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大城市新生儿平均发病率为3.9%,男女比为1∶6~8,以成都地区8.2%为最高[1]。由于成人DDH髋部解剖关系复杂,髋部解剖变异各有不同,在术前通过影像学的手段,详细了解患者髋部解剖学的变异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主要针对四川地区成人高位DDH患者,通过与正常组对照研究,探讨髋臼的解剖学形态变异,为手术提供影像学支持和帮助。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19例(22髋)作为脱位组,其中男4例,女15例;左侧9髋,右侧13髋;年龄21~56(26.3±3.2)岁;体质量43~76(62.4±7.3)kg。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选择同期在骨科住院的同龄健康成年人22髋为对照组,2组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均行骨盆X线检查和CT平扫+三维重建,对照组做相同项目检查。
1.3测量指标
(1)骨盆X线片解剖参数测量:测量X线片上的髋臼Sharp角、髋臼外翻角(ACV)、改良髋臼指数(AAI)等指标(图1~3)[3]。(2)骨盆CT测量:在CT+TDR上分别测量髋臼前壁、后壁、内侧壁厚度及深度,髋臼前后径、上下径,髋臼外翻角(图4~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X线片髋臼解剖参数测量结果脱位组的Sharp角、ACV大于对照组,AAI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成人DDH的治疗方法较多,由于髋臼形态改变和股骨解剖变异,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多,失败率高。THA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4]。术前通过影像学测量与手术有关的一些解剖学指标,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5]。成年DDH的髋关节骨性结构及软组织发育变异,由于缺少应力刺激,髋臼缘不发育,旋转中心向外上方移位,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牵拉导致髋臼的上下径大于前后径,臼顶负荷区呈斜坡形,伴有骨质硬化或骨缺损;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瘢痕化,部分肌肉出现萎缩或代偿性肥大,以适应髋关节的异常运动。这些解剖变异造成THA手术复杂困难,并发症多,包括脱位、髋臼及股骨骨折、髋臼内移、神经损伤、早期假体松动等[6]。THA手术成败的关键主要在髋臼侧的重建上[7],包括髋臼重建位置、结构性植骨、假体选择、臼杯安放等。髋臼应有70%的自体骨覆盖,后上方的骨缺损可行结构性植骨,通过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或Chiari骨盆截骨以增加臼杯的覆盖,应用植骨覆盖髋臼杯的面积应不超过臼杯面积的30%~40%[8]。根据本结果,真臼的内壁和后壁增厚及髋臼深度能容纳臼杯,能提供足够的骨量支撑,假臼位于髂骨板处较薄,难以满足臼杯深度要求,假体初始稳定性差,故将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在真臼位置是最合适的选择,可恢复人体力学正常传导,减少应力不均带来的磨损;真臼与健侧髋关节处于同一水平,可均衡肢体长度。将旋转中心向内下移时,相对减小臼杯的外翻角,增加骨性覆盖,在延长肢体的同时,可改善髋关节外展功能,缓解神经血管的张力。由于真臼前后径小、臼浅,应尽量使用较小臼锉向内侧加深,小号臼杯因应力较集中,远期发生松动及穿透臼底的几率虽会增加,但可相对增加髋臼对臼杯的骨性包容,初始稳定性好,当骨量充分,臼底及臼周骨质较厚时,可适当扩大臼窝,年龄较轻者可选择生物学固定方法。
一般要求臼杯安放在外展45°,前倾10°~15°,当小臼杯外展角增大时主要为外上方向磨损,内侧磨损率低,臼杯的外展角不宜过大。为减少接触应力和内衬磨损,要确保髋关节稳定所需良好的头颈比[9];前壁骨质较薄,一旦磨穿,臼杯的把持力明显下降[10]。本文发现真臼后壁、内壁厚,前壁薄,安装臼杯应内移下移,在加深真性髋臼深度时应向髋臼后上部扩臼,有利于增加股骨柄假体偏心距,增加外展肌杠杆臂;在确保臼杯骨性覆盖的同时,适当减小臼杯的外展角(43°左右),当扩臼后前后径≤40mm时,应当使用22mm或更小的特制股骨头假体以确保聚乙烯的厚度;当前后径为40~48mm时,使用直径为26~28mm的假体头可获得足够的聚乙烯厚度,如有足够的空间及骨量,50mm以上的仍可选用32mm的假体头;为减少臼杯对宿主骨覆盖面积的依存度,选择小型臼杯是常用的方法。
作者:许鸿 吕波 曲银娥 高峰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期刊是核心吗 取熊胆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