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摘要:县级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上存在一定的漏洞,会计法执行力度不足,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是其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理论上的解决办法,以便于促进我国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保证县级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县级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县级事业单位的人员少、财务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资金支出不合理、决策失误等大量问题涌现。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县级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县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具合理性。
一、加强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县级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一脉相承,作为底层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关系到国有资源的累积。对县级事业单位实施最基本的管理法则,能够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确保固定资产账目真实,且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县级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证来说十分重要。
(二)降低财务风险
目前,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为明显。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制约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过程。而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完善的会计法,确保个人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使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其财务情况,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三)财务控制信息化
县级事业单位与国家事业单位相比,在科技技术支持上存在欠缺。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要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入手,通过先进信息的引进,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智能化和电子商务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县级事业单位受到经济和理念的影响,实现这一过程尚需要较长时间,但毫无疑问,现代科技对于财务会计的影响是积极的,要求县级事业单位加强其财务内部控制,逐渐的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对县级事业单位而言,由于人员较少,因此多采取分散管理的策略,缺少统一的管理方案。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缺少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失真。
(二)内控意识薄弱导致财务管理失控
很多县级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不清,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单位缺乏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低下,在资金支出上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资金支出后无法收回。另外,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职权甚微,领导可以随意的支出资金,这是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县级事业单位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部门预算执行不力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预算涵盖范围狭窄,超预算项目多等问题。预算的随意性大,对预算不合理问题的约束能力较差。同时,对多数县级事业单位而言,预算部门成为摆设,内部组织体系并不完善,影响财务预算的最终执行。
三、加强县级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措施的方法
(一)实行县级事业单位资金集中控制
对县级事业单位而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并且建立财务管理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流程的实施过程。并且要对其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由财务人员进行资金支出判断,并做出是否支出的决定。当然,这一过程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较好的管理能力以及超强的法律意识。目前,我国县级事业单位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改革与调整,希望未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全面预算是企业单位的主要财务管理策略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企业化成为一种必然。县级事业单位由于领导人员思维落后,影响了其企业化过程。因此,要求各大县级事业单位加快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实施企业化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才能促进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在预算的编制上,要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并且实现财务信息的内部透明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县级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力度
根据县级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财务控制内容的明确和细化入手,加大其执行力度。对于账款支出较大的,可考虑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收放与资金的风险评估。
(四)加快财务控制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现代事业单位越来越接近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可或缺,只有掌握最先进的市场信息,在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下,才能确保企业财务控制的高效性。因此,县级事业单位还要加快其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四、总结
县级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多是由于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缺失造成。要确保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上的问题,就要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调整财务管理策略,明确员工职责等方法来确保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确保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当然,县级事业单位也不能忽视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要确保单位的稳定发展,还要实施对会计以及所有财务人员的培训,构建现代化的县级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发挥县级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余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6).
[2]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作者:汪秋生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分析
摘要:新常态下,地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还存在着费用支出、会计核算与项目预算不匹配,项目工作进度与项目预算使用不一致等现象,规范地勘单位地质项目核算与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作用,促进地勘单位找矿突破;加强财政地质项目核算,坚持实行项目预算管理,推行项目单独核算,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促进地勘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找矿突破。本文针对地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如何加强地勘事业单位财政地质专项资金管理展开了细致的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地勘;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财务管理是地勘单位管理的核心,而地质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心,是地勘单位长远发展的前提和命脉。切实加强地勘单位财政地质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地勘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保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分析地勘事业单位财政地质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多年财务管理实际,就新常态下地勘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政地质专项资金谈一些粗浅看法,共同探讨。
一、地勘事业单位财政地质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思维和原有机制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地勘单位在预算管理、费用支出控制、会计核算等方面还存在着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有一些与新常态不适应的地方。第一,对地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重立项、轻管理,重项目实施、轻项目核算;对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尤其在细化费用内容上缺乏科学、详细的论证,导致项目实际实施过程发生的费用科目、费用额度与预算不符,资金使用进度与项目实施进度有出入,影响了整个项目预算的执行率;不按预算设计的工作手段实施,擅自变更项目工作手段或工作量,随意变更委托单位或设计阶段没有确定委托单位,超预算额度支付委托业务费用;造成预算与决算不符。第二,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地勘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尤其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少,特别是针对地质专项资金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不多,在项目资金使用、费用支付控制上缺乏与项目相关性控制手段,财务人员往往以票审票,注重票据本身的真实性、正确性审核,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对项目实施方法、客观原因或外部环境、以及项目实施工艺了解少、考虑不周,造成管理制度操作性差,严重影响制度的执行力。第三,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影响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正常情况财政预算于3月份省人大会议后批复,资金按项目实施进度下达,才能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然而,很多时候,财政资金早的5、6月下达,迟的8、9月下达,按照项目设计一年的周期,年初就应该按计划实施的项目,资金未到达期间的支出,就没有可支用的资金,而大量的欠付资金,严重影响者项目进度,尤其是与当地村民有关的青苗赔偿款、雇工费,需要立即支付,为保证项目进度就产生拆解资金的现象,影响了项目专款专用。
二、加强地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措施
(一)提高认识,科学编制预算
地勘事业单位的地质专项资金是地勘单位为国民经济提供资源保障、发挥公益性、基础性作用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地勘专项资金的作用,多出找矿成果,提高专项资金效率,是地勘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地勘单位领导、地质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都应该提高认识,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体系,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同业务推进紧密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执行性;一要选好立项,二要充分做好前期踏勘,三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方法以及客观环境因素,四要充分测算费用内容和费用额度;五要慎重选择协作队伍做好资金支付计划;六要科学配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七要科学编制施工进度确保按期完工;通过科学预算为项目顺利实施打好基础,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加强项目预算支出的监管力度,牢固树立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不支出的意识,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二)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要加强地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就要拥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流程、资金支付方式,以及支付进度与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必须相关等强制约束条款,完善项目竣工决算验收环节,同时增强监督检查和项目绩效评价,对项目资金的最终使用效果给予科学评价。职能部门要积极深入项目一线,了解项目进展,掌握项目流程,及时沟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与资金支付有关的问题,提供技术帮助,在原始资料收集上提出可行的意见,如青苗赔偿款所需资料、当地雇佣农民工手续以及雇工费支付方式、涉及当地用水、用电解决办法等等不能完全按照财政规定转账支付给法人协作单位的专项资金,就应采取灵活方便又可以控制、防治出现管理漏洞的方法。对于大额资金和重大项目支出,一定要严格按照集体决策原则完善手续,采取转账支付。
(三)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保证会计人员职能的充分发挥
地勘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核算知识,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地勘单位主营业务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否则就不可能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直接关系到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地勘项目的特殊性,决定在地勘项目的核算管理过程中,要细化经济分类、细化功能分类,按照工作手段和项目增加辅助核算,要按照不同项目逐个单独核算、凭证资料单独装订,合同、结算资料单独归档。财会人员是会计工作管理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拓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敢于担当,勇于站在法的高度履行职责,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
(四)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项目经费支出安全规范
由于地勘项目资金还存在着到账不及时,还存在着项目预算内容、费用细化不科学,还存在着项目实施不能按计划如期进展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项目资金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更为重要,为此,地勘单位财务部门应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反映项目资金到账与项目进展,通过上级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资金拨付时间,同时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规避相互拆借资金,避免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挤占专项资金,严禁挪用、套取专项资金。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对会议费严格按照预算、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支出额度,要充分发挥单位内控制度和内部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找矿成果。
三、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面对地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上到下,从财政到预算单位,都要高度重视,一要规范立项和预算,二要规范项目批复和资金拨付,三要规范使用和监督检查,四要规范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五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守法意识,从而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管好、用好地勘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能源和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双.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5)
[2]张宁.浅谈地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构建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4(29)
[3]李晓青.浅谈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J].知识经济.2015(06).
作者:李政美 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
第三篇:事业单位如何有效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事业单位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展较为均衡,但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因此水利事业单位急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的含义来阐释水利事业内部控制内容,同时探究了目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据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一、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
所谓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指的是水利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本年度的预计目标,在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本单位总资产的安全以及提升本单位工作效率的前提之下实行的一系列措施所形成的的体系。通常情况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活动、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交流等。评价一个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合理需要进行综合方面的考虑。
二、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约束力不够
如今,我国的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做得都不是特别好,并没有将预算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在编制的过程中都很认真严肃,但是预算和执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况且预算编制大多是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事业单位经费上的增加甚至是浪费,极大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有些单位的预算编制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零基预算编制在单位内部并没有推广开来,部分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着“负债经营是潮流,应该紧随时代的潮流”的错误思想,因此盲目加大单位投资项目的力度,投资支出和国家的拨款产生较大的逆差导致单位负债累累,单位的债务数额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给单位财务带来极大的风险,同时给国家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二)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为积极响应国家体制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都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还专门设立了审计部门,配备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也有诸多方面的限制性因素,一方面在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尚未完善;另一方面在于事业单位人员缺乏相应的审查意识,对于事业单位的审查工作不配合,导致审计部门在工作当中很难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使得审计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除此之外,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尚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或者单位的审计部门直接纳入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工作,财务和审计未区分开来,一定程度上造成审计和财务上的混乱,加之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影响水利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甚至是失去审计工作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和财务制度未区分
水利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性质一样,由于其特殊性,水利事业单位经济来源基本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属于单项的支出型财务,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和单项财务支出方式相结合。目前来看,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都有其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并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加以规定,保证制度的可执行性,但是现状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和其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较大的出入,并没有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只是对资金的支出标准以及使用范围进行限定,但是忽略资金的安全性,如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财务制度出现混乱,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都没有在审计部门的监督范围内,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贪污单位资金的机会,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失,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财政的负担。
(四)内部控制结构落后于形式
经过笔者对几个水利事业单位的实地调查,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水利事业单位都仿效着行政机关的治理结构,就比如项目设置、资金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水利事业单位仿效的目的是保证自身单位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但是水利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治理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水利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和一般企业的治理结构相比,水利事业单位着重于项目的资金使用量上,对于项目实施之后的后续监督以及维护重视程度不高。二、水利事业由于其特殊性质,决策上往往由领导人直接拍板决定,其他的工作人员没有发言权,缺乏一定的民主性,而一般企业都设立相应的董事会决策机构,项目的决策通常由董事会决定,领导人不能直接拍板决定,体现出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水利事业单位负责面较广,包含如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水电工程等等,这些项目资金需求量十分之大,但是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出现较多领域监督上的空白,资金在审批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对于资金的使用量以及使用方向缺乏一定监管,容易造成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经济贪污的现象,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三、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单位各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管理者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意识地提升是单位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地方行政部门部门应该对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定期对于单位领导人进行内部控制思想上的教育,使其明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重要。除了领导意识需要提升,员工的意识同样需要提升,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最后内部控制应在单位全方面展开,对于那些涉及内部控制的部门,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展开,单位应该提升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于那些老员工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和内部控制知识上的宣传教育,同时应该保持单位的活力,适量招收新的员工,主要还是以审计人员为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教育,可以适应单位审计工作的需求。
(二)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
水利事业单位涉及面较广,项目繁多且复杂,对于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只有建立健全预算控制体系才能将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资金的浪费,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进行预算编制准备阶段,财务部门应该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且听取单位内部专家以及社会专家的建议,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探讨出建立怎样的预算控制体系,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应该包括前期的调查、审核批准、资金使用量以及使用方向、后续项目的追踪和反馈等等,在保障资金的安全的同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建设
审计部门作为实现单位内部控制顺利进行的重要部门,审计工作应当放在单位工作的重要位置。审计部门不能和其他部门相混合,必须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减少其他部门对其的干扰,影响审计结果的科学性。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很难做到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相分开,难以解决如何独立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的审计制度,专门设立一个审计部门,并且提升审计部门的对于资金管理的职权,对于财政部门的工作可以进行监管,这样就将两个部分独立出来。企业审计制度通常表现为设立相应的外部审计部门,外部审计部门具有专业性强、创新了足的特点,可以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打开新思路。
(四)建立完善事业单位组织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控制体系自身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完全可以借鉴一些大型的优秀企业,在事业的内部设立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尽量减少各部门之间工作的交叉。事业单位决策体系也应参考企业,如避免单位管理者直接拍板决定项目的实施,具体如下:首先预算部门对于此次项目进行资金的预算以及效果的评估,之后审计部门对于预算编制进行严格审计,确保其可行之后上交董事会进行决策。这样充分体现出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项目的预期效果,同时可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军.新常态下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6.24.
[2]崔永霞.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9:134-134.
[3]樊霞红.水利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措施研究[J].当代经济,2015.05:48-49.
作者:刘建立
第四篇: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科技、教育等一类具有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其公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其事业单位的体制也在日益的健全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这种非营利性的性质,加大了它在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其内部存在的内控体制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使其更加需要一个全方位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来解决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对内控制度的进一步设计探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设计探析
一、研究背景
经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公益服务三大类别,本文中所提及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只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我国的事业单位主要涵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福利事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民生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方面甚广,规模甚大。事业单位作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宗旨在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与企业不同的是,这些事业单位主要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企业或集团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它们大部分为非营利性机构,不以经济利益为回报,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对于推进我国的科技发展、提升全民教育和文化水平、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加强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科教文化和社会医疗等方面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许多事业单位所存在的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二、现今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相比于企业,事业单位往往更加注意到自身的社会服务属性和知识专业性,其法人属性常常成为被忽略的方面。一些事业部门的管理层,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科学的知识理论,或这认为建立内控机制的过程繁冗复杂影响办事效率,往往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而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的事业单位下层人员多为专业型人才,他们更加倾向于发展自身的专业素质,而对于内部控制缺乏了解,认为内控应是财会人员才需要掌握的概念,对他们对于内部控制常处于意识淡薄的状态,都导致整个事业单位内部无法高效运转,使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成效。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领导层的专断独权,而缺少对其的监督与限制,使得领导层权力过大,独自进行决策,大大降低了决策的可行性,加大了风险。
(二)事业单位人员素养较低或缺乏职业道德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知识密集型的属性,许多事业单位的人员更加偏向于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或者忽视事业单位作为法人单位的经济属性。个别人员视自身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为谋求一己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常常发生违纪行为。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现象呈现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态势。国有资产或集体利益被个人侵占、转移、挪用的行为时有发生。种行为将严重威胁到企业内部财产安全,使事业单位内部不良风气盛行,甚至侵害到国有资产的利益。
(三)各岗位的人员分配结构不合理
许多事业单位不具备聘请多名经管人员的条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节省资源,人员配备不齐全,出现在岗人员身兼多职的问题,造成其内部结构混乱,职能不清。甚至某些事业单位会计、出纳、采购等工作均由一人进行,大大增加了其营私舞弊的可能性,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另外许多事业单位的经管人员并非专业的会计出身,多为单位专职人员经过再教育或自学考取会计证书后直接转职的,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缺乏继续教育的观念,所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较为落后,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四)缺乏评价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可以由董事会作为制定内控机制的主体,并由监事会、审计局等对其进行监督,而事业单位往往欠缺行之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只有具有完善的内控评价机制,管理层对于内控活动的进行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使得会计人员在从事内控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所暴露。同时,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是内控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事业单位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并保障其合法性,以切实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和国家资产安全。
三、针对上述问题对事业单位内控设计进行的探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各项原则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一)依据合法性原则,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不只是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从事一切活动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守合法性原则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行政体制不断改革,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建立健全。如2000年中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新《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内控监督制度,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并提出对于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遵从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的四项要求。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内控的基础和依据,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制定明确的内控目标,明确其内部结构机制以及全责分配。
(二)遵循全面性原则,使内控规模化并加强内部信息与沟通
内控制度的设计制定,需要涉及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而非仅局限于会计控制,要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就必须加强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观念的普及教育,提高包括管理层在内所有人员的内控意识,实现内部控制全面、全员、全过程化。但是,仅仅使事业单位全员都具备内部控制的意识,对于内控时由流程复杂性所造成的低效率的问题仍然无法避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内部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有助于减小事业单位管理层和下次工作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差距,在单位内部人员加强沟通的同时,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并且增强事业单位内部的团队精神与凝聚力。
(三)重视制衡性原则,加强内部监督
内控的制衡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做出重大决策和处理重要事务过程中不能由一人单独完成,如出纳、采购和会计不应由一人同时任职,这种单位成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有效减少单位内部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降低财务风险。内部监督应形成从上到下的有效机制,管理层需要配备副职以加强其内部监督,提高领导层自身制衡性,另外,监督部门监督不力时,应有相关惩戒机制,做到单位内部奖惩分明。
(四)坚持成本效益原则,重视风险评估
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供应与需求常常达不到平衡。成本效益原则就要求单位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使供给花投资理财费的成本和产生的需求之间维持在一定比例,以防止事业单位内部出现巨大经济问题。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单位进行的重大内控活动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有利于降低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并且对风险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四、结束语事业单位具有社会服务、沟通、评价、调节和保障等各方面的作用,对于民生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安全、稳定运营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各事业单位仍需在此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参考文献:
[1]蔡丽兰,镇杨.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叶海.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有道,2006
[3]肖莉.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J].现代商业,2012.
作者:张敏 单位:四川大学
第五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应措施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行政组织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经营活动对社会总福利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事业单位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被赋予监管、执法以及社会管理的职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事业单位工作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想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必须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对此,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事业单位是重要的机构组织,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福利的变化,然而根据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可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采取针对性措施使财务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制度及决策的执行离不开工作人员,然而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较强的岗位竞争意识,导致其专业知识比较陈旧,理论知识也缺乏有效的应用,缺乏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及科学的管理理念。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爱学习与探索,无法对新事物表现出兴趣。再者,事业单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及财政补贴,使得财务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得财务工作缺乏规范,信息比较片面,导致财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不利于财务信息作用的发挥,对财务安全产生不利。此外,有的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财务风险的把控,财务预算不够严格,使得事业单位资金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存在资金流失的情况,导致财务管理风险增加。
(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坏账、死账现象严重
财务管理工作条例及规范必须得到严格执行,才能使财务管理发挥其作用。然而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工作人员执行比较散漫。部分事业单位忽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催收清缴工作方面不够积极,导致单位内部发生较多的坏账死账。并且,存在严重的资金挪用现象,资金清查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有的财务人员忽视资金原始票据的审查,未有效落实票据记录以及票据整理等工作,导致财务工作难度增加,工作负担也更加沉重。此外,某些事业单位没有做好年终结算及清理工作,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合作,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常见,财务结算制度也存在缺陷,难以保障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缺乏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有的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单位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较多。某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内容较多,工作较为繁琐且压力较大,内控工作人员人数较少,导致内部控制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未有效分离不相容的岗位,也未明确岗位职责。并且,有的事业单位未让财务部门参与内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支出与收入未得到合理的预算及控制,使得财务部门不能有效监控资金的具体使用,造成内部控制环境的恶化。此外,有的事业单位缺乏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也未建立可行的风险评估机制,未能对科学的数据模型进行利用,使财务信息分析缺乏合理,从而不能有效地实现风险的预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与重视
事业单位需要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做好工作的本分,需要在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计方面加大力度,促使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其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财务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及觉悟,应加强自我控制及约束,不断完善自我。并且,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促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制定科学的竞争机制和合理的奖惩制度,促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环境的改善,营造融洽与高度负责的财务管理氛围,促使员工的合法权利得到行使,逐渐提高员工工作的责任意识,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从而使财务管理得到落实,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加强财务预算结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
事业在强化财务预算结算管理过程中,需根据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结合会计目标和会计核算,对财务管理需求进行全面考虑,需完善财务核算体系,使财务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得到落实,确保会计信息可靠且完善,并且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更加顺利。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进行预算的制定,明确资金流动,实现资金使用的有效追踪,及时汇报资金的使用。此外,需要将结算工作做好,确保资金安全,完善相关盘查机制和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确保信息的实时和可靠,从在单位内部有效共享财务信息。
(三)完善监督体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密切关注资产的管理及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实际进行监督体系的建立,并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同时进行检查岗位的设置,对财务管理实行有效的监督,并且合理限制检查部门的权利。其次,事业单位提高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对审批程序进行规范,并进行预算编审部门的设立,使其对预算管理工作负责。事业单位也应分离预算控制、资产控制等各类项目控制工作,降低内部控制工作的难度,促使内控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事业单位是十分重要的行政机构组织,其对社会福利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同样影响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重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财务管理意识的欠缺、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以及财务内控的不足,需要事业单位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使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1]刘敏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57-158
[2]张晓英.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182+268
[3]王淑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3,36:118-119
[4]纪翠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18:74-75
作者:刘琴兰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财政局
第六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运作的安全和稳定,而且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单位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从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营造和谐、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使财务内部控制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引言
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经费大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障资金合理利用,维护国家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加快,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有序的进行。
1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与普通私营企业最大区别就在于不用担心财政投资问题,也正是由于国家财政拨款的特殊性,导致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财务控制的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第一,当前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拨款采取财务预算管理制,也就是事业单位要提前对本年度的开支做出合理预算,而往往为了避免资金短缺现象的发生,大部分单位都会将预算资金量适当抬高,而在实际资金分配中,由于资金充足就会出现盲目消费的现象,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第二,事业单位本身属于公益性质的单位,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而很多财政拨款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也是人民,然而仍旧有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将国家财政拨款落实到真正的项目建设中,而是根据个人意愿随意支配,完全无视法律法规,财务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
1.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即便事业单位属于国际公益性单位,但是,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并且使其得到合理利用也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必须要完成的事情。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从而导致财务活动中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违规操作等行为[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有:首先,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事业单位中由于受到岗位编制的限制,经常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就连财务管理这样专业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也可能由非专业人员兼职,这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根本无法落实,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也不强,而一旦出现财务问题,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其次,缺乏科学系统的核算管理机制。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经济业务的核算都不够全面和具体,往往重视对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而忽视了对一些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监管,比如事业单位日常的办公用品经常遭到极大浪费,就是由于缺乏准确的核算和严格的审批管理机制。
1.3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
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事业单位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财务会计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会计人员也是由本单位领导直接指定,可以说,财务会计是隶属于本单位的服务部门,属于本事业单位领导直接管辖。而国家下属的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没有直接领导权,仅仅对其从业资格和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管理。基于此,有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就做出了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在财务账款上弄虚作假,谎报账目,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本单位领导很难查出账单问题,从而私设小金库,对上级领导隐瞒真实财务收入,造成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秩序混乱。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不够,从而给了财务工作人员可趁之机,没有对其工作态度和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2]。近年来,国家也意识到了事业单位单独成立财务管理部门的弊端,因而逐步取消了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银行账户,取缔了过去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机构和会计岗位,将财务核算工作转变为集中办理,实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制度,同时,实施集中监督管理,避免了过去“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然而,事业单位实施了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后,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依旧没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依旧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同时,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也比较弱。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审计部门,有些单位即便设立了审计环节,但是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也是由单位领导直接指派,这就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2.1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事业单位领导应当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确保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保障体系、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本单位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同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在本单位人员中树立起经济业务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增强员工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3]。
2.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预防与财务相关的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第二,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第三,使各项审批业务程序更加规范;第四,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完整。因此,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事业单位要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并且根据各岗位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措施,有利于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通常财务活动与每个部门的业务活动都息息相关,因此,增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根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以及财务工作全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2.3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查错防弊,规范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机构要与财务机构独立分开,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内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会计再监督作用。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审计监督意识,树立审计部门人员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管理,严格控制和规范财务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规定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手续[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仍然存在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无法在事业单位中发挥有效作用,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稳定秩序的形成,因此,要想解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功能,就必须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以及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封锦燕.浅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17.
[2]李扬.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134-135.
[3]李燕,时志学.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150.
[4]叶文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2.
作者:郭俊武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相关专题:专业代写代发 工程图学学报 小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