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进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社会道德对师德师风更高要求的表现,也是教育工作必须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改进师德建设,要从教学能力培训上入手,把教学能力与师德师风结合起来,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本质上,形成有效的师德建设与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师德建设;师风;学风;影响;研究
一、引言
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师德问题在新媒体的介入下问题突出。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指出,师德建设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工作,教育部甚至专门设立了教师管理与师德教育处,在中央层面决策、指导师德建设工作。作为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并改进师德建设,是必须思考且要长期坚持紧抓不放的工作内容,也是教师管理的核心与中心。笔者结合学习刘副部长讲座及自身从教经历,从工作本质、社会发展、师德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改进师德建设。
二、新时期教师师德与师风要高于社会道德水平
要将教师师德纳入到教学能力的培训上,要从社会层面体现教师的高尚地位。要加强、改进师德建设,不仅要看到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更要从社会道德水平的发展规律上找到症结。在新时期,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市场逐利风气的蔓延与教师待遇相对不高的矛盾等因素,都是改进师德建设的拦路虎。教师作为一个光荣的职业已经逐步不被社会所认可,更多认为教师是个安逸的职业。这不仅说明了社会对教师地位有一定的低估,而且也是市场功利性评价的必然结果。师德与师风要高于社会道德水平,不仅要扭转这种市场经济带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要从教师身上入手,从提高待遇和提高社会地位两方面着手。从教师本身来看,将师德师风纳入到教学能力的培训上,有利于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形成较高的教师综合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学生与社会、家长的检验,从而提高社会对教师地位的认识。以近年来教育部推出了系列优秀教师典型如张伟事迹等为例,每一个先进典型的背后,都是师德与专业水平俱佳的综合素养集合体。这样的案例不难看出,将师德建设纳入到教学能力的培训上,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而且对教师师德的改进有直接的帮助,是加强师德建设值得思考的策略之一。
三、新时期师德建设要落实到教书育
人的本质上完善师德建设与监督机制,明晰师德内容,并从日常行为与工作中得到规范。教职工作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之间是并存的且地位同等重要,反映出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改进师德建设,就必须围绕教书育人的核心,完善师德建设与监督机制,使师德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此,教育部近年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师德是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其考核指标要清晰并接受学生、家长和考核小组综合考量。完善师德建设内容,给教师师德发展指明的方向,从而为其个人发展建立起很好的规范,并将这些规范运用到日常行为与工作中,体现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看,其内容虽然明确,但不够清晰且师德修养涉及不多,如教师吸烟行为及其他生活不良习惯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更明确内容的教师规范,并把师德渗透其中,从而使师德建设内容有一定的载体,指导教师改进师德修养与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因此,教育书人作为教师的工作基本内容,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应当有较强的指引,师德内容与师德建设只有落实在这些指引中,教师才会在日常行为与工作中体现教育的潜在影响,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学生和社会认可。
四、新时期改进师德建设最终要反映
在教风学风上的改善,体现在学生的道德水平上,要以良好师德水平与风气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其最终都要反映在教风、学风的改善上,从而反映学校的整体教学风貌。教学风貌是一个学校整体教学状态的表现,其本质上是以教风、学风为核心的学校气场。一个学校的师德建设情况,可以从教学风貌得到体现,因此,改进师德建设,也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修养及学习风气上入手,以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来反馈师德建设改进,从而推动教师强化师德修养,并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改进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上,要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把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师生教学的平等地位,才能使学生在监督机制中发挥作用。学生的监督与评价,不仅与教学水平有关,更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教育有更大的关联。有些教师教学水平很高,但因个性或脾气问题而受到学生非理性评价,这表现出师德水平对学生的潜在影响。从这一个角度上来看,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并不完全代表教风、学风,师德建设的隐性教育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上。改进师德建设就要加强服务意识,以优化服务态度来亲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学风。
五、结束语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个教育界的综合性问题,其反映出社会、家庭、家长、学生与教师自我定位的共同认识,同时又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改进师德建设,要把为人师表的师德核心放到平时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以日常行为和工作规范的持身标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把师德建设与监督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凸显教师在新时期的崇高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夫艳.教师道德敏感性培育路径的新构想——来自西方描述视角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6(02).
[2]曾翠芳.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道德[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2).
[3]赵秀文“.教师伦理”与“教师道德”之辨[J].教育观察,2012(02).
作者:魏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