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性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本职工作所在。在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地创新,要做好改革工作,现代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此彰显出人才培养的目的性和多元性。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当中,需要树立起复合型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观念,用工学结合和项目教学导向为主要手段,以下对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要求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高职教育的现代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高等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体制和教育规模以及教育层次和效益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不配套或者办学不规范等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进一步探索,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这是定位性的问题,更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理清的核心性问题。定位的准确性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产生制约性的作用。关于定位性的问题,如果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上分析,西方一些国家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定位和认识,基本从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中去了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的高等教育就让学生获得岗位性操作的实际目标,也提倡构建起和谐统一的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能力本位比较重视学生的行为,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一些培训性的内容,职业本位能够走进如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逐步的代替了能力本位的思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职业本位过程中更加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例如,某校按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的基本理念和定位,按照自己的区域发展需求,提出了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是以对社会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在行业交通和社会的全面衬托下,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究能够密接的结合,探索出人才培养的途径。在行业中办学校,在学校办企业,重点对公路以及水运还有航空的等领域培养人才,建立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型高等职业院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按照教育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者设计出一个具有知识能力提升的素质教育结构形式,这样才能实现结构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要给人才培养设定目标和基本手段,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方式一凝聚了教育主体,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具备哪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人才的培养要使其能够符合生产和建设以及管理服务的需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其次,以社会的需要为基本目标,在技术应用的培养之下,给学生设计出教学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最后是以应用为主要宗旨和特点的课程构建以及教学内容体系,强化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高等教育的成功是双师型队伍构建的基本背景。国家和教育教学的实践充分的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性的特点,要符合教育的目的性要求,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和单位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对于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还要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相符合,彰显出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本质属性。主体多元化的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在建设、管理以及服务过程中为社会培养基础性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下要坚持和高等院校、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公司商定基本的原则,发挥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作用[1]。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很多将职业能力局限在本职岗位上,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这是非常突出性的问题,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树立起正确的观点,培养复合型人才,树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基本理念的意识。此种理念更加关注的是技术手段、生产模式以及各种变动以及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职业流动性,培养出学生的收集和整理以及信息使用的能力,强化学生在职业劳动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职业能力的引导下,让学生对自己的交际能力进行提升,关注合作力,关注和团队的协调性,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2]。例如,某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起了实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全面综合素质提升为基本目标,强调改变以往单一性的人才培养方式。收获的效果非常突出,学生能力得到本质性的提升[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要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基础性人才,只有清楚改革的要求,才能在改革当中不断地创新,才能对人才的培养有更多突出性的作为,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4(8):33~35.
[2]汪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2(2):117~119.
[3]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需求及其满足[J].职教论坛,2016,14(1):67~71.
作者:袁泉 邓鹏
相关专题: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