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城市都是有“记忆”、有历史的城市,不管城市本身建立的时间长短。从本质上说,城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它通过具体的城市资源、城市物件将城市人群勾连为一个整体,而使它们呈现出独特的品性,这一品性与城市密切相关。这即是所谓的城市文化,而任何城市建筑、景观都属于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它们组建成一个巨大的“物群”网络,或者说“物群”系统,这个系统往往庞大繁杂,但我们往往可以中这种繁杂中抽离出单一的、相对具体的文化品质。可以说,具体城市物件的审美形象都参与了构建城市形象的过程,它们也体现了城市形象。所以,在具体的城市建设当中,筹划、设定相关物件的“物美学”极为重要。而毫无疑问,构建优质的生态性城市园林,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进城市在区域之间竞争的软实力,更有助于通过良好的美学形象构建城市人群的城市认同感,使不同个体能就城市文化形象本身形成“解释学”意义上的“视域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将生态学、生物学与人文价值贯通,以配置生态性园林。首先,这意味我们要了解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质,尽量让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选择符合、彰显城市文化。比如在同气候带的城市中,应该注意到城市的分殊性,在城市园林构建中尽量在可选的植物物种中体现城市特色。举例说来,在我国南方城市,法国梧桐是城市街道两侧非常常见的、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的树种。但问题在于,特定单一树种在使用上的普泛性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不同城市在美学意义上的特殊性?我们往往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即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街区往往会恍然生出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不同城市不同街道的两旁树木及街道构建与具体设置如若孪生。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法国梧桐,在尊重生物规律、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是否有另外可能的替代性选择,以使不同城市生态物种显现出多样性,特殊性,最后焕发出具有分殊性的美学特质。其次,在具体的园林配置中,要尽量根据城市文化特点而进行相关植物的搭配,这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微观的景观上。
植物的颜色、物种、高低俯仰层次都是在审美创造中的具体经验材料,而要将这些经验性材料配置出带有城市文化品质甚至提供城市形象的美感。举例来说,在城市中相邻的不同街道之间,也许可以考虑通过选择不同物种在街道的静态转换中行人视觉上产生高低、色彩变化的层次感和动态感。另外,也可以考虑到植物不同物种的季候性变化,通过植物物种的合理选择,使具体物种在季候变化上为城市体现出强烈的时间维度上的层次感。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城市园林景观之时,必须强化城市园林景观的文化意义。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细节。
进一步说,城市任何建筑、任何实体都应该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强调其文化意义,它必须区别于其他城市,因为它必须体现其所在城市的分殊性。然而,现今的城市生态园林构建当中,不乏缘木求鱼的案例,一些城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单纯、绝对地强调景观本身的审美维度,而使自然规律付之阙如,耗费大量资财,最后却得不偿失,付出沉重代价。所以说,任何城市园林的构建、都必须建立在于一个基础之上,即使景观设计符合生态学、生物学原理。只有尊重生物规律,方能谈得上构建园林的文化品质。
作者:孟庆凤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中学
相关专题: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