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方式虽然日趋多样化,但与大学生不断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还不够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形式,活动内容方式相对单一,缺乏新意,活动的娱乐性、快餐性、浅薄化等现象明显,而且多数校园文化活动以文艺性、体育类为主,知识性不强,很少能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人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无缝”对接。即使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具备一定的专业色彩,也因缺乏综合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这也导致了活动的参与面、受益面狭窄和摊派任务比较严重的现象,参与者呈现出“大一新生积极参与、大二学生被动参与、大三大四学生鲜有参与”的局面。另外,有些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流于形式,“作秀”给领导看,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个性化、小微化社团活动由于受师资、资金等因素制约,亟待以创新方式加以解决。
2.校园文化活动档次偏低、机制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文化活动的档次较低。具体表现一是指导教师匮乏,很多校园文化活动由于得不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娱自乐”,活动缺乏生命力,甚至刚创办就走向衰亡。二是学生社团活动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学生社团活动呈现出数量较多、而层次不高,娱乐活动频繁而科技类和专业实践类活动难见的现象。三是活动商业气息过浓。目前,由于受校园文化活动经费的限制,不少活动经费是通过学生拉商业赞助完成的,活动中充满了商业化的横幅和宣传单,降低了活动品位,影响了大学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档次较低的重要原因是活动的运行机制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责任不明晰,学校很多部门单位都在参与,但力量分散很难形成有效合力。其次,总结、激励机制有待创新。在校园文化活动结束之后,组织者往往交一份总结报告就草草了事,有的甚至总结报告都没有,很少对活动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和评估,以致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参与和组织的学生缺乏激励机制,许多学生得不到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激励,也降低了他们广泛参与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3.校园文化活动软件偏“软”、硬不“硬”
所谓校园文化活动的软件,包括校风、文化氛围、校园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所谓硬件,包括文化活动设施、指导活动师资力量、学生社团组织等。当前一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软件偏“软”、硬件不“硬”的局面。软件偏“软”具体表现在:许多高校对精神文化建设不重视,校园的文化氛围不浓,校园文化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理论研究是实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目前关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论研究还不全面,系统性有待提高,创新性有待加强,需要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论研究的不足也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发展。硬件不“硬”,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硬件投入不足,包括“资金投入不足和人力投入不足。很多高校为了学校的社会排名靠前,在科研上动辄投入上千万,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上投入资金甚少,他们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多与少不影响学校的大局。校园文化活动经费大多来源于学生工作经费或共青团活动项目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资金压力大。随着大学生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要求提高,不可避免地带来活动的经济成本增加。学校的学生文化活动场所不是年久失修,就是还没有新建,学生活动无场所。人力投入不足,领导忙着筹措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促进招生就业,主要精力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许多教师忙科研、评职称写论文,对校园文化活动兴趣不高;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断沦为“考证一族”,无暇全身心投入学生社团建设。
二、繁荣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对策
1.校园文化活动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建设,不是学校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统筹规划,建立专门的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构,在专项机构的领导下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交流合作,及时反馈问题,共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和规范。作为普通高校一定要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主要解决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价值取向、目标、步骤等问题,必须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只有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达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新特色,才能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求知、求实、求是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
2.校园文化活动应创新内容与载体、打造品牌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动态的、显性的表现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创新活动内容,开发活动载体,打造活动品牌。当前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以文体类为主体,人文气氛不浓,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要通过举办人文知识竞赛、读书节、音乐周、电影周、知名学者讲学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校级学科竞赛暨专业文化节等科技活动为龙头,扩大科技创新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着力在趣味性和参与性上下功夫。活动设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深入挖掘,开展凸显学生个性的社团类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注重活动成效。在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活动的传统模式已经改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以及QQ等平台,让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要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扩大品牌的辐射作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被学生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活动,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利于提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内涵和层次,易被师生们接受,吸引师生关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最终可以传承一所大学的精神,成为大学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笔者所在学校的“五四讲坛”“梦之声”合唱团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已经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3.校园文化活动应项目化管理、科学实施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目标性和组织性的校园行为。校园文化活动要求项目化管理,科学化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整合活动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项目过程的资源优化配置,最终达到项目实践的科学化和高效率。项目管理分为项目招标申请与审批、项目实施、项目过程监控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2]。项目招标申请与审批阶段,规划全年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布并招标。按照活动特征和性质主要分为理论学习类、文体活动类、科学研究类和就业成才类等项目,根据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范围及活动意义,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申请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审批。项目实施阶段,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明确项目实施人员分工、各项资源配置、时间及管理任务,达到有效、高效运行。项目过程监控和总结验收阶段,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过程监控就是要控制项目运行各步骤的状况、预测分析项目的发展趋势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调整方案。项目过程监控和总结验收,有利于提升以后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实施提供依据。
4.校园文化活动应加大投入、全员参与
校园文化活动需加大投入、全员参与,在制度设计和活动数量上下足功夫。第一,校园文化活动需硬件和软件建设有机结合,校园文化活动要两手同时抓,以财力投入为基础,以人力投入为支撑,凸显高校文化特色,全员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要建立校园文化活动学分制,利用学分制的效率,提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将校园文化活动根据项目种类分为若干部分,每项设定为若干小学分,制定校园文化活动学分认定细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团支部记载,教务部门认定。第三,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各种激励措施,让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活动进行引导,提高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最后,要提高举办活动的数量。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上应以学院、专业或者年级为单位,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只有在数量上提高,学生才能随时随地参与,才能享受到校园文化活动的益处和乐趣。
作者:邱峰 单位:盐城工学院 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