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中医基础研究的思考

1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基础科研目标

1.1中医基础研究现状与问题客观来讲,尽管30多年的改革发展使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数量、科研队伍、人才与体制结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但由于中医药体制机制在整体上存在着配套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等方面的不足,管理分散、行业分割、重复建设,碎片化倾向不断加剧;缺乏清晰明确的科研目标,也没有切实可行、坚定正确的技术路径,以至于某些中医药科研机构在改革发展中迷失了方向,阻碍了中医药自主能动地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支撑、临床医疗实践诊病疗伤、解惑答疑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和作用,使一批原本在国际医学界具有知名度的中医药独特优势逐渐失去竞争地位。事实上,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中间过程非常复杂,自主创新异常艰巨,仅仅依靠中医学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远远不够,如何才能使之复兴以及怎样去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首先,要清晰认识到:任何一个当代科学前沿技术产品,都无法单独孤立地表现。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疾病变化和本质的整体认知;任何一个科学技术产品或药品,既无法替代中医临床实践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也无法有效根本解决疾病伤痛对患者危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用[1]。1.2现代信息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基础和起点然而,当今对复杂系统的科学研究及其技术,开辟了对复杂巨系统研究和应用的认识通道,为破解中医基础理论认知的人体生长与疾病发生发展运动过程,这一复杂巨系统难题开辟了道路。而长期大量的实验实证研究进展,也为中医基础理论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足以告诉我们,针对目前整个中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功能缺失的现状,要特别聚集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共性技术以及产业链、服务链缺失环节、关键环节的技术需求,建设中医自主创新平台,构建多层次创新网络,促进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使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共性技术形态多样化、客观化、标准化。在中医基础理论引领下,以纯属中医自己的理解、领会,会聚当代科技前沿,协同创新、驱动发展,也许会产生更接近临床实践患者需求、突出中医优势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对中医药行业具有支撑引导作用的中医药自主创新成果,并在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中,加快中医药创新价值的实现。而实现这些观念的基础和起点,正是要靠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认知之间的紧密结合[2]。

2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建设

2.1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和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在经历了资料管理、信息管理之后,如今已进入知识管理阶段。无论是各个中医学科还是相关领域(方证、实证、疫病等),都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进行中医理论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同时使中医理论知识在创造和使用的环节发挥作用。中医理论认知在中医领域和医学保健、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整理和重用中创造新的中医知识。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不仅需要统一入口,提供一致的中医知识访问方式,能够通过相对单一的平台,访问各种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资源,更需要能够提供操作方法一致的检索、收集和处理中医理论知识的平台,同时需要建立中医基础理论各个学科领域本体。中医是一个复杂的大学科、大产业、大行业。中医信息具有生命性、动态性、多样性、季节性、地域性、社会性等特点,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呈现复杂多维的网状结构,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进行组织管理的难度更高。在目前条件下,各种涉及中医理论知识信息资源建设表现为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忽略了信息之间,中医科、教、医、研、发诸体系之间和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因此信息孤岛、信息鸿沟、多头投入、低水平重复、利用低效等现象比比皆是,基于关键词的信息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两大问题难于解决,在中医理论科研领域尤甚,严重制约了中医基础理论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需求相结合,信息化应用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因此,运用本体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展中医理论知识组织和提供各种中医理论知识服务,将会开启中医信息服务和中医理论知识服务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创新和采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理论及技术方法,解决临床面对的重大疾病问题拓宽更广大的空间,使中医整体的社会作用、社会价值,本位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得以提升。为此,开展基于本体论的中医理论信息化知识服务技术研究及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可以从国家层面促进中医创新发展,为全面展开本体论的中医理论知识服务研究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认为,该研究项目将从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中医基础理论本体论的研究,争取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医本体论的定义、内涵和基于本体论的中医理论知识管理技术框架,为系统整合中医理论知识,在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医药知识组织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在中医知识管理领域,开创中医本体论研究的新方向,能使中医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有机地结合,能使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和临床医疗实践诊疗需求更好地结合,能使中医的知识和技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迫切需求紧密地结合,从而扎实有力地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和中医知识管理学科的发展。2.2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内容通过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这个研究项目争取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基于传承的中医本体构建工具,包括OWL在线编辑系统、OWL快速生成工具、中医知识本体管理系统等,解决利用外国工具对中文,特别是对历史久远的海量中医经典方书文献支持不足和中医本体构建效率较低等问题,有利于基于中医海量存世资料数据的本体自动构建。初步构建中医基础理论领域知识本体库、搭建出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信息战略资源综合管理平台、重大疾病中医病证诊断推理平台、以及中医方证相应研究信息、实证研究信息统计平台等多个示范性应用系统,为使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从文献整理、医家描述的信息服务,到中医理论认知为临床诊疗实际需求的知识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3]。

3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以会聚当代科学前沿的信息技术,改善中医药产业形态,推进中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领中医理论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式和道路,要重点抓好以下四点。3.1要抓住促进中医药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这个重点中医药科技进步更多为产业服务链发展,构建自主创新链;满足人民健康生活、养老医疗保障、临床实践诊疗需求的自主创新链,促进中医药产业服务链升级。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要从国家层面,按照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中医药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中医药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指导中医药主体规避技术发展的风险和陷阱,以保持中医药本质特色;二是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信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引领相关行业走坚持中医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三是要探索建立中医药信息技术发展中心,以中医理论认知为基础,以增强中医临床实践诊疗技能为核心,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四是要通过实施国家中医药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中医药产业和临床诊疗服务业发展中的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以中医药会聚前沿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成果,突破中医基础科研发展的技术瓶颈,带动中医药信息技术升级,发展具有中医药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2要抓住加快医、产、学、研相结合成为中医自主创新主体这个关键无论是转方式、调结构,还是稳增长、创优势、保特色,都必须把促进医、产、学、研相结合,共同作为中医药技术自主创新主体作为关键来抓。一是要支持医、产、学、研机构更多地参与中医药技术自主创新的决策,变“参与者”为“决策者”,产业目标明确的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应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医院、学校、企业共同牵头组织实施;二是要引导医、产、学、研机构成为中医药技术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市场、经济杠杆,激发各自的活力和动力;三是要支持医、产、学、研机构建立研发中心,积极支持中医药行业医、产、学、研机构,建立推动中医自主创新的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等,使会聚前沿信息技术的中医自主创新落在实处;四是要支持中医药信息行业医、产、学、研机构提高自主创新成果运用能力,通过兼并重组中医药医、产、学、研行业,提升中医药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3.3要抓住中医药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灵魂一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会聚前沿信息技术中医药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改革各自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制度,引导各级各类中医药科研人员通过服务、合作、兼职、技术转让,参与或领办企业,强化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患者需求的职能;二是要推动中医药科研机构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培育一大批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中医药企业或企业集团;三是要发挥中医药科研机构本体的积极性和作用,支持这些机构通过技术外溢、智力投资、知识产权、合作开发、成果转让等形式,培育或加强中医药科技产业;四是要改革中医药科技管理方式,把中医药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化,作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评价和奖励标准,作为配备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有利于解决临床实践疑难杂证、有利于中医药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科研生态。3.4要抓住融会贯通、开放交流、需求带动这个法宝一是借助中医传承这个形式枢要,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科技人才,着力培育具有能会聚前沿信息技术、有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二是明确中医基础科研战略目标,把基础条件好、方向明确、优势特色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临床实际结合紧密、对中医药行业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国家和地方中医药科研院所,作为培育中医药会聚前沿科技自主创新高端制造业和现代中医服务业的核心载体,积极开拓一批高新前沿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到位;三是以引进多学科前沿科技成果和高级人才为重点,通过积极开放、交流、合作,融会贯通,快速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医药全行业跨越式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养老健身保障、解除疑难危重疾病问题等诸多需求,以及与中医药事业密切相关的其它迫切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明确未来中医药事业的功能、作用和责任,用会聚当代科学前沿信息技术,引领中医理论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式和道路,使中医药事业走上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4]。综合上述,通过加大对中医基础研究扶持力度,以会聚、整合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推进解决中医基础研究转型、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是促进中医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一个有效路径。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头脑清晰,明确中医基础科研目标,达成充分认识运用当代科学前沿信息技术,以促进中医基础研究自主创新意义、作用的共识;其次,要通过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完善和应用,为中医基础研究在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支撑;再次,会聚当代科学前沿的信息技术,改善中医药产业形态,推进中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领中医理论自主创新发展的模式和道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唯此,中医药行业才能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势下,保持自己的本质特色,汲古融今,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为国家、社会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美好安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爽姿 王勤明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基础研究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34586.html

    相关专题:经济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官网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整合分析
    下一篇:东盟国家货币与人民币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