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数控技术专业与“校中厂”、“厂中校”等企业开展“三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过程中,探索实施了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4][5]。按照工学结合要求,遵从职业认知规律,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实行“工学相嵌、工学交替、9学段”教学组织模式,见表1。其中,专业平台课程教学按照项目和任务要求采用“上午讲、下午做”的“工学相嵌”方式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培养实施按教学模块“工学交替”。9个学段中,第1学段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第2学段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并“工学相嵌”。第3学段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第4学段和第5学段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场所在校企两地实行“工学交替”。第6学段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第7学段为专业能力拓展学习。第8学段为毕业设计。第9学段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第3、4、5学段与“校中厂”密切合作,第6学段开始与“厂中校”密切合作,探索校企共同培养数控人才方式,建立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双赢的数控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就业能力,形成办学特色。 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在与“厂中校”的合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例如在与武汉格力、海信科龙企业的合作中,校企共同商定了生产与教学合作方案,在保证培养计划完成的同时,增加企业课程,达成订单培养、分段教学、每年招收80名学生的协议。根据空调市场周期(每年2-8月为生产旺季,9-12月为生产淡季),企业第5学段到学校选人定岗,学生第6学段到企业从事与定岗相关、专业对口或相近基层岗位顶岗与现场教学,第7学段为生产淡季,回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第8学段完成毕业设计后,学生到企业按定岗直接就业。通过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既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得相应报酬,同时提前找到了就业岗位,也让企业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来解决了生产中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了生产,实现了一种校企合作的“多赢”效果。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高[2010]8号文要求骨干院校建设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武汉地区汽车零件制造、装备零件制造设备和技术要求,对接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将数控加工技能证书中应知、应会纳入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通,在职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经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校企共同确立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见图1。依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建立中确立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数控铣削加工与编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3核心课程“AITUD”教学模式
2011年,数控技术专业引进上海厚载科技小型数控车、铣床各十台,在核心课程《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与《数控铣削加工与编程》的教学中采用了“AITUD”教学模式。AITUD是由五个主要教学环节英文首字母拼接而成,即引导性行动、知识点归纳、知识点讲解、举一反三、主题讨论。这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它为每个知识点的导入都精心设计一组引导性行动,然后进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讲解,最后进行主题讨论。教学过程中,以企业典型零件加工为项目,《数控车削、铣削加工与编程》将零件加工各分解成5个子任务,即车削工艺设计、基本指令编程应用、单一固定循环指令编程应用、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编程应用、宏程序编程应用和铣削工艺设计、平面加工、外形加工、孔加工、宏程序加工。围绕数控车、铣床加工与编程的每个知识点,通过“AITUD”教学模式,巩固所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图1 “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AITUD”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课程的考核采取期末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通过布置课外资料查阅、课堂讨论、小组加工竞赛、编程测验、出勤率等方面的考核,综合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机考,即出数控车、数控铣试题各十套,每套提供零件图十张。学生分组考试,每组十人,抽签确定考题,按要求完成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程序编写和零件现场加工,考试时间为120分钟。“AITUD”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对老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备的理论知识,既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又要具备技术工程师、运行工程师或维护工程师的技术能力。“AITUD”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动手能力明显增强,能更好适应第6学段到企业进行的岗位实习,获得了多方的一致好评。总之,通过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成效明显,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教师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作者:焦红卫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