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高校人格信任与思想政治论文

一、“熟人社会”校园内的师生人格信任结构

如同生物有机系统,“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7],社会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子系统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身存在和运行的有机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次的结构和子系统构成和运行的,其中教育者(老师)和受教育者(学生)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系统中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师生信任结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子系统之一。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如前所述,社会系统的组织和结构形态决定了社会系统内诸结构和子系统的形态和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是由师生信任结构的高一级结构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人际交往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贯穿于人的发展过程的始终”[8],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因而师生信任的产生、维持和发展过程都是在高校教育空间内完成的。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逐渐时代化,其教育的空间已经开始由相对封闭向比较开放转变,但是校园空间仍然具有封闭型空间所具有的一般特点,高校校园仍然与外界具有物理意义上的界限,“其教育对象和内容也是相对特定的某一部分人群和内容”[9],这些特定的受教育者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空间都是在校园场域内进行的。因此,受教育者在校园空间内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面向是向内的和稳定的,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交往的空间是向内化的。一方面,在这样的空间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师生熟识、互惠关系,学生就能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基于高熟悉度和良好情感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在校园内与学生的长期交往,教师能够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中,“以理以德服人”[10],通过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使学生充分信任自己,树立起自身的权威。此外,基于长期频繁的沟通交往和内心情感的师生信任关系也会进一步催生校园共同体意识,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加稳固和持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也就是校园)就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11]9,在这样的“熟人社会”的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向内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具有了情感和人格的属性,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师生交往的过程趋于单一、重复和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如同“熟人社会”具有了“传统性”,而在这样的组织空间中,特殊主义信任结构即基于人内心情感的人格化信任是其主要的信任形态和特征。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具有的“传统性”即以特殊主义人格信任为主要形态的“熟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师生信任的结构具有同样的内涵,这种特殊主义人格信任结构是一种基于主体间品质、情感的人格化信任,具有人格与“人性”。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师生系统信任结构

现代教育已不再像早期教育生活那样具有高度的自为性,“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12]43,“大学更多的是其环境的创造物,并与它们的环境一样,始终处于运动中”[1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和封闭的教育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现实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现代社会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越发开放化、复杂化、多元化,这都对校园空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师生之间依靠传统“熟人社会”中情感维系的人格信任关系受到巨大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现代性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以“灌输”为手段、“背诵”为目的、“强制化”为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而逐渐向开放化、主体性、生活式的现代性教育靠近。在一个信息“快餐化”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子系统总是与它所在的环境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表现在现代大学中就是社会大环境与大学小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14]。当社会流动变得更加广泛,信息获取变得更加简便的时候,学生获取知识、讯息变得轻松快捷。正处于转型期阶段的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易发、多发,信息的广泛传播也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和速度快捷。当社会的信息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发生不对称甚或是矛盾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权威就会逐渐被各类诸如腐败、贪赃枉法、自私自利等失信、失范行为和现象所解构,教师权威的流失便是可以理解的,最终师生之间信任关系也因此受到侵蚀而渐渐式微。其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和学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得不到应有重视,这也很难让广大学生去认可和信任。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合乎最广大人民即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把社会认可的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这些教育内容一部分是现实生活直接抽象化的知识,而另一部分是超越当下现实的与现实存在“距离”的知识和观念,正是这些知识和观念使得学生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现矛盾和反差,因此学生就会质疑思政课的内容及教师的权威,最终影响到教师的被信任度及师生信任关系。众所周知,内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然而,在现代化程度高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面向是向外化的,人际交往的广度空前增加而深度却逐渐减少。交往的广泛和频繁使得任何一个想要追求好的效果的教育活动都不能仅仅止于对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专注。课堂教学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传统阵地,但师生间的课后交往和互动越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模式变量”的划分,根源于现代社会的广泛流动、传统个体权威的消失和总体生活面向的向外化,现代社会必须建立起基于普遍主义的信任规则才能稳定、高效运行[15]58-67。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现代性教育色彩的逐步增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权威的逐渐流失和信息社会中师生生活面向的向外化与多元化,仅仅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单一的师生课堂交往对于建立师生之间稳固的信任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建立基于师生频繁交往互动和内心情感的人格化信任关系,师生之间还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背景的系统信任结构,即构建独立于师生人格和情感之外的抽象化的信任。诸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的吸引力和落实校内外与广大学生切身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管控和积极引导社会和网络媒体等系统化信任变量。只有全面构建现代性社会环境下的普遍化信任才能稳固持久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由单一的人格信任向既是人格信任又是系统信任的双重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既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内心情感的人格化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正在走向普遍主义的系统信任。

三、结语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也使得作为社会系统一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师生信任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提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人格信任已经不能完全胜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历史条件,构建师生之间稳固而持久的双重信任关系则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之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既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情感和品质的人格化信任结构,同时也是一种正在走向普遍主义的系统化信任结构。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师道观都极力推崇对教师道德和品格的提升,都有着丰富的成果及其经验,这是我们现今社会仍然需要继承并坚守的一种优秀遗产。因此,作为一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命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师生信任结构的人格化内涵呼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对教师高尚人格和道德品质的不懈追求。同时,我们还需要立足于当下的社会现实,以长远的眼光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走向,以师生信任结构的系统化为努力方向,努力从影响师生信任的系统性要素入手,不断提高系统信任的被信任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信任既要立足于师生的人格信任结构,又要考虑到师生的系统信任结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结构的双重性内涵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师生信任的建构路径提供了基础性参考。

作者:卢伟 顾晓静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人格信任与思想政治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24557.html

    相关专题: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马路天使电影


    上一篇: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