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建设
一方面要抓好对相关卫生信息化建设源信息的标准化建设。比如,将疾病、手术操作、医疗器材等名称、种类加以规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网络应用层的传输标准,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大化。当前,国内在卫生信息方面的标准还不够完善,因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逐渐形成适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卫生信息标准化体系。
2加强对电子病历的信息安全管理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早已成为当前一个热门话题。电子病历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今后的疾病诊治。因此,加强对电子病历的信息安全管理,才能有效保障相关信息具有合理的法律效力,并保护患者隐私。
2.1采用身份识别机制
由于国内很多医院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均无身份识别功能,从而造成其保密性较差。同时,不少医务人员缺乏保密意识,在工作中不严格保护自己的密码及口令。因此,必须使医务人员树立保密观念,加强相关教育。同时,采用相关责任追究制,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当发觉有人登陆系统后,擅自修改相关信息后,立即追究个人及所属科室的责任。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病历的保密性。不过要想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还得通过技术手段来完成。
2.2限制操作权限
首先向每个人强调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密码等。若发现他人擅自在电子病历中操作,则由密码持有人承担全部责任。其次,形成等级管理机制,一般分为四级或四级以上的权限。比如,权限为一、二级的工作人员仅能查看所属科室的电子病历。权限在三级以上的人员才能查看本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所有病历。上级医师拥有修改下级医师病历的权限。而科室主任拥有最终审核与修改权限。打印病历和电子档应完全吻合,同时,由相关人员审核、签字。
3完善电子病历功能
首先,电子病历要有自动生成功能。针对病历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公共信息,均由自动生成功能来实现。其次,采用模块编辑系统,由相关临床医生负责挑选专科与疾病类型等。对模块结构的修改必须由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再次,采用实名制签名,使用谁的用户名登录系统,在系统界面上便会出现谁的名字,日期等。
4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首先,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培训,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子病历的质量。同时,还应重视对他们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对电子病历的重视程度,避免由于粗心大意、不负责任而造成的电子病历质量下降。
作者: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