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微时代青少年网络舆情特征及应对策略

1“微时代”青少年网络舆情的特征

1.1舆情内容的“多元化”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独立平台,摆脱了传统交流渠道的束缚,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权,这与青少年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崇尚自我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在这个自由而隐匿的平台上青少年可以畅所欲言,年龄、学历、年级、性别等身份特征对于这种交流方式的影响很小。另外,这个平台未对用户提出过高的技术性要求,只要下载相关软件进行注册即可登录使用,支持多平台运作,“草根性”特征使得这种交流方式一经出现就受到青少年的热烈追捧和使用。青少年在这一交流平台上关注、讨论甚至是参与的事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及朋友圈内的热点事件,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1国内外的热点问题

包括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问题,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经济政策问题、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民生问题等。因为青少年这一群体在现实社会中缺少影响政治决策的权力和资源,而在网络这个由他们领导和掌控的世界里可以找到影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方式———网络舆论。而目前国内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育理念贯彻的滞后性等问题也导致很多青少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他们把网络作为表达政治诉求、追求生活理想、参与社会问题的主要渠道。

1.1.2突发性、偶然性问题

这些事件具有强烈的震撼性和不可预知性,而青少年好奇及猎奇心理强,及对这类事件进行关注,进而引起讨论,形成网络事件。这类事件的冲击性是最大的,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

1.1.3青少年自身的问题

如家庭、恋爱、婚姻、教育、心理等与青少年群体休戚相关的问题都容易引起共鸣,形成网络舆情。这类问题是覆盖面最广的问题,青少年会把其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微方式”即时即地地传播到网络之上与大家分享、探讨甚至是争论。这些问题看似平常,但如若处理不好,青少年耳濡目染,会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

1.2舆情传播的“情绪性”

青少年是“微内容”传播的主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终端设备成为青少年生产和发布个人思想、感情、观念等“碎片化”信息形态的主要载体和渠道。“情绪性”舆论是一种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或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刺激,网民在网络上散布的片面的、偏激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言论,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变化性极强。青少年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渴望刺激,容易冒险,而离散的、碎片化的信息容易造成青少年价值的迷失和价值取向的泛化。某些错误的观点容易形成意见气候,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舆论的“从众”特性很对青少年的心理形成压力,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网络舆情传播的“情绪化”特征增大,非理性共鸣增强,并通过网络蔓延,偏离事实真相,最终可能变成谣言。

1.3舆情扩散的“裂变式”

微信、微博等微内容的传播改变了信息产生、加工和传播的方式,使其既具有本体属性,又具有行为属性,如图1所示,本体属性表现为微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如微信传播中信息本身的内容、传播的时间、微信的发出者、接收者等属性。而行为属性则是用户对该“微”内容加工、传播、访问的行为和状态。如微博的被转载、被评论、被回复或被删除等。随着“微行为”的逐步增多,各种微内容的使用率和关注度不断发生变化,使得信息的价值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当一条微博内容被青少年所崇拜的名人、权威等意见领袖转发或评论后,其信息价值将得到几何倍增,众多陌生人群可以彼此以“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根据个人喜好随意传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态度对内容进行转发、评论和加工,这就使得众多的微内容进行裂变式扩散。青少年零星的、孤立的网络表达通过微传播得到进一步扩散,从一点辐射到多点,出现更大的“扩散效应”。

2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呈现出双面性的特征,一方面,方便快捷的“微方式”传播可以使青少年与外界社会的沟通渠道增多,多样化的沟通渠道拉近了青少年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社会思想倾向,以促进社会中年轻个人地融入。再次,青少年在这样一个自由、平等、虚拟的平台上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宣泄个人的情感,吐露私密的心声,让他们找到自我,增强自信。最后,一些“意见领袖”积极向上的个人言论能够引领青少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确立,增强价值判断的主动性标准。但网络舆情就是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手机终端的普遍使用,青少年可以不停地刷朋友圈,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进来,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异动,对信息的选择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这就会影响其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心理焦虑和行为反常,甚至是违法犯罪。如央视《新闻调查》节目曾讲述微信“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给交友带来很多便利,可是也成为不法分子进行卖淫嫖娼的工具。节目中列举了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两名学生在使用微信时看到了黄色图片导致其产生了过激行为。另外,青少年网络的“群体极化”现象也容易对个别事件造成片面放大的作用,容易遮盖社会真实,削弱青少年价值判断的理性成为,甚至削弱青少年的国家观念、爱国情感,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3应对策略分析

微内容的传播与青少年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舆情、网络与青少年自身因素3个方面交叉影响的结果,因此,在探讨网络舆情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时,必须从这3个层面出发加以综合考虑。

3.1从舆情层面考虑

3.1.1做好舆情分析、研判、预警机制

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生活,细致观察网络参与平台上青少年对话的同时,根据以往网络事件发生的规律,对网络舆情的走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提前预测,形成舆情监测、舆情调查、舆情分析报告、舆情反馈等多层面的立体式监测平台。

3.1.2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由于青少年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与扩散性强等因素交融到一起,就使得微时代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的引导作用愈加明显和重要。舆论管理部门可以要关注“意见领袖”的舆论动向,鼓励其在网络事件中合理设置议题,正确引导舆论。

3.2从网络层面考虑

由于网络的特性,使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变得甚为复杂,因此,在考虑应对策略时,必须把网络因素作为一个主要的突破口。要加强网络管理,尤其是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运营商,要监督其承担社会责任,为青少年积极维护和构筑绿色信息安全体系。”如随着微信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大量网络犯罪、暴力、淫秽色情等恶意信息的存在给用户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用户群体带来了极大骚扰和不良影响,也给产品的信息安全体系带来沉重的压力。腾讯公司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一方面开通了7×24小时举报专线和在线举报平台,随时高效回应和处理用户对于恶意信息的投诉,同时通过信息预警机制,采取了敏感信息提醒、异常终端判断、隐私设置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以用户举报数据为基础,通过技术在线对抗方式,对色情类恶意信息进行处理,并对团伙性质的恶意账号采取关停账号或功能等打击手段。在对抗的最高峰阶段,色情信息有效拦截率94%,举报色情恶意号码下降50%,实现了对色情恶意信息的有效压制。用户可通过微信中的举报功能向客服进行投诉,待客服核实后即会对被举报账号进行使用限制。

3.3从青少年自身考虑

青少年群体自身的特征也是造成青少年网络舆情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人的因素是最难解决的,但作为网络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如何引导青少年网民群体在网络舆情的所作所为,成了应对策略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社会组织、主流媒体、家庭、工作单位等渠道,加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及道德自律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文化和信息的识别、抵制能力。其次,要善于利用网络舆情,主动融入青少年网络舆论圈,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用类似青少年的网络语言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4结语

“微时代”的到来使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碎片化”的微内容与青少年群体特征的交互作用使网络舆情变得更为复杂,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事件,甚至可能对社会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小的影响。做好青少年网络舆情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其传播特征,从多层面、多方位去进行舆情的预测及引导。

作者:刘海燕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微时代青少年网络舆情特征及应对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40153.html

    相关专题:工程设计学报 财务管理专业


    上一篇:提高油品销售窗口服务质量策略
    下一篇: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