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1.1文化底蕴深厚,专业性强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项文化活动。旅游景区主要涉及地质地貌、风土人情、园林艺术、历史典故、宗教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景区讲解首先要突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涉及的词汇量大,而且专用词汇多。我国大多数景区中的各个景点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旅游过程中,导游需要用优美的英文将中国文化完整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将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1.2口语表达突出,实践性强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专用英语词汇和常用的句型后,将我国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文化体验的旅游目的。因此,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格外强调口语训练。
2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设计
2.1英语教学大纲创新教育部在1999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全国各高校的英语教学。[1]新大纲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确保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要使学生能获得更强的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新大纲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大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总体上有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旅游专业英语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的系列英语课程。根据培养目标,采用分级教学,与专业教学适应,将英语教学分解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高级阶段”。[2]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环节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达到较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较流畅、准确地用英语进行沟通,较强的外语导游讲解能力,较宽的旅游文化知识面。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可行性,本文尝试拟定建议性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2.2英语课程设置创新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提出,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是课程目标的三大来源[3]。根据旅游业发展对英语相应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可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模块,即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每个模块又可以通过若干相应的课程体现出来(表1)。2.3英语教学模式创新2.3.1运用情景教学法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要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特定情景,进行课堂模拟表演。在情境创设中,要以旅游工作实务和专业技能为向导,划分若干个典型工作岗位,将英语语言训练和旅游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以武当山导游为例,教师设定情境,运用图片和影像导入,并提出问题:Whywasitnamed“Wudang”?WhatisthewonderofWudangMountains?学生组成一个临时的旅游团,分角色演练,在小组练习后,进行各组的表演比赛。学生通过交流和相互配合,经过几轮表演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导游技艺更加熟练,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2.3.2积极开发本土化旅游英语教材旅游英语在课程结构设计上在保持英语教学的特点外要突出旅游行业特色,尤其是要格外重视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内容的选取,积极开发本土教材。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教学中不可求大求全。根据导游的实际需要,在文化旅游资源的文本材料中,选编出最具地方特色、最适合作英文解说的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地方文化的典型词汇进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英文的翻译工作。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能够更好地渗透文化知识,并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弘扬武当文化。2.3.3加大英语导游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的关键。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校内模拟导游训练、实习基地教学实践以及顶岗实习等内容。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模拟导游———景点实训———导游实习”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校内3D导游模拟实训室开展导游实训。在教学中要强调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1:1。学校要主动与旅游景区沟通联系,建立结构合理的旅游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训,提高导游服务技能。2.3.4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师来源单一,大多数从大学英语教师转行教授旅游英语。这些教师语言基础深厚、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英语教学经验丰富,但普遍缺乏旅游专业知识。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由于旅游英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培养具备“旅游+英语”的“双师型”、“复合型”师资队伍至关重要[4]。一是选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取导游证。二是采取到景区、旅行社挂职锻炼的方式,即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或指导学生实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聘请优秀导游员参与教学。
作者:肖鸾 廖兆光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