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网络社会是当代社会学、传播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描述性概念,是从原现实社会中派生出来的新的现实社会概念。它是人们在网络时代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舆情止是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相互重叠互构下形成的。群体性事件中不同群体和社会需求在网络上的话语表达所形成的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研究提供I全新的思路。
1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的关系
1.1群体性事件可以引发网络舆情
由于群体性事件一般涉及司法腐败、民族宗教、拆迁补偿、食品安全、官员欺压民众等问题,这些都是当下中国老百姓和媒体共同关注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广泛的信息触角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止赶上并超越养传统媒体,己成为人们发布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各种思想高论在网络上交汇、扩散,由此推动养网络舆情的生成和传播。现实社会中鲜活的热点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当然逃不出网络的世界,由群体性事件引发了众多的全国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在过去的几年中数量众多。如2010年的江西宜黄县凤冈镇发生的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原木是当地的一个独立的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发生后6天,经记者邓飞在微博上的直播,1小时该微博被转发2700多次,经网络舆情的传播,原木江西小镇的拆迁自焚事件被放大成全国人民聚焦的公共事件。
1.2网络舆情也可以引发群体性事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11.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61亿,较2012年底增加约1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1.5%提升至78.5%}。同时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1.70亿,网民使用率为79.6%,搜索引擎网民除了用传统综合搜索外,还有微博搜索、微信搜索、社交网站搜索以及其它垂直搜索,其中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1.61亿,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0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己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使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互联网己成为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阵地,现实社会中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网络中形成镜像意见,即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在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促进、形成、激化过程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2008年的“家乐福”抵制事件就是在网上引起的,事因法国巴黎火炬接力抗议事件使许多中国民众感到愤慨,并普遍认为法国该对此事件负责。10月10日,26岁的网民“水婴”将一条题为《抵制法国货,从家乐福开始》的帖子,发布在了社区网站“猫扑”上而。网络上开始讨论是否应该抵制法国货,其中抵制“家乐福”成了主‘要话题。随后,呼吁广大民众支持抵制的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迅速传播,引起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17日网络流传出武汉家乐福洪山广场店前的五星红旗降半旗的照片,再次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加剧了抵制浪潮,各地的抵制抗议活动不断蔓延。随后两天,北京、武汉、青岛、合肥、哈尔滨、西安、济南、天津等地的家乐福店都遭遇示威,有示威者向店内雇员高呼“打倒汉奸”,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打砸抢的局而,并最终导致了全国有影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2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特点
2.1网络舆情的主体由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漫延
互联网刚开始普及运用时,由于某些少数掌握数字技术的个体精英,有能力利用数字媒体,向更多的受众网络群体发布消息,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他们成为网络群体中用有一定话语权的精英阶层。随养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操作系统的简单化,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许多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关注网络上的新鲜事物,对网络上的热点进行参与并发表评论,发高者从过去的少数精英人士向民间的草根大众转移,由于草根文化未经修饰且贴进人们生活,比较能引起广大网民的共鸣,因而在网络上得以兴起壮大,成为刺激和影响网络舆情的独特元素。
2.2网络舆情的传播由单一的互联网向多媒介互动平台的扩展
以前的互联网由于技术和制度的原因,一是速度慢,很长时间才能打开一些网站,影响了人们上网的情绪,_是困为管理严格,想找的内容很少,许多网站和内容被政府和网站屏蔽I,人们找不到需要的内容,三是价格高,人们不太愿意通过网络表达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和认识,所以群体性事件通过网络传播的并不是太多,但随养传统媒体的电子化和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互动媒介功能的开通,像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电邮、888,QQ、M8V等各式各样的互动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由于这些新的网络传输手段很难被监管,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中影响越来越大。
2.3网络舆情的结果由单一事件的解决诉求转向政治立法的终极诉求
“当一种新的媒介出现时,总是伴随着此种媒介将改变政治的主张。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力-式,催生了网络政治,新兴的网络政治生态又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发展。以前的群体性事件经网络舆情传播后,大都会加快群体性事件的解决,事件解决后网上就开始趋于平复、消退。但现在由于网民数量的增加,大量民主人十和专业人十也开始在网络上表达他们对群体性事件的看法,并提供专业的知识辅导和技术支持,作为一种理性的力量在网络舆情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并在事件解决后提出深层次的反思,表达政治诉求和积极参与政治事务管理,从而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的民主法制进程。如2013年11月15日延续了56年的劳动教养制度被止式废除。多少“睡觉死”“喝水死”“躲猫猫死”的案例,网民不仅当时在网络上发表评论促进事件的解决,}角且事后多年一直在网上呼叶,提出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违宪质疑,多年的网络舆情经过时间的积累、叠加,能量越来越大,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推动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
3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控对策
3.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便捷性和自媒体的出现,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同时由于每个网民的素质、知识面、观念、视角等原因,他们在网络上的观点也各不相同,良劳不齐,有的甚至是谣言,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误导了网络舆情,}角且扰乱了社会秩序,有时甚至触犯了法律。像2013年打击网络大V一样,由于他们在网络上粉扮众多,他们随便转发或评论的任何一件事,都会在社会上和网络上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通过制定完善的网络传播的立法和网络犯罪的法律,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从根木上消除群体性事件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乱象,建立合法有序的网络信息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解决起到很好的效果。
3.2加强网民的自律行为引导网络舆情的议程设置
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庞大,网络媒介素养参差不其,每当网上有热点事件产生,各种虚假信息和谩骂的言辞就会在网上大量出现,甚至动用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的隐私赤裸裸的暴露在广大网民面前,对当事人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也污染了其它网民的视听,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网络社区自律组织,引导网民增强自身责任感和文化素质,提高在网络媒介上发言的自律意识,使网民在网络发言时知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他人隐私,从}角更好地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同时网络的管理者或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部门,应当及时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情沉,提供止确的信息并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网民关注的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问题的先后顺序,利用议程设置的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功能引导网民和新闻媒介形成止确有利于群体性事件解决的社会公众意见,为今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网络舆情民意基础。
3.3注重网络舆情的研判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
群体性事件通过网络舆情的网上传播,从开始到终结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螺旋扩散放大的过程,设置科学的网络舆情监控节点和指标,建立指标化和系统化及可操作性的网络舆情顶警和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的发展动态,不仅要做好网络舆情的潜伏期的顶测评估、发生期和高潮期的过程评估、消退期和恢复期的风险结果评估,同时还要横向做好对社会思想和网络行为习惯的监测评估和网络舆情引导的监测评估。在力一式上要强化立体收集和跨区域跨部门收集,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类整合,排除无用和虚假的信息干扰,抓住网络舆情的木质,重塑对网络舆情的止确研判,为我们积极化解各类网络舆情危机提供有力的参考。
3.4政府和媒介共同努力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党的十一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力一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网络价值观,是价值建设的根木。当前网络舆情的高发和多儿化特征明显,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网络舆情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与深远意义,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的网络舆情建设,公开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条文,放低政府管理者的姿态并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想象成网络舆情的主体,塑造公众希望的政府人员形象,建立与网民平等沟通交流的对话窗曰平台,深入了解网民的思想动态和目的诉求,提高行政效率,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网络互动平台的安全阀作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缓解网民的不满情绪,寻求最大的民意认同,将网络舆情的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或最小损失状态。
4结论
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政治体制的落后与经济的吃速发展的不协调,必然引发更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的发展更是将群体性事件叠加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网络舆情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全力一位渗透表明,网络已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动员和传播手段,成为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放大器和发源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作为顶防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工具,它还是疏导群体性事件中网民情绪的重要渠道,更是群体性事件善后处置的关键平台。加强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媒介的互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的新局面,共创和谐社会。
作者:韩洪生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