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协同创新视角下党建工作构建

一、协同创新视角下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模式的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和企业彼此利用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方式。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强调的是在不同组织间形成知识、思想、技能、专业技术等各元素的分享机制,通过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构建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的协作,最终实现“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充分释放。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使得高校的教育从校园延伸到企业和社会,这对传统的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协同创新意义重大。第一,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资源的优化配置。协同创新,协同是手段,创新是目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有效地将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实践机会有机地整合,从而拓宽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平台,更加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的资源配置。第二,提升党员培养质量。高校单方面的党员培养和教育多数仅停留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入党积极分子或正式党员产生厌烦的心理。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避免该情况的发生。企业提供的实习或锻炼机会,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实现人才“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提升党员的培养质量。最后,共创校企“双赢”局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及时吸收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升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对于高校而言,企业提供的实习、锻炼和就业机会,为学生党员的培养拓宽了途径,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形式和成果。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模式的构建

将协同创新理念贯穿于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但因为协同主体双方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极容易出现零和博弈的尴尬局面,因此需要完善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模式,有效地将协同主体间的有用资源合理优化和配置,从而实现双方共同目标。以协同创新理念中的“人才、资源、信息、技术”四个创新元素作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关联点,以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构建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模式。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的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人才的双向培养机制、双方资源优化配置、信息间的互通共享以及科研技术的合作开发与交流创新,最终实现双方合作价值的最大化。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在于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培养与发展。为此,在新型的校企合作的党建工作模式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各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以及活动载体,其中应包括各党支部间交流平台的搭建、教学与实践合作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的完善。

1.搭建双方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交流平台。沟通与交流是协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校企合作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双方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交流平台。首先,明确定期交流与互访的活动制度。高校与企业确立了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后,应从制度层面建立双方内部成员相互交流和沟通关系,从而使双方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一种常规化的工作与状态。其次,校企双方党支部推行“双挂钩”制度。将高校与企业内的党支部进行“一对一”挂钩,即高校内的每一个学生党支部都对应企业内的某一个党支部,在今后双方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这两个支部彼此沟通合作,共享资源,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果。最后,创新交流活动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沟通平台。各类活动是激活双方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参观学习、学术沙龙等活动来增进党支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除了这类“面对面”的“线下”活动之外,双方还可以开设QQ群、微信群等“线上”的交流平台,让双方的党员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2.构建校企合作的党员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与实践体系是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框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关注高校内学生党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重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教学与实践体系应以提升学生专业涵养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学期为时间线索,以各类实习机会为载体,以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为路径,按照学生的不同年级、专业、能力等因素分层分类管理,搭建一整套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党员教学与实践体系。该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1)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主要是针对大一刚入学的学生党员进行,高校通过专业课程导论,行业基本素质分析等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入门教育。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组织企业内员工与高校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以及企业参观,让学生对该行业有初步的认知与定位。(2)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大二、大三这两年是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学习的时间,同样也是学生自身知识涵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升最快的一个阶段。因此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应该牢牢把握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应该通过从单项技能到多项理论与技能的综合学习,丰富学生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与高校密切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党支部的学生拥有更多实践的机会。(3)创新创业技能发展:针对即将大学毕业走上社会舞台的支部党员的培养,高校应着重于提升学生的行业综合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既有的理论层面进行创新和发展。对于部分有条件和有能力创业的学生,高校与企业应该提供“双向支持”,即高校保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指导,企业提供平台和机会,从而降低学生创业门槛以及规避相关风险。此外,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校企协同所构建的人才双向输送机制确保提供综合实习以及对口专业就业等机会,以便于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完善校企科研创新体系架构。创新是协同合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完善校企科研创新体系架构是校企合作党建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科研协同创新体系由投入支持、科研合作以及产出推广三个平台构成。首先,投入支持平台,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充分借助彼此之间在资本、信息、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搭建科研投入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支持平台,从而确保校企双方科研合作创新在物资上有充足的保障;其次,科研合作平台,强调校企双方人才进行充分的科研合作,共同围绕特定的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最后,产出推广平台,是该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呈现双方协同合作成果的阶段,这个平台强调通过长期的科研合作,技术攻关,最终形成的科研成果、产品可以与社会和市场接轨。在该科研创新体系中,高校与企业各具优势。首先,高校的优势体现在科研环境和专业人才两方面。例如,高校内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平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大量行业资深专家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学生群体。这些都为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其次,企业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市场推广上又具备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校企合作创新后的成果,借助企业的推广平台,可以有效地将产出效益最大化,从而提升协同创新价值。

作者:郭迪杰 林轩东 孔晓娟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协同创新视角下党建工作构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01934.html

    相关专题: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实验法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探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习管理制度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