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风格界限不清晰
在中国现阶段,发展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设计成为了许多设计师或者企业的个人风格追求,但是,盲目的让中国风成为个人风格确实盲目的,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了解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从1864年耶稣会创设工艺院开始,我们都在快速的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因此,如今的中国的设计师都进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就是带有中国风的设计,中国风才是中国现代设计的风格。诚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明的影响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很多外国人看到中国红看到旗袍都认为是中国的代表,中国现代设计风格的缺失,并不是中国风的缺失,而是创意的缺失,模仿,因循守旧才是问题的根本,但是创意性是全国性问题,如今我们喊的都是口号,真正实施改革的却不多,拥有中国风元素的设计只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二、个人风格化发展的探索和改变
如今我们的经济和文明达到一定的程度了,许多人都在考虑回到自身的个人风格中来,近年来在我国设计发展中存在着一种误区:无入门门槛的制约使得很多人认为设计的门槛非常低,事实上,设计从艺术中衍生,设计最初的目标就是为功能服务,设计是要向某一个产品输送美的因素,它不能单独存在,如果设计仅仅只是一个表面的存在,只是一个会点设计软件就可以大呼“我会设计”的低端行业,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当高层面的设计不被大众接受,低层面的设计风格又盲从,个人设计风格的缺失会制约整个设计的发展,改变应该从现在开始:
(一)认清个人风格
西方现代设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不停发展,从最初的奢华美丽逐渐走向功能和实用性,德国的“包豪斯”、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都是现代设计的先驱。“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都是风格的代名词,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新现代主义”注重发扬和保护文化的多元性,主张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重视多元化的平衡发展。代表新现代设计的设计师都以自己创建工作室来发展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设计灵感,把平凡化为非凡,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来改革社会,慢慢形成浓郁的个人风格,如美国的设计家瑞席。中国的现代设计发展缓慢,舶来品入侵严重,从明末清初开始,民营工厂开始了机械化生产,从而让机器与手工业区分开来,人民群众慢慢开始接受工厂的概念并享受起来,这个时候现代设计才真正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即使到了现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其实还一直都是吸收西方现代设计的过程,因此许多人急于用水墨风格,传统元素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彰显中国风格,这是盲目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中国风元素确实很有中国特色,在大环境中用来显示中国特色确实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比如2008年的中国奥运会,无论是标志设计还是开幕式表演,甚至礼仪小姐的服饰无不显示出浓浓的中国风,但这只是在大环境中用来让全球的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而中国的个人设计在设计制作时不分环境盲目的使用中国风,必然会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一头雾水,分不清楚到底是个人的设计理念还是中国整体的设计理念,中国的个人设计要想走向全球,中国风不应该成为其唯一的选择。个人的设计风格应该多样性,不应该盲目的模仿,个人风格设计必须和传统设计区分开来。风格的发展可以借鉴却不可以盲从,每个设计师应该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个人风格的确立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将西方文化全盘接收的过程,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文化的冲突明显,在最早的时候是中文字体和西方构成之间的冲突,中文字体结构与英文字体结构无任何相似之处,在西方文化中使用极为顺手的构图方式应用在中国海报上显得不伦不类,这种时候,中国的设计师在不停的尝试与发展中摸索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闻一多先生借鉴了用西方的构图风格,创新的尝试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以西方的构图方法为依据,重置了中国元素,举得了巨大的效果;另一方面,以钱君陶先生为主的人士为了配合西式的构图与视觉元素,将中国文字进行图案化,这种方式同样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什么是中国元素?什么是个人设计风格?这就是,把文化与个人风格完美结合的才是自己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不单单只是简单的中国元素、中国风,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舶来品一样可以被重新规划和利用。每个年代的设计该有那个年代所具有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科技的发展进步了,我们现在的设计就一定比以前好,每个设计风格的前进只是意味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个人风格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前进,这促使我们不仅仅只是需要掌握设计软件,同时,我们要去学习人文科学,研究人的生活、思想、行为等等。如果我们仅仅只掌握设计软件,我们只是一个设计的工作者,而不能称为设计师,只在乎软件是不是用的熟练,这是舍本逐末的事情,优秀的设计师,他的作品是体现人文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具有谨慎、简洁、自我意识的。一件作品除了体现设计者本身的思想外,由于受众对待这件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的同时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声音。只有抱着深入思考的态度,对着自己的作品充满激情和信息,把自我思维发挥出来,避免低能而轻浮的风格,个人设计风格的危机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个人风格的定位
Arts&GraftsMovements中有一句重要的宣言:设计师不只是商业行为的延续,应该拥有作品美学的理念及创作风格。这说明个人风格不是单纯的只为商业行为负责,更多的是个人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解以及展望。个人风格的完成我们一直提倡的方式就是创意。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设计创意的本质就是创意的思维,这种创意不是干着脑袋钻着牛角尖随便的想,它通过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将思维的方法导入对图形的认识上,因此,这种创意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当这种随意性随着时间的累积和文化的沉淀慢慢的会形成一种熟能生巧的运用,这时候个人风格才能随心所欲的形成。日本的设计师福田繁雄的海报作品有着明显的个人风格,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在设计风格中,随意性才是创造性中一种非常有利的元素,随意化和直觉化更有利于产生创意,我们可以通过随意性的思维方式来激发新的思想,使得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重要的是,在这种方式的训练下我们的思维会得到全然不同的启发形式,会学会更多的思考方式。从最早的工艺院到现今各大美术院校,我们提倡的一直都是创意和个人思维,创意的完成必须是活在当下的思维里,大脑在酝酿思维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完善你自己的想法,这种随意性很冒险,同样收获是巨大的。当然,创意性思维很容易受到干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智的思想也不能保证创造的随意性激发,任何一种自我或者外在的因素都能影响到自我创意的完成。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不能有逃避的心态,也不能有侥幸的心理,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往往比逃避它来的更加有效,个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取决于个人对于问题的定义,当我们认识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问题解决起来也会相对的容易些。甚至于我们的设计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世界,才能用自己的激情激起他人的共鸣,就像音乐的旋律,人们很容易从音乐家的旋律中找到共鸣,如痴如醉。在国外,许多年轻的设计师不再受地域文化和教育的限制,懂得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他们的作品个人风格明显,想象力丰富,表达方式多样,使得整个作品充满张力和无限可能。我们很庆幸的看到,在国内同样有许多新的设计师在作品中尝试使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技术来表达他们日益增长的思想需求,中国现代设计师应该不要受到地域文化和教育文化的限制,只要善于从生活中找寻设计灵感,作品就会具有灵魂。
三、结语
个人风格不单单只是传承历史,也应该自我发展,我们的风格不该是盲目模仿,只有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才可能谈发展、谈创新。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应该是一个优势,不应该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桎梏,技术化、社会化的现在,设计更该如此。对于现代设计来说,多样性才是设计的根本,设计师只要不被风格局限,充分认识到新的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相信中国现代个人设计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
作者:林晓波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专题: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 明清小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