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含义

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即一切可以实现经济体量增长的方式方法,其中既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宏观层面,又包括国民经济收入的二次分配、环境保护、人口经济流动结构等微观的经济指标。而经济的发展方式通常以转变投资方向、控制资金流入流出比率、出口拉动内需等方式来对经济发展政策进行调节。且国内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第一、第二产业的规模逐步缩小而第三产业的规模正逐渐扩大。传统的以大量资源消耗来换取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发展正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管理思维的转变也是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如果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者作为支撑也终究是经不起考验的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发展应该将以人为本、技术发展为导向、统筹规划为核心、保护环境而实现的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战略,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增长。只有坚持这样的发展战略才能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的综合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政策支撑以及与经济法互动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后续颁布的《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议题,“十二五”中指出经济发展方式如果想要做到真正的转变就需要从根本入手,在经济发展基础单位入手,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突破既有格局,做到科学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并且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转变方案,以此逐渐深入,并逐个击破,最终形成全面向前发展的局面,便于后期的综合管理,而说到综合管理,经济法的重要作用就逐渐凸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经济法的管理和约束,因此经济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但这样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增长,这样的增长导致我国很多区域能源浪费严重、稀有资源大量流失、环境污染严重。同时,这样的经济增长不仅造成了大量不可逆的环境伤害,还造成了国内社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虽然有区域经济基础不同、地域位置不同等诸多客观条件,但不论如何,国内因经济发展转变的方式不合理、不科学仍然导致了如今社会仇富心理盛行等问题的横行。而问题的出现皆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既有投入的不协调。也有产出的不协调。并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也激化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影响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已经不再是经济数量增长的问题,而是在不断扩张中如何保证经济发展的结构以及质量。而进30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导致了仅依靠市场的自行调节能力已经不足以改变市场的现状。因此,我国相关行政部门的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纠正某些领域积重难返的问题,缓解现有的矛盾,稳定国内经济市场,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法结合才能够保证经济转型过程不出现方向性的失误。并且我党早在十六大的报告中就曾指出,我国在新的国际大环境下,在经济发展层面面临着国内国际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只有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法的重要意义,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通过经济法的管理与约束,保证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科学投入、量化考核,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使得我国的经济改革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法基础理论的互动关系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也标志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传统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只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发展前进的原动力,才能够真正提高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除了是发展模式的转变之外,也是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劳动者经验水平一个真正提高的过程。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加强行政干预和调控。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内容存在互动关系。经济法在完善与实施的过程中既有利于规范企业、市场环境,又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并且经济法完善到一定阶段,还可以通过阶段化的规划和控制方式,真正做到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通过经济法的执行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例如:在英国就有《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用以保障学徒或者实习生阶段的公司员工的利益。可见西方国家对于劳动者的保障已经完善到何种程度,这些都很值得我国效仿。并且,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已经成为新兴的法律概念在经济法领域加以注释、确认与保护。另外,国家在进行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过程中,需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收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与经济法的执行联系越来越紧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水平的提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力或是能力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脑力劳动成果的保护,防止他人窃取和剽窃作者的脑力劳动成果。但在这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理论基础较好,但执行起来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仍需继续完善与改进。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能够与经济法形成互动关系,并促进经济发展呢?文章作者认为需要先弱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相信市场自身的净化及调节能力。我国之前的经济法往往强调国家层面的经济调控与市场干预。而运用了这类制度进行的市场调节必将会导致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规律与经济法的分裂与脱节。这样从理论上来讲,经济法在市场中的作用将会被无限的弱化,直至消失,这样的经济法自然无法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但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反映市场真实的经济情况的同时,对市场进行约束和管理。如果经济发展的过程一味的忽略经济法的重要性,也最终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反,如果经济法能够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良性互动,将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劳动者就可以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而企业良性稳定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平衡合理的前提下,也有助于促进经济法的完善与改进。这样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改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合理性,最终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过程。所以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经济法的完善和改进,其本质都是劳动者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21世纪的经济社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社会,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只有完善相关经济法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收益,才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劳动者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法执行、实施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是投资、出口贸易额度提高的过程,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上述内容方式的转变,而投资、出口贸易既有模式出现改变,也会逐渐导致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而企业为消费者进行服务,消费观念的改变将会倒逼产业结构中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也就形成了第一、第二产业企业向第三产业企业的市场化转变。而企业转变的同时又保证了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这样才是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转变方式。而转变的过程自然会涉及到各阶层的利益结构调整,调整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经济法为主体完成利益结构的调整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体制变成了由市场主导的经济发展制度。传统的公有制主体机构变为多种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发展单位,这样就使得国有控制的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也给私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其次,为了更好的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单位以及国外资本共同参与进来,目的是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氛围,强化自由化的市场竞争状态。这样能够保证对在市场上存在的企业单位,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选择,而不是传统的宏观调控或是行政管理。但市场竞争过程中,又不能简单的使用丛林法则,这样将导致市场上过分惨烈的竞争甚至导致失控。因此可以利用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一个市场竞争边界的划定,在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内,使用任何方式都是被允许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宏观经济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又不损害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目的。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实施过程的互动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法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经济发展在转型过程中不至于失控而导致转型失败。但经济建设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又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制度标准,需要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关内容,因此经济法律法规的出现又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改,因此经济法的实施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经验总结进行支持。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又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但在经济法实施的过程中,不要将法律约束管理市场发展与行政管理与调控混为一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而不是行政管理。因此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完善有关的经济法规政策,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缺乏经济法律法规政策限制的行业要及时立法,终止传统的无序竞争。但立法内容不要对行业的发展限定过分严格,否则将可能限制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的内容只要划定一个行业的发展界线即可,莫要将行政管理的手伸的过长。其次,以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战略目标为经济法的制定导向,例如为了提高某行业的产品质量,而制定暂时的行业法规。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善行业问题等等。具体的操作过程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且在实际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在行政管理部门对经济法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经济法的执行情况,能够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除了行政手段的管理外,适当的文化宣传手段也是值得提倡的。比如通过法律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样方能保证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既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国内法律建设水平的提高,也能够真正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能够安心工作为企业所有者以及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宏观层面上也能够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法的完善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互动方式,我们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深刻体会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平衡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需要。促进两者共同协调发展。并不断推行产业制度的标准化法制化,让企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里,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某些特殊行业经济法规制定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结合民众的实际意愿,促进我国经济建设领域法制建设水平的真正提高,更好地服务于民生。

作者:汪胜 单位:武汉商学院思政部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16417.html

    相关专题: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管式反应器设计


    上一篇:微化工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