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探讨

摘要:通过对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的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并不满意,分析原因,从而提出要完善服务职能、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服务内容和个性化指导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调查地方

高校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院校,特别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有助于高校自身发展,更是为地方发展留住人才,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学生就业指导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调查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建立更完善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一、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现状

(一)地方院校学生缺少较好的就业条件,依靠专业就业

地方院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占到87.88%,来自中小城市25.1%,没有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和良好家庭背景的帮助,在就业创业方面学生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就业难这个大潮下,农村学生一入学就非常关注就业状况,希望一毕业就能有一份工作。在现在农村,供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已经是巨额负担,农村也出现了不少“上学返贫”的现象,在面对家徒四壁甚至负债累累的情况,多数学生只能选择尽快就业。家庭经济条件也影响了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在对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人也仅占4.04%。很多学生表示他们不会选择一毕业就创业,因为一是他们来自农村,没有经济条件,没有创业资金支持,想尽早就业;二是他们缺乏足够的创业知识指导,对如何创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储备;三是他们没有创业成功人士的引导,来自农村的学生身边相对缺乏创业成功人士的指导,也不会像生长在都市的学生一样从小就能受到身边创业案例的影响和熏陶,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先择业,等工作一段时间后,准备好了资金技术和人脉,再选择自主创业。

(二)学生渴望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但缺乏有效渠道

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也逐步认识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要,明确自身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调查发现,普遍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与社会普遍需求的毕业生能力相一致。地方院校的大学生深知上学的不易,一入学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身能力,并为就业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希望不断提高自身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砝码。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对就业能够有帮助的项目调查发现,61%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学生能对社会需求和现状进行了解,其次就是就业择业指导。但也有73%的学生表示,参与活动太过忙乱,并没有明确的指导和规划,往往导致自己的学习生活过于疲惫,甚至本末倒置,导致自己学业困难。据调查,在这一方面多数学校并不能给学生指导,就业指导服务也更需要规划对学生各项非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时给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三)大学生希望得到择业信息,对教师指导缺少信任

良好的“创业、择业“心态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个关键原因。未就业的学生对创业就业的总体态度并不自信,71.73%的学生没有自信,觉得自己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对就业没有信心。大学生对创业还是非常支持的,62.1%的人认为应该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79%的人认为毕业生应该先就业,然后寻找机会或待条件成熟时再创业,38%的人认为创业不容易,大学生刚毕业尚不具备各方面的积累。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认识已经比较理性,能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但他们缺乏的是就业创业的勇气和实践,才会显得不自信。大学生普遍反映未做好就业准备,未及时得到就业信息。但遇到学业或职业困惑时,通常并不是通过找老师帮助解决。有60%的学生选择求助同学,46%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只有24%的学生选择找辅导员或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帮助解决。这也反映出,学生对于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还未充分信任。

(四)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低,期待较高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依次是不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接受学校就业指导不够、不明确就业的流程和手续、对自身素质、能力不足、不够自信、不知道如何收集就业信息、求职方法与求职技巧掌握不够等。他们希望接受求职技巧、就业信息、求职礼仪等方面的帮助。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帮助的需求程度方面,最需要的依次是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占60%,提供求职招聘技巧的指导46%,推荐毕业生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就业占40%,提供就业实践的机会39%,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36%,举办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会35.77%,就业心理指导30%,开展个性化职业咨询辅导24%,辅导学生设计个人生涯规划21.35%。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并不满意,仍然觉得这些是需要学校提供和提升的服务,这也应该是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

二、构建二级学院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尤其对工作情况感觉生活很艰苦,主要原因有工资太低、专业不对口、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就业意向选择单一性,就业能力欠缺,缺少专门指导;创业意识不足,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缺乏、就业政策、就业机制不断完善,指导服务不够深入。所以,学生在面临就业困惑时,并没有把学校及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还没有深入人心,学生也没有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学校特别是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具体。

(一)完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职能

建立两级就业指导服务管理模式,完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职能,形成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无缝对接的工作模式。二级学院成立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就业专干、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就业工作小组,重点研究和开展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打造专业化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团队

团队建设是提高工作成效的基本,有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团队是推动就业工作提升的保障,从事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人员要面对就业政策咨询、求职技巧、抉择咨询等问题,还要处理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因此,就业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知识,才能促进工作专业化开展。为解决就业工作人员不足的现状,可以从社会引入兼职工作人员,分担就业工作,或者有针对学生个人特别问题的情况开展工作。

(三)建立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保障

一是制度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制定学院就业创业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考核要求等基本操作规范,建立教师和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满意度考核机制。二是经费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难以顺利地开展工作。如果经费充足,就业工作开展就能得心应手,如果经费短缺,就业工作开展总要畏首畏尾。所以,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相应的工作经费,是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三是设施保障。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如果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地点,只是借用学工办、团总支等办公室,这样工作的开展仍与以往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有重视就业服务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配备相应的就业洽谈室、服务咨询室、就业资料室等机构,建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网站,开通网上咨询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服务,才能真正的把学生吸引到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得到学生的认可与信任,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构建科学化就业指导服内容体系

一是系统设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阶段内容。比较权威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一书,全面归纳了新时期高校的就业指导应当包括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能指导、心理指导、生涯指导和创业指导七方面的内容。①地方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等院校,更应该明确自身的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要求,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传递给学生职业价值理念,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的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经验,政府将职业教育提前到中学阶段,并在高等教育中贯穿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分年级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端正就业观、择业观,举行技能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技能。大学一年级“适应”。大一上学期,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完成角色转变,了解专业状况、职业需求,树立职业道德感和职业生涯理念。大一下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分析社会需求,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二年级“努力”。大学二年级,学生初步确立子及的职业目标,就要开始考虑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了;大学三年级“准备”。大学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考研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升学指导,指派考研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院校专业和复试等问题;创业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专题辅导,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介绍创业成功人士带动,帮助学生储备创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创业信心。大学四年级“服务”。大四毕业生对就业需求更加明确,对求职信息更加急切,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调整求职意向,指导就业择业方向、疏导焦虑心理,使学生具备清晰的求职意向,具有明确的就业信息渠道,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求职。二是开展专业指导,帮助学生从学业、心理、就业上合理调试。首先,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贯穿在大学四年,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新生一入学,往往非常关注能否顺利就业,这个时候开始让学生接触职业,理清职业、专业、就业的关系,将有利于大学四年学生的职业定位的准备。第二,提供入学适应指导。大一入学新环境,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感,帮助学生转变角色融入新环境,学会驾驭新环境,同时对每一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和个性测试,建立心理个性档案,帮助新生顺利过渡。第三,提供择业指导和就业心理疏导。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求职面试技巧指导,就业管理指导等。就业竞争激烈,会使大学生出现焦虑、迷茫、自卑、困惑、急躁等心理障碍,要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树立良性竞争意识,调整就业心态,理性就业择业。三是重视实践锻炼,提供各类见习实习机会。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他们更愿意聘用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实际处理问题、适应工作环境、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所以,要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的机会,通过各类社会活动、校园活动、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认识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客观现实、脚踏实地,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弊病,及早查漏补缺,采取补救措施。四是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第一,完善二级学院就业信息网,建立信息网、班级群、就业群等沟通渠道,使学生多途径了解就业信息。第二,构建就业心理辅导网络,针对普遍问题采取集中理论讲座的形式普遍引导,针对个别具体问题,采取访谈、辅导的形式化解,运用心理学中科学方法如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法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第三,构建毕业生就业测评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就业测评体系,调动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带动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对就业工作的参与热情,给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人员进行奖励,将会使就业工作成为老师乐于参与、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个窗口,必将有效提升就业率。

(五)建立就业分类指导机制,加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就业的目标更加明确,就业意向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层。一般而言,毕业生可以划分为四类就业目标:第一类是专心依靠专业知识来就业的学生,这类学生会非常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用人单位招聘,求职意向是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专业领域的工作也有前期的认识和个人能力储备,这是学生就业中最大的群体;第二类是专心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成绩较好,一般是非常有信心要继续深造学习。这类学生占到班级人数三分之一左右;第三类是专业外就业的学生,这类学生或擅长组织管理,或擅长人际交往或擅长销售等,他们对本专业就业并不感兴趣,求职意向一般比较广泛,他们会选择考取公务员、选调生;第四类是要自主创业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创业,积累了前期的经验和储备,他们也会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同学、师生等相应的资源,准备创业。但这类学生还是少数。在地方院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来设计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大四集中求职期间,要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诉求,并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受到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效果。另一方面,解决了学生普遍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毕业生多样化就业选择的需求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在求职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遇到的问题是特殊的,他们难以从老师的总体指导或分类指导中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一对一”的指导对就业工作人员的要求会更高,可以在学校甚至用人单位选拔合适人才担任“就业导师”,建立就业导师选择、培训、奖惩机制,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学生信任的就业导师,实现对学生就业创业的一对一指导。

作者:赵学琴 单位: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11742.html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答案


    上一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分析
    下一篇: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