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衡观
平衡观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平衡体,人是一个小的平衡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中,在动态中获得平衡。《周易》强调平衡、中和及对称就是此意。阴阳平衡观就是对立统一观。平衡观强调的是阴阳的协调、和谐,阴阳和则活,阴阳不和则乱。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遵循动态平衡规律而存在。疾病就是机体整体或局部平衡状态受到破坏的异常体。这种异常状态就是疾病。实质上是机体的内环境平衡稳定状态的失调。因此,要恢复常态,就必须从全身着眼,整体调治,平衡阴阳、调畅气血、健全五脏六腑,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实行全方位综合治疗,消除病态,恢复平衡,走向健康。
2全方位综合治疗癌症策略
2.1全方位综合治疗癌症依据
根据病种、病因、病程诊治经历、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病理分类、细胞分化、精神、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血清标志物、血液流变检测、环核苷酸系统检测、基因检测、血、尿、粪、痰检查、肝肾功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物理检查、放射线检查(CT、MRI、PET、SPET-CT等)、内窥镜检查,心理状态、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婚姻好坏、家庭关系、社会环境(精神污染、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自然环境(如环境污染、矿山、铅矿、砷厂、煤矿、农药厂、制药厂、核工业污染、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等)等情况的不同辨证论治,令其阴阳平衡,气血畅达,五脏六腑协调,运营整体生命活动。
2.2全方位综合治疗癌症原则
我国著名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1953年著的《外科学》中,强调肿瘤综合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学家孙燕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吴孟超教授都反复强调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是方向,是必走之路。①辨证论治,宏观调控(整体调控),微观调治(局部调治);②全方位中西医综合的、有机的、计划性和程序性的根据个体差异择优施治;③三基治疗必须从严实施,心疗、食疗、动疗三基治疗落到实处,贯穿治疗的始终。
2.3全方位综合治疗癌症的方法
1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汤剂、片剂、丸剂、散剂、颗粒剂、注射剂、贴剂以及现代医药学研制的最新成果);2手术治疗;3放射治疗;4化学治疗;5生物治疗;6介入治疗;7微波治疗;8射频治疗;9伽马刀治疗;10X-刀治疗;11超声聚焦刀治疗;12氩氦冷冻刀治疗;13激光刀治疗;14热疗;15抗肿瘤抗体治疗(分子靶向治疗);16抗肿瘤信号转导治疗(分子靶向治疗);17针刺治疗;18推拿按摩治疗;19艾灸治疗;20穴位注射治疗;21梅花针治疗;22药贴治疗;23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学讲座、科普心理教育、情志疗、笑疗、话疗、故事疗、游戏疗、音乐疗等);24营养膳食治疗;25运动治疗(太极拳、太极剑、走步、健身操、健身术、五禽戏等);26气功治疗;27西医药联合治疗;28中西医药联合治疗;29三观指导下全方位综合治疗(包括目前国内、外各种最新、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有机的综合治疔);30其他新型的高、精、尖治疗。根据个体情况不同制定治疗计划,有机的、程序性的、科学合理的择优施治。
3讨论
3.1三观指导下全方位综合治癌策略,适应于所有癌症患者。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癌症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有在有过度治疗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癌症疗效的提高。大剂量、长时间反复应用,使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血脉经络、气、血、精、津液、孔窍、四肢、百骸、皮毛腠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脏腑功能,忽视了病者的承受能力,只按所谓规定、方法、剂量进行,致使患者治疗效果不良或恶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三观指导下全方位综合治疗策略”的理念急需树立,严格按照全方位综合治疗的依据、原则、方法施治,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改善目前过度治疗的不良倾向,提高患者的整体素质和高疗效目标。
3.2医生在医疗行为中,必须贯彻三项基本治疗,即心疗、食疗、动疗必须全力保证,一个不能少,特别是情志心理治疗这条红线,必须贯穿在全方位综合治疗过程的始终,以保证治疗的成功。特别是人性化服务理念尤为重要。中医学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说,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斯说:“身为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不要再制造新的伤害,其次,要尊重自然痊愈力量。”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疲劳和痛苦。”美国执业医师约翰•辛德勒研究认为,人类76%的疾病都由不良情绪所引起。上述这些精典名言均说明了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密切关系。因此,疏肝解郁、调节情志常为临床所施。
3.3特别强调的是宏观调控、微观调治,健后天之脾胃、固先天之肾精、疏肝解郁、调节情志、活瘀通络、软坚散结的核心治疗必须铭记,以中医药为主,适时、适度、适量的整合其他学科领域之优势,发挥最大的医药活性,以期达到疗效好、生活质量高、生存时间长、无复发和转移的理想目标。
作者:陈璐 邵梦阳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