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体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先进的激励机制是促进高校学生和高校管理体制共同进步的天梯。我国高校目前的激励机制仍遭人诟病,有待提高。因此,基于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激励机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并提出进一步构建高校激励机制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激励机制;问题;构建
激励是通过影响人内心的情感度或情感需求,从而帮助其实现某一目标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激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校中,激励也是高校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不仅如此,激励机制其实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在当今的高校管理体制中,激励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善,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因此,探讨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的构建具有深刻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奖励标准不够科学透明
奖励标准的不透明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激励机制的知晓度不高。许多高校学生大学四年下来,甚至都不知晓一些奖励制度的存在。例如奖学金,学生大概都知道学校设有奖学金,但从来不清楚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如何申请奖学金、奖学金的评定方式等。另一方面,激励机制还不够科学,就是应该存在的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如奖学金或者其他助学金等在制定标准上层次太少,且标准差异不大,顶尖的学生可能与低层次的学生拿到差不多的奖励金额。
2.激励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高校管理层一般年龄较大,无法理解现今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所制定的激励机制对很多有个性需求的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在激励标准上,管理者习惯采用传统的统一化标准模式,缺乏对学生背景、能力、价值观等个性差别的研究。在这样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激励机制是无法满足学生具体化、个性化需求的。
3.重视物质激励而缺乏精神鼓励
管理者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鼓励是历来的问题。由于学生数量多,管理者很难做到具体细微的精神鼓励,从而习惯性地采取统一的形式表扬加物质奖励。这点体现在颁奖典礼等讲台上,对一大批学生进行统一化奖励。这种集体式的表扬反而疏远了管理者与学生的距离,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无法知悉学生具体的内心需求。
4.注重考核激励而忽视实践鼓励
这一点也是高校中存在已久的诟病。高校模式化的期末考核的传统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也存在于高效管理模式中根深蒂固。一方面,考核模式由来已久,是传统式教育的延续;另一方面,这种期末考核方式有利于管理者的统一化管理,简单方便。从而使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激励机制也随之单一化,缺乏实践化的激励机制。所谓的实践激励机制,可以是校企合作,也可以是社会化活动等。
二、重新构建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的途径
1.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需要,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分层,而物质满足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在激励机制中,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是最基本的奖励,行之有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物质奖励机制中,奖学金的奖励标准要科学合理,各等级奖励金额要形成明显的差异化。在获得奖学金的途径中,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学生出现作弊。另一方面,学校在设定奖学金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其他方面的考核,例如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实践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
2.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大学生对物质的需求愿望并不是唯一的。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物质得到满足之后,会追求精神需求。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精神奖励方面形式很多,例如不定期举办多场表扬大会,对成绩优异或其他方面突出的学生做出通告表扬。另外,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很多时候,长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学生如果知道自己被长辈认可,自己的积极性会增加。
3.制定目标激励,推动学生进步
以往,期末考核成为管理者对学生最主要的评定方式,即考试成绩决定学生优异与否。这种评定方式看似简单有效,但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发挥更多学生的其他潜能,不能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甚至据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悖于社会的需要。因此,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以具体化、步骤化的目标来激励学生。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长远的终极目标,这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其次,帮助学生制定一些眼前的目标,除考试以外,使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在学校学到什么,这些都可以划分为一些小目标。学生在实现小目标后,都有内心的精神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终极目标充满希望,最终实现终极目标。
三、结束语
高校目前的激励机制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很多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定方式。在奖励方式上,当前的激励机制缺乏对学生的精神鼓励。另外,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也亟需改革。总之,高校应加强对管理模式中激励机制的建设,建立起系统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邢周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9
[3]王娜.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陈璟.我国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5]刘艳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
作者:常瑞 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