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实施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的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社会服务功能,其信息化管理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和优先使用者,对整个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责任和义务发挥示范作用。

2.建设起步早,基础设施水平高

早在2002年教育信息化便纳入到了各级政府的教育规划中,中央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高校信息化建设。到2003年底,全国70%的高校建立起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校园网,约占全国高校总数15%的学校采取千兆以太网技术,已经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信息化覆盖率、使用率及硬件设施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3.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

高校计算机学科“以任务带学科,以学科带队伍”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完善的专业体系,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高校信息学科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开展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4.具有良好建设发展氛围

高校所具备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兼收并蓄,这种特质使大学成为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同时,高校已经成为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国际先进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方式,能够为我们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原有人工作业流程“计算机化”,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是,仍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并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科研管理的需求,在实际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建设缺乏系统性,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国家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国家科技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国家政策每一次调整,对于科研体量庞大的高校来说都需要进行一次较为深刻的管理改革。例如,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布《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中央经费管理规定进行了调整,重新将课题经费分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大多数高校由于原有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而无法快速响应管理政策的变化,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滞后。所以,部分高校不得不花重金重新建立管理系统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缺乏制度管理,造成资源浪费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个长期卓绝的过程,管理部门往往仅注重硬件设备的堆砌和操作功能的设计,却疏于后期的制度管理,出现缺乏有效机制管理、忽视归档意识、旧数据缺乏整理、新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导致基础数据欠缺准确性、系统性、时效性,使专业的信息技术工具成为摆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缺少人才投入,疏于系统维护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期,管理部门比较注重加大资金投入和功能的实现,而忽略后期的维护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投入。由于管理人才缺少,造成系统使用缺乏制度管理,导致权责分属不清,降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缺少技术人才投入则影响信息系统硬件环境升级和维护,威胁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

4.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多部门信息共享

学校的科研管理涉及到学校财务、资产、人事等诸多因素,只有准确提供这些数据,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校的整体科研情况。而高校内部的科研、财务、人事、资产等相关职能分属于校内不同部门,各部门往往自行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导致不能有效共享相关信息;同时,由于各部门业务性质差异和管理水平不一致,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各有千秋。

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对策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日常维护、数据收集管理、用户管理等都是科研管理部门的长期负责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改进落实,多谋划后期管理,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功能。

1.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开发的可持续性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就是科研项目的实施,需要进行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成本分析等,需要考虑不同使用者需求,既能满足管理决策,又要具体实际易用。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前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与科研管理队伍之间的沟通,使其充分了解科研管理工作后,再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使管理信息系统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

2.增加管理投入,加强日常维护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系统的建立,更需注重建立之后的长期使用和维护。系统的升级也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而是资金、管理、技术的后续综合投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反映学校整体学科发展水平的载体,需要有完善的使用条例来规范系统的使用、维护。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学院、课题组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定期组织培训,监督数据的更新完善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入到科研管理队伍中来,充实后期管理力量,加强后期维护,确保科研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顺利使用。

3.借鉴管理部门统计标准,兼顾学校特色

社会服务功能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辅助决策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科技相关管理部门重视并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特别是教育部每年年底都会开展高校科技统计年报工作。该项工作中体系全面规范,相关设计科学、逻辑性强,对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了解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标准,对于提高自身统计工作效率,提升数据分析准确性具有促进作用。在参照国家标准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开发相关功能。比如,对于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分类细化的高校,可以通过设定学科交叉指数等指标来反映校内合作承担科研项目能力等,在进行国家政策分析基础上,为谋划承担国家地方行业等重大重点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对于实现统一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尽早提上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科研管理涉及范围已经涵盖了这三各方面,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学科作依托,学科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研水平作支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最终将回馈给社会。因此,对高效科研工作的有效管理便是对学校整体事业发展决策的有力支撑,这就需要科研与财务、人事、资产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为了适应国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政府对科技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已经提出了改进加强中央财政民口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意见,并将在2015-2017年完成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改革,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将更趋合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高校的科研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已经构架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只要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秉承全心全意服务科研的工作态度,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科研管理水平,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一定能够实现新突破,取得新的成绩。

作者:余丹 朱明 苏明 单位:吉林大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09969.html

    相关专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坚守道德底线


    上一篇:工会劳动合同法论文
    下一篇:文化消费群体文化产业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