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每遇到一个标题,都要结合标题带着内容(措施)是什么?效果(作用、意义)怎么样?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或为什么起到这种作用(具有这种意义)等问题去阅读、思考、找答案,列提纲,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学生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是指将同一性质或不同性质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以及同一国家或不同国家在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放在一起阅读,进行比较分析,使自己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透过现象弄清事物的本质,这对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比如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放在一起阅读,应能明显找出共性和个性来。其共性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是确立了资本主义的若干原则,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社会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个性(不同点)是英国出现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相继出现了督政府的统治和拿破仑帝国的统治,美国则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制。
二、联系现实,阅读热点问题
常言道“:学以致用。”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正确指导学习和工作,所以阅读要与现实紧密联系,多动脑筋,思考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教训,我们怎样扬长避短。比如读了前苏联新经济政策就知道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合理性;读了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就会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通过以上事例说明,阅读必须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这就需要常听新闻、看报纸、了解世界经济局势和我国的大政方针,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素质。
三、多阅读,细琢磨
课上课下都要阅读,把阅读看做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自觉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仔细揣摩,深深体会其中的含义。大凡读课本,最忌一目十行,将内容滑过去,这样虽速度不低但收效不多。学生只有多读书,细思考,才能积少成多,才能挖掘出课本中的隐性知识,才能弄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巧记方法,才能走出死记硬背的牢笼,真正提高历史学习效率。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得出的一些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同行教师对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课本的重视,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