、微博、贴吧、论坛等方式进行宣传,树立学生们的奋斗标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偏爱喜好的有力工具,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手机问卷调查软件或者微博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帮助教育工作者获得第一手资料等原则。

(二)完善教育团队

高校教育团队建设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如何建立一个系统全面、专业化的教育团队在3G时代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团队建设必须遵循结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强、学术氛围浓厚、容易获得第一手资料。

(三)培养骨干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而其中辅导员队伍可以被称为最重要的团队。如何增强辅导员利用手机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创新工作观念。客观事物迅速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3G时代手机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还有很多地方不适应手机网络时代。很多辅导员畏惧鱼龙混杂的手机的信息,对手机有很大的抵制情绪。这只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带来很大的阻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所以,家长、高校辅导员一定要转变对待手机的观念,更好地利用手机、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其次,加强网络素养。大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能力很高;但是他们很容易被诱导、被利用。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过专业训练,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高于大学生,但网络技术、网络文化、网络意识和网络沟通等能力有时会逊于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好地利用手机对大学生进行先进思想宣传、弘扬主流旋律。再次,完善知识结构。手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平台,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辅导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才能在这个复杂的平台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辅导员队伍要加强教育学、管理学、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以便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建立起教育者对学生的信息优势、知识优势和经验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威信力和领导力。

作者:秦广久 贾德芳 刘保龙

第二篇

14G智能手机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4G手机已经由通讯工具转变为网络的新概念,通过网络新闻、QQ日志、微信好友圈和微博等了解社会动态,传递社会正能量,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输入新鲜血液,4G手机能吸引学生兴趣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大学生通过4G网络结交许多朋友,长期的交流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中的信息集中了文本、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较传统的“课堂”更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积极向上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24G智能手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4G手机的快速下载使大学生对想得到的内容触手可及,但大学生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自觉性和自控性,所以容易沉迷其中耽误学业。因此,4G手机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攀比从众心理大学生是时代的前卫者,他们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事物,电子产品不离左右。因家庭条件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需求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实现,对于4G手机这种生活的必备品,大学生会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朋友环境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攀比心理:例如他们会追求时尚、多功能、新款式和品牌。盲目从众的心理使他们认为别人都有自己没有时就没面子,产生攀比从众的心理。2.缺乏信仰,内心空虚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近七成大学生都拥有电脑,手机也是人手一个。4G手机的出现将使大学生更依赖网络,然而网络中的游戏人生、虚拟人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色情、暴力和恐怖等负面因素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中毒症”已成为90后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他们沉迷网络寻求精神寄托,逃避现实缺乏正确的政治信仰内心空虚。

34G手机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4G智能手机的出现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面对其机遇和挑战,我们即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谈虎色变,我们要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主动展开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方法及新思路。1.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社会环境:法律法规应为网络净化保驾护航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享受网络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受到网络带来的诸多烦恼与困扰。2001年的“混客帝国”攻击了全国十几万台电脑、2005年的“九九情色论坛”案、2006年张潇艺跳楼自杀至2013年云南玉溪市通海县17岁的少年连续玩了30小时的网络游戏后跳楼身亡等,让我们深感净化网络环境的迫切。4G手机中垃圾邮件、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和色情网站等层出不穷,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网络安全,需净化网络环境;为了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信仰,需要完善的网络法律保障制度为净化网络环境保驾护航。校园环境:师生齐动员共创思想教育工作传统的僵硬说教已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利用4G手机的“微信”“、微博”和QQ空间等拉近师生距离,老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解决其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加入教育工作中,发挥其无代沟的优势,通过他们的模式带头作用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4G智能手机,要时常告诫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使用4G智能手机的时间,建议学生每天课余时间集中使用4G手机,将时间控制在1.5-2小时内,即不影响学习也能关注社会时事。基于4G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基于4G手机的“两课”MOOC学习模式基于大学生对4G手机的炽热,可在4G手机终端开展“两课”MOOC学习形式,这样即保证了教学质量,又结合学生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主要采用10分钟或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的方法深深吸引了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基于4G智能手机的思想教育工作形式的推广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利用4G手机推出新颖独特的思想教育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在4G手机终端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弹出窗口、有奖竞猜、Flash动画和小游戏等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推广。

作者:李娟娟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第三篇

一、关于灌输教育理论

社会分工的不同,生活境况的不同,就决定了无产阶级要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担负起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的任务,这是历史的选择。在现时代,不少人认为,灌输教育理论已经过时了。然而我们要说,这一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不会也不可能过时。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人们对灌输的内容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迎接这一挑战。综观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除了我国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外,在其他国家很少有这种提法。但是不提不代表没有,不提不代表做的就少,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量的扩张,而在物质有一定保障的时期,必然要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灌输教育理论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认知特点,通过改变教育方法、优选和丰富教育内容、完善制度和改善环境等途径,采用更加隐性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灌输教育理论这一法则,通过改善灌输内容及方式方法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人的本质作出了两个经典论述。一是“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因为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3]其中所提及的“两个活动”是指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这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不同点。人的实践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活动,而动物则是本能式地生存,不能称之为实践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二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6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它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生关系中才能称之为人,语言和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专有产物,这些是动物所不具备的,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本质力量为目标取向,是使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充分挖掘潜能、施展才华的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避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发生。“离开人们全面的社会关系理解人们的思想无疑是抽象的,离开人们的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空洞的。”[4]正确探讨和把握人的本质,懂得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才能真正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大学生出发去想问题、办事情,在科学分析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他们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全面本质,而且有助于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把人的发展的全部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其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是最美好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才是最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他们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除了要消除分工,消灭私有制以外,还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也就是说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一学说为我们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教育目标及如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在培育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健全人格、促进智育发展和体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传统模式。探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同时,在进行共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尊重和保护好学生的个性,把他们培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行动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致力于改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优选教育内容,创造和谐教育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玉新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第四篇

近几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推进,但是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方法依然侧重于灌输式、个性化发展教育欠缺、对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指导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仍然不到位。对此,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育模式缺乏沟通与交流,不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不光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也与教育氛围紧密相连。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最重要的是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能够听取不同意见;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学生关注的学习、就业等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可供选择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学会选择、思考。这种教育模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而且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引导作用,使学生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这样,教育氛围充满了温馨,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始终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而且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发潜能

列宁曾说过,共青团员在与工农的实践中才能达到共产主义者的标准,可见实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4]。对于大学生获取知识来说,“实践出真知”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说教,而是要引导大学生参与合理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类似于“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这些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组织协调、思考沟通等能力,使他们的组织力、执行力等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组织参观烈士陵园等,使其爱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提高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出正确的人生道路;还可以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发掘学生的个性特质,给他们的个性张扬提供一个舞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全面的革新,同时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去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生物工程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如何去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得以生存……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只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往的课堂讲授、布置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学生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5]。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起导向和保障作用,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局限于这个简单模式,还要发挥诸如预测和协调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指引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应付外界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各方面压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黄艳芳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第五篇

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延伸和继续,微博能够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表达的思想,可以在微博中表达,在社团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可以在微博中抒发,在专题讲座中没有时间与老师沟通,可以在微博中深入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存在的困惑,在教育内容选择上针对性更强。高校内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人士,可以通过微博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释疑解惑,以此吸引大学生。

二、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W)

(一)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控性

微博空间有海量信息但琐碎零散,质量良莠不齐,各种各样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迅速入围大学生视野,容易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带来思想冲击,混淆其价值观念,引起不良后果。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筛选把控,也很难做到对大学生涉猎的微博内容进行有效监管。这样,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控性。

(二)销蚀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占据着信息上的权威和话语上的权威,再加上与被教育者互动机会少,其权威性难以质疑。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教育者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源和传播源,更多的大学生从微博等新媒体中获取信息,信息的传播逐渐脱离开教育者的控制。大学生在微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表达自己的声音,有了自己的受众,使其个性更加凸显,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三)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

由于在微博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微博里包含了部分虚假、低俗、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大学生又涉世未深,思想单纯,辨别判断能力不高,容易受到这些信息影响或者干扰,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动摇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信念,造成思想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对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1]28

三、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O)

(一)国家重视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外部环境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规定: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随着微博的发展,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上的重视,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策导向,并得到各方面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进而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27

(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一步拉近大学生与微博的距离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正飞速发展,在技术层面上使得大学生与网络微博的距离越来越短。微博的应用则充分体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如信息传播的中心化、平民化,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网络接入的无线化,网络终端由电脑扩展到手机等等。这些都使大学生接触微博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通过电脑、手机接触微博的条件,大学生与微博在技术层面上的障碍正在消失。

(三)各大高校对微博的重视直接促进了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在微博发展的大趋势下,各大高校对微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纷纷加入微博队伍,促进教学模式发生改变,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据《2012年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为高校微博发展的萌芽期,2011年高校微博发展进入成长期,2012年以来,高校微博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爆发期,2013年,高校微博仍然会以稳定的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

四、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西方的挑战信息技术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掌控着因特网、信息传输等现代通信技术,在技术上明显具有不可置疑的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传输本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信息的强势传播。我国的大学生群体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要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渗透对象。这样,自然对高校利用网络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重大挑战。大学生在“织围脖”时,难免会受到这样的思想冲击。

(二)高校微博思政教育人才的挑战在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质要求。微博作为较新的教育方式,需要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在微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上,在微博交流能够传达深刻的教育内容、能够产生的深远的教育效果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认识不足。即使有的教育工作者使用微博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只限于简单的发布信息,与学生的适时互动交流不够深入,使用频率并不高,就不能充分发挥微博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的挑战微博本身的简单快捷,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同时,部分大学生自制力较差,沉迷于微博,过渡依赖微博,成为“微博控”,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网上微博网友把微博控分为以下几级:一级微博控,只围观不说话;二级微博控,碰到兴奋点才回复、转发;三级微博控,休息时间全部占用;四级微博控,工作时间也在上微博;五级微博控,双休日不休息;六级微博控,熬夜找热门;七级微博控,半夜也在刷新页面;八级微博控,生活颠倒,住院治疗。[1]28大学生自制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微博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作者:张国茹 卜忠政 单位: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党校华北科技学院

第六篇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具备如下素质:(1)政治素养,党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学校的德育教育,这符合党的宗旨,有利于实现党的目标;(2)道德修养,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标准主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3)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身具备坚强的意志、成熟的个性、平和的心态等基本心理素质。

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构建

社会的任何机构、团体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教育团队就是一项重要资源。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注重教育队伍的优化,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注重教育人才,引进高水平的队员。二、要注意队伍从年龄、学历等结构方面的优化、改善,提高团队内部人员能力;三、建立团队内部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手段来促进每个教学工作者为思想政治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3注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改善

高校内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改善:(1)文化环境,学习的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校文化品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提高自身意志和修养;(2)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要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稳定的心理;(3)社会环境,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改善就要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改善,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展开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国家的繁荣,所以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与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探索。通过合适高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削弱负面思想的影响,加强正面教育和正能量的传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作者:李红丽 黄娟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第七篇

一、调查结果

1.价值观的转变。在欠发达地区,物质条件相对发达地区有差距,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外来的信息和资讯,对金钱的追求使本来没有健全价值观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差,这一问题在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中更为突出。经济困难学生和非经济困难学生对“目前经常困扰你的问题”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表1可以明显看出,对于困扰自己的问题,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奋斗目标和经济拮据等方面,经济困难学生都大于非经济困难的学生。表2可以看出,随着学费承受能力不同,经济困难学生和非经济困难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有差别,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对于社会名望的追求和自己的事业非常重视,而对人格的要求和社会贡献则相对较弱。2.情绪的问题。对近期自己处于哪种情绪的调查显示,无聊、郁闷、烦躁孤独等不安情绪,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要高于其他的学生(如表3所示)。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一方面,社会价值观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动“,金钱至上”的观念通过网络进入到尚未形成健康价值观的大学生的思维中,使他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再加上地区差异导致我国目前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落差更大,容易造成心理和价值观扭曲的问题。2.学校思想教育本身原因。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问题是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很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穷人家的孩子就必然是早早学会坚强,因此对这个群体的学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想上的疏导,而只是一味地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这完全将这个群体学生的心理、道德以及思想上的缺陷及问题忽略,使他们得不到思想上的修正与协调。3.自身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出现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有一部分是自身的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自身家庭条件困难,从自身角度就觉得低人一等,导致长期的压抑,而使价值观产生偏差。而有的心理障碍的学生是性格相对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沟通,导致性格出现偏差。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预结果

1.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多渠道资助。分为几个步骤进行特质关怀,使这些学生免除后顾之忧。首先,进一步加强奖学金的设立强度和层次;其次,对助学贷款的工作更深入和广泛;在以上基础上,可以采取定期补助和临时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更有针对性地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同时建立完善的勤工俭学制度,在学校范围内开展捐助活动。在物质关怀的同时,还要强调人文关怀,不仅使其生活自立,而且在经济上自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对心理障碍大学生群体,多途径疏导。途径包括:一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在形式上尽量采取多种而有效的形式,比如电话、面谈、网上咨询,或者集体辅导等;三是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是进行更专业的心理治疗,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3]。

四、加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特性相结合

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础的前提就是要把握其特殊性的特点。只有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才能为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区别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要想做好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这两者进行结合,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才会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引导相结合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是大众教育在新形式的发展下必然的产物,因此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新情况,其出现必然也会带来新的矛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可以采用多方面积极因素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引导模式[4]。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对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教育来讲,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校园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都有所缺失。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社会思想指导与大学思想教育的接轨之处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了很多内涵,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等等,因此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可以将校园文化作为重点。将两者结合,互相推动,互相作用。使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总之,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特别之处,笔者对学院经济困难和心理障碍大学生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发现其存在一定的思想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也有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为了确保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必然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思想教育基本方针和指导思想的确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握特殊性,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与学习引导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够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汤汶 李正飞 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第八篇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主体优势不复存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处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具有较为权威的形象,受教育者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两者之间是一个较为固定的不平等交流模式。而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和受众者地位平等,角色可以互换,受众者也可以成为新的信息传播者。学生可以通过“幕客”等载体实现非课堂学习,甚至可以看到哈佛、剑桥等名校的名师公开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很可能在瞬间被某一个新闻所反证。教育者的知识权威、主体地位岌岌可危。二是工作方式不被认可。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但教育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说教方式和以文体活动、日常管理为主的渗透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新媒体的普及使得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多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课程抱着“能不学就不学”,“完成学分”的态度,而“教育方式单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善于利用新兴媒体等是主要原因。三是教育载体较为缺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良好的载体来承载我们想要传达的理念,并通过学生的不断参与和实践内化为自身的的观念,自觉外化为行为习惯。当前,新媒体已经让“低头一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虽然遭到社会的诟病,但却很难阻止这一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这一现象显得行动缓慢,在占领新媒体平台、搭建新媒体教育载体方面苍白无力,几乎处于真空。尤其是在新媒体舆论引领平台建设方面缺乏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上没有掌握住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处于被动状态。四是传播渠道尚未建立。学校信息发布渠道以组织发动、发短信和学生干部传达为主,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使用处在发展阶段,没有大范围的应用,QQ群、博客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使用,但覆盖面很窄。短信息正逐步成为学校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但仅占30%。而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手机和电脑,分别占87.9%和84.1%,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的接触极少。这一数据表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覆盖面和效果有限。五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顶层设计来说,当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的界定中,与新媒体相关的内容很少,考核、培训制度都还没有及时跟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不足。一些年龄较大甚至于在一些重要岗位上的高校中层干部、学校领导由于时代的原因并不能较好运用新媒体技术,甚至于在内心并未接受、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和占领新媒体平台的紧迫性,因此在政策的出台、队伍的建设、载体的构建等方面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整体上缺乏一支包括教育者、技术人员、志愿者在内的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够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型

一要摆正教育关系,改进思想建设内容和方法,提升主流价值观教育实效,实现观念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主旋律教育问题上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怎么提升实效的问题。新媒体环境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身份限制,模糊了教育主客体的界限,“倒逼”我们放下身段贴近青年学生。“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不断增强敏锐性、危机意识和责任感”[3],继续理直气壮地坚持主旋律教育。在内容上应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来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下一代的和平演变策略。在教育方式上,要学会尊重客体,尊重事实真相,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载体,加强正反不同方面现象和问题的引导、宣传,让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教育方式的隐蔽性,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内容、形式创新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多做简短精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内容,如将教育内容设计成微电影、漫画、故事等吸引学生。二要渗入多媒体平台,搭建思政教育载体和渠道,掌握教育的舆论主导权,实现阵地转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组织建设覆盖到过去没有引起重视的真空地带。要加强网上、网下组织的整合,积极组建新兴的学生网络组织,结合手机和电脑两个主要终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组织灵活建立在学生重点聚集的新媒体平台。要通过建立新型党团组织,将部分教育活动转移到数字化媒体上,为大学生提供便捷、高效、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获取平台。通过建立校园APP、手机报、校园论坛,开通公共微博、微信账号,探索建立一个相对自由开放,以党员、学生干部和志愿者为骨干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新媒体交流平台。要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及时、高效地为他们排忧解难。需要指出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和平台建设应讲究“打组合拳”,即在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新媒体平台的情况下,融入这些平台,增强资源的“集聚效应”,而非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以避免让大学生眼花缭乱,影响作用的发挥。三要整合现实与虚拟网络资源,理顺工作机制,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机制转型。首先,要创新和完善各类培养考察机制,结合学生网上网下表现,丰富各类党、团、学、师考核奖惩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其次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如设立网上办事大厅、网上互动论坛等,强化服务和引导。积极探索反馈机制,逐步建立起信息发布与接收同步体系,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政工作形式和宣教内容。再次,要理顺网络党建民主建设机制。学生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程序公开、公正、透明,制度合理、科学,是培育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契机。要定期开展网上、网下的各类评议活动,推行群众代表旁听学生入党大会制度,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并依托新媒体载体和平台,图文并茂地展现优秀学生骨干、党员的资料,让广大学生了解、监督、学习。四要培育青年领袖与标兵,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引领力和号召力,实现队伍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局就是培养人,一是培育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二是培育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后者主要指青年领袖和标兵。当前,一些大学生因具备某些独特的才华让自己获得了海量的人气,聚集了大量的粉丝,成为“大学生明星”或“微博领袖”,其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大学生中,不乏坚持热心公益、坚韧不拔、学业优异、技能突出和创业先锋,他们都可以培养成为我们的“微博明星”。我们要注重“网下先进”的培育和“网上明星”的宣传,将大学生中的“典型”通过新媒体转化为“领袖”,并培养网络舆论志愿者队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运用技能,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全面开放的浪潮中,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一个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对新媒体时代的一种积极回应。有学者认为,“当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使人的本性日益展露,并不断地丰富和成长起来。我们再也不可能以一种特性来说明具有丰富内蕴的人的本性以达到对人们的生活和人生的某种绝对化的规定”[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正视这些变化,加快实现全面转型,以平等的姿态、亲和的口吻、时尚的话语、幽默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深刻的蕴义、乐见的形式吸引和聚集学生,最终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和引领。

作者:朱小芳

第九篇

一、网络生活已成为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对于现代媒体的使用缺乏正确的指引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社会动态渠道”中,排名前三位的是网络、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其比例分别为42.7%、26.4%和19.4%。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校园里有超过55%的学生的手机类型为智能型。在问及“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时,用于“上网”的学生人数最多,其比例为65.3%;选择“从众心理”和“炫富心理”因素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0.2%和19.7%;只有6.8%的学生选择“通讯功能”。在调查问卷中列举的六项“选择智能手机的功能”中,选择“娱乐聊天”功能的所占比例最多,为47.1%,而选择“查资料学习”功能的仅占11.2%。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因素,但对于网络功能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还不能做到正确使用现代媒体。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石家庄市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来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拓展传媒渠道,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满足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的需求,高校应在继续保障传统的纸质媒体服务的同时,不断完善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时事传播功能,并不断创新渠道,如定期举办“重点时事点评”“一周时事播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校园媒体”来丰富高校的时事传播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提高大学生对政治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大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心

高校应综合运用党校、社团、班会、课堂等多种途径,采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局域网等多种手段,着力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的三进活动。高校还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指引,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自立和心理承受能力

高校应以营造更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目标,以加大力度整治校风与校园纪律为突破口,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手段,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自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未来步入社会,净化社会风气,更有效地迎接社会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

网络时代使每一位社会人在客观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而大学时代正是每个个体形成系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成为网络时代的公民,国家应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手段,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打击不良网站,减少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部网络建设,完善校园网络体系。此外,高校应当适当增设大学生网络教育课程,教育大学生健康上网,倡导绿色校园网络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警惕意识和自我抵制能力。

作者:田淑霞 王珊珊 谢楚楚 单位:石家庄学院

第十篇

故事叙事具有的教育功能是其能够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条件。故事叙事的运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说教的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更注重通过教育对象的“体悟领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那种强调完整性、同一性和同质性的理论形态,面对现实实践的多样性,多少显得有些虚幻和惆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寻找适当的话语体系和教育方式,而故事叙事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故事叙事有助于实现教育客体的主体化。美国学者乔治•H•米德在其著作《精神、自我和社会》中,将自我(self)分成I和me两部分:me在社会中被他人视为客体,而I则具有主体性和自由感觉。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存在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在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和强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激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让“沉默的大多数”发出自己的声音。故事叙事的主体是多元的,通过组织大学生搜集、编写、呈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相关的故事,提供一种能让其参与其中并拥有一定话语权的文本,避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失语”状况,真正使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第二,故事叙事有助于实现话语体系的生活化。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凝练和提升,但在理论表述中教育活动的经验形态在不知不觉中被抽干和掏空,直接关注现实和实践细节的变化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和过滤。而当经过修辞后的理论返回实践时,教育经验本身已经被遮蔽,失去了它固有的鲜活内容。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当前正面宣传存在“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照搬照抄”和“模式化、套路化、语言生硬、形式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话语形式有关“。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Umschlag)最高限度的通俗化。”[4(]P468)理论要想为群众所掌握,必须转化话语体系,真正“接地气”。纵观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是理论语言一统天下,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性话语体系。故事叙事既是政治的,也是诗意的,能够通过捕获形象来感动听众心灵,提供了一种重新描述理论的方式。它所致力于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故事这一形式,使抽象的规则和教条充盈着生命热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生活化的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进行重新编码,实现其由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由理论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换。

第三,故事叙事有助于实现教育效应情感化。人是感性与理性的集合体。就故事本身而言,它是对人类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补充与完善,是对人类直观和感性一面的关注。首先,从故事叙事的结构和要素来看,它是由“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四要素”(角色、情绪、悬念和细节)构成。这些结构和要素上的特点决定了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人的情感因素。其次,叙事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情境性思维,通过设置具体的故事情境,听故事的和讲故事的彼此能够感同身受、心灵契合,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沟通的愿望。再次,从故事叙事采用的手法来看,它多以“深描”(即深度描述)的方式对人物、事件特别是细节进行深入透彻地刻画和描写,使之含有更多的信息单元。例如,它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事件添加描写性的语言,让人们浸润在情感流中,使故事获得对心灵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呈现其中的鲜活事迹,使他们站在事件之中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亲身体认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第四,故事叙事有助于促进教育效果持久化。情感效应具有暂时性和易变性,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认同和践行,才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持久化。一方面,在大学生进行故事的编写及相关活动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对文本进行再加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接受。另一方面,故事叙事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面反思自我的镜子,并从反思中获得启示,进而内化为对自我心灵的塑造、外化为自觉的行为。A•班杜拉认为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会受到一种替代性强化,“看到他人行为产生满意后果,这将增加观察者以类似方式行动的可能性”。例如,故事叙事中先进人物受到社会的赞誉无形中会唤起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不断积累之后,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和认同,并在感悟中感动、思考和行动。

故事叙事与一般叙事相同,包括叙事者、叙事内容、叙事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故事叙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明确叙事主体、撰写叙事文本、精选呈现方式,即“由谁讲“”讲什么”和“如何讲”。

第一,明确叙事主体。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仅仅是讲与听的关系,“叙事者”与“聆听者”往往融为一体。高校教师与大学生是和谐的主体间性关系,成功的故事叙事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其自求其得、自取其乐。因此,从故事撰写的主体或参与者来看,主要应发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叙事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大学生作为故事叙事主体有两大特征:一是他们既是叙事主体,同时也是叙事受体,在撰写故事、发出信息的同时也要接受信息、参悟故事背后蕴含的意义;二是在故事叙事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内隐的叙事主体,即竭力不露痕迹,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来展现事件。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并非要放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只是其退居幕后,主要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即组织大学生搜集素材、编写故事,引导他们对故事进行深度思考,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理念、内容产生高度认同。

第二,撰写叙事文本。撰写叙事文本即故事的选择与编写,是素材搜集、整理、分析、加工的综合过程。故事是衔接历史与现实的时间手段,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生活。一方面,素材的选取需要把握敞开的历史语境,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即加强对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的分析和挖掘,通过故事叙事使大学生不但要知道理论“是什么”,还要知晓“为什么”,进而产生对理论的认同。例如,在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通过捕捉伟人的生活细节,通过对其进行细节聚焦来刻画一位位有血有肉的领导人,从而使大学生在感受伟人风范的过程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其中有取之不尽的现实素材。这就决定故事叙事中素材的选取还应当把握多元的现实语境,善于捕捉时代素材。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以著名人物为基本素材的故事无法完全与大学生现实的生活环境对接。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者与榜样之间的相似程度会影响榜样示范的效果,“观察者在地位和特点上越是与榜样相像,类似行为可能导致相似后果的可能性越大”,否则,“如果榜样的能力超群,其成功被观察者视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学生直接感受获得的经验最具在场感和说服力,讲述、搜寻自己或身边发生的故事更易于获得共鸣和认同。如“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校园之星”优秀大学生他们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选择与编写故事时,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客观,使故事叙事成为真实意义的载体。故事叙事打动人的力量是基于故事的“真实性”。柏拉图在谈到用故事叙事塑造学生的心灵时就特别强调故事的真实性,认为“为了培养美德,他们(年轻人)最先听到的故事应当是最优美、最高尚的”,对于那些“编造的假故事”“应当痛加谴责”。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选取的材料也应是真实、客观的,每个故事所选用的材料都是最权威、最新的,在多种材料综合、考证基础上概括而出。其次,要注意情节的生动和细节的凸显。故事叙事的客观真实性不等于对事实性知识的呆板描述。细节放大、悬念递进是构建故事的基本手法。应通过对人物鲜为人知的细节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让大学生触摸到人物鲜活的脉搏,产生心灵的震撼。再次,故事应始终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以这条主线带动多个故事,串起多个情节。同时,也要把这些故事形成一个整体,衍生成意义群,透过这个意义群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故事的主线,真正引起他们思想的觉醒和变迁。

第三,精选呈现方式。意义内在于故事叙事之中,只有进行诠释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文本的呈现也是意义诠释的过程。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故事叙事的不同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故事的呈现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感性直观的体验方式。首先,组织大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认知和认同,进而形成个体的政治和道德自觉。其次,可以开展各种故事演讲比赛、故事会等,使讲故事的受鼓舞,听故事的受教育。再次,时尚对青年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故事的呈现可以适当融入“时尚元素”。例如,可以将那些代表性高、教育性好的故事改编成剧本,以大学生为主进行角色扮演,拍成DV短剧。通过角色转换和移情,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唤起强烈的情感体验,不断实现“视界融合”。此外,还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中建立故事库,使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

作者:陈艳飞 张润枝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10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50903.html

    相关专题:商标翻译的原则 山东行政学院


    上一篇:蒸发冷却空调对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作用
    下一篇:口腔医学课程的改革与效果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