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网络信息时代之中,社会各领域工作与交流大多是需要凭借网络平台的运作来完成.同样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网络氛围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要从高校心理健康网络教育课程设置和心理健康线下“一对一”教育辅导等方面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更要依托校园公共平台等渠道逐步深入校园管理,以便强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模式运用的有效性.本文就网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其适应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模式
从具体的实践过程来看,在明确了网络背景下我国高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后,应用型本科高校需着手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与线下“一对一”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施环节中,需要进一步理顺应用型本科高校心理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并且,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及其实践效能等方面来逐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以便大学生及其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使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效用.
1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分析
通过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以及移动终端教学平台的相关内容,能够得到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行下去的有效策略,进而令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真正起到作用,帮助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实际问题.另外,我国高校内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以及学生会干部等人,要能够从线上教育平台筛选出一些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并与之进行线下的“一对一”沟通,如若发现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则要及时进行教育辅导.从长期以来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到,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氛围中,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日益向好,大学生普遍能够接受此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1.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适应模式
简单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现代教育事业的总体氛围良好,无论教职员工还是大学生群体都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关注,并能够理解该类型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意义.实际上,针对一项工作的适应模式的研究较为繁琐,需要与之配套的适应机制来加以巩固.适应机制指的是环境内的个体对环境所产生变化的适应,主要可以通过先天或后天的学习得来的反应方式.从这样的定义来解读适应机制,能够对适应模式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进而通过科学化的策略来开展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之中,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十分多元,如若其心理建设不够强大,则很可能在繁冗的信息中被淹没,甚至很可能会对其人生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需要以一种“温和”的教育方式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策略化的方式来缓慢推进网络时代氛围中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策略及其实践效能
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构建大学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块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促动学生多与人沟通,另一方面能够令学校的教职人员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这是推进网络时代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同时,更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一种合理化的适应模式以及差异化的策略来持续执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践价值与社会意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策略分析.在时代当前,网络的复杂性有目共睹,对于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而言,需要极强的心理建设以及思想建设,才能应对纷繁多变的网络时代,避免大学生出现思想上的误判.从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往往缺乏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更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一整套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网络教育课程平台或模块,以便于大学生来此学习和交流.实质上,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现,针对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成果,而且,目前我国的国情仍旧十分艰巨,需要一批有文化素养且有坚定思想政治基础的大学生去推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各领域管理.即便是在网络时代环境中,通过校园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综合类还是专业类的高校,专门负责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络课程的教职员工或者是学生社团组织都可以在其学校的公共网站上开辟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每天更新教育内容,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一部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促动学生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在校园网络平台所设置的该模块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运作的实践效能研究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中,甚至已经有一部分在校学生或是社会人员运用了网络教育平台的渠道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大数据”,顾名思义即为通过标准数据库技术高效处理的规模巨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纵观大数据时代的演进,可以清楚的发现,这些“大数据”来自于人们在使用电脑、手机以及其它电子终端设备时所留下的痕迹,社交网络中的大数据信息尤甚,每日的数据量不可估量,当代大学生更是手机不离手,每天大量的信息都是从移动网络终端所获得的,微信、QQ、微博等沟通方式盛行,因此,学校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也要从这些移动终端着手来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温和方式来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运作及其管理而言,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或是执行者运用较为有效的适应模式来推进实际工作,进而让学生乐于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知识或是结交友人等等,这是选择良好的适应模式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1.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线下“一对一”教育辅导
从国家以往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一年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的数量较以往有了很明显的增长,这是国家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有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在面临就业时,对自身价值的衡量并不客观,甚至偏离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滋生了心理扭曲的想法,逃避就业,甚至思想偏激等.因此,在学校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来渗透教育信息给大学生群体,还需要高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会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发现有偏激思想的学生,并给予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发挥“一对一”线下教育指导的作用,扭转个别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
2如何更好地强化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
2.1逐步渗透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稳定发展
从实际工作来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教育过程,也并非硬性传授文化知识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而是要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尤其是对于处于大学生而言,教育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因为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争取思想独立性的阶段,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在追求较为自由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如若将一类传统文化硬灌输到学生群体当中,则极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采取适应模式来推进网络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较为可行.从实际情况来看,鉴于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总体教育的成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所承载的是传统文化与人类智慧,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才能将这些文化与智慧转换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所以,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都十分重要.高校要尽可能采取科学化的教育策略来推进网络心理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坚定其自身的未来奋斗目标,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
2.2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随着我国各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较为严峻.现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学生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对其自身定位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视野较窄,心理建设较为薄弱,则需要提前经历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的过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避免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季,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我国高校要建立一种持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校内工作任务能够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对刚刚迈出校园的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后续辅导,因为,大学生在挥手告别校园至步入工作岗位之间的时间段,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阶段.社会实践要比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要困难的多,需要接受的新鲜事物也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则往往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所以,学校不仅要在学生毕业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而且,还需要针对“重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通过网络平台教育来渗透给学生一种正确的就业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夯实整套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教学质量,辅以完善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总之,在网络时代环境中,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所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同时,需要学校利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来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建设.从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的运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时代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适应性,并通过对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找出学生群体当中所存在的共性及个性心理问题,转而运用线下“一对一”教育辅导的方式来巩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逐步渗透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稳定发展.另外,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群体逐渐适应社会发展的氛围,为日后参与社会各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殷瑾 单位:宿州学院 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