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大量应用创造了许多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不可能提供的机会,也为语言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设计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认知主义流派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认为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来迎合学习者之间的这些差异(Ally[5])。根据Felder&Silverman[3]对学习风格的划分及描述,CALL设计者可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实现这些策略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应遵从以下原则(Ally[5]):电子学习材料中必须包含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各类活动,以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的活动;信息呈现模式多样化,以迎合不同学习者在加工信息和将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过程中的风格差异;无论使用何种电子学习资源,都必须确保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展开电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习者使用元认知策略(如有选择地注意、监控语言活动的进程、自我评价等);教师应尽可能使用各种在线教学策略,以实现不同学习者学习迁移的发生。根据这些原则,教师在实施CALL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感觉型学习者
课程内容必须具有实践性,即课程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真实世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基于事实或程序的具体教学方法,而其中应用的程序必须基于学习者已有的技能水平;给这类学习者布置的作业要力求详细,避免作业内容太过宽泛,可采用的作业形式有问题解决、实验室操作以及概念记忆等;对这类学习者应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在线论坛是实现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电子工具。
(二)直觉型学习者
教学内容必须带有创新性,尽量将抽象概念、数学公式之类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避免采用接受式或填充式的教学方法;给这类学习者布置的作业必须与新关系或新行为的发现有关。新概念的学习不能通过背诵来掌握,应通过抽象思考的形式掌握;对这类学习者宜采用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并以在线论坛、维客(Wiki)、电子邮件等电子工具辅助教学。
(三)视觉型学习者
教学内容必须含有可视性成分;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必须能够产出可视的行为;使用图形,以便学习者更容易记住所学内容;要求学习者收集的信息必须以可视形式呈现,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习者采用图表的形式对作业进行总结;模仿、游戏是比较适合这类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电子演示、带有教学目的的视频、动画片等媒体工具可以支持这两种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言语型学习者
教学内容必须含有大量的口头或文本成分;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必须包含书面文章或口头演示;信息收集必须采用文本形式;教学内容应以文本形式呈现,以便学习者记住所学内容;要求学习者以摘要的形式对作业进行总结;集思广益(Brainstorm)是比较适合这类学习者的教学策略,在线聊天、博客、论坛等电子媒体均有助于策略的实现。
(五)活动型学习者
活动型学习者一般都喜欢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因此可通过涉及信息应用的小组实践活动(如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报告等)来理解、消化、吸收新信息。为这类学习者安排的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实践性,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必须包含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是比较适合这类学习者的教学策略,而电子报告、数字杂志和数字报纸等电子媒体有助于实施这一策略。
(六)思考型学习者
思考型学习者喜欢观察、思考各种经历,喜欢在做出决定前收集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因此,为这类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设置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习者的经历相关联,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应包含个人操作成份。对这类学习者可采用个案分析教学策略,并借助于电子图书实施这一策略。
(七)序列型学习者
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编写必须突出顺序性;宜为他们安排以小步骤完成的作业,并且以要解决的问题来设计步骤,这样也有利于学习内容以章节的形式分阶段呈现;对这类学习者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策略,并以音频会议技术来辅助教学。
(八)全域型学习者
全域型学习者经常把事物看成整体,具备快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以创新的方式将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但在要求他们解释自己是怎样做时,却很难解释清楚。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和编写必须具有跨越性、偶然性,甚至是随意性。教师可借助项目设计展开教学,并辅之以在线探索。
(九)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既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也为教师设计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但是要实现最有效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教师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并对其进行分类,这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本文所提供的八种学习风格类型以及划分学习风格类型的方法,能为语言教师了解和划分本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作者:李青 单位:海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