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卓越医生的必备条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环节,将在完善体系方面实现创新。

关键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面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医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医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卓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卓越医生的必备条件。“卓医计划”视阈下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是适应新形势和完成新任务的需要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医疗卫生行业日益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要求。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人类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健康的概念从身体上的完好状态,转变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模式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这就要求现代医学需要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来综合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这些都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具备过硬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关注疾病本身的同时,还要关心疾病背后的人。因此,医学教育应该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变化之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对象是一个急需救助的特殊群体。这就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但是,近年来受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等影响,少数人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心,救死扶伤的思想淡漠,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增强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将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是“卓医计划”目标的应有之义

“卓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基层需要的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兼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具备行业引领潜质及创新意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基本技能,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新的医学标准要求的临床医生。[1]这一目标决定了卓越医生的培养,更加重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然而当前的医学教育却存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训练、轻人文素质的培养等现象。这是与卓越医生的培养目标相悖的。

四、观念创新是“卓医计划”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先导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卓医计划”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它必须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取得的基本经验为基础,以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卓医计划”新目标以及大学生的新特点为依托,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第一,行为化观念。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侧重于说教。其实,思想诱导可以改变人,行为感化同样可以改变人文素质教育如果只注重理论,只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忽视行为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就难免事倍功半。同时,过多的说教还会引起人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所以,倡导行为化,可以使人文素质教育由以说为主改为说做并重,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精神与医学实践结合,在知识传授与自身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第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实践等多种方式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心理、修养,并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在一般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人文知识的获得、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精神与医学这一特殊科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将医学生培养成人格和谐、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既要立足现实,又要高于现实,从现有的条件出发,贴近现实,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高于现实,根据未来卓越医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断提高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融合发展,当今应对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关键是科学与人文知识、医学与人文精神融合发展,这也是卓越医生必备的条件。第三,时代化观念。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医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更要突出时代性。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如果否认了这一点就割断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脉络,使创新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人们也必须看到时代性的重要价值,时代感鲜明的内容是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永葆青春的良方妙药。今天,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大路上,青年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波澜壮阔而又意气风发的时代,属于这个时代的一切闪光思想都会影响他们,同样,属于这个时代的负面问题也会“纠缠”他们。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创新上要体现时代性,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时代中采撷亮点,为我所用。

五、内容创新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核心

“卓医计划”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创新、工作环境创新、方法手段创新等一系列创新环节。在这些创新环节中内容创新是核心,其他环节的创新都要围绕内容创新而展开。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创新是方法创新的前提基础,新的内容通常需要新的传播方法、新的讲解方式、新的媒介手段。总之,方法要为内容服务,方法围绕内容产生,新的内容是方法创新的源头活水。第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完整地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高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就抓稳了对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每一个大学生的精神自觉,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第二,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样式等内容,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一方面,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拥有的丰富的医学文化,汲取医学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文化,涵养着医学人文精神。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奠定了医者仁术的人文基础;儒家“礼”的观念,确立了医德追求、良好医患关系的目标和规范;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奠定了医学“整体思维、辩证施治”的基础;另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与自觉。第三,努力抓实生命价值观教育。当今社会,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等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在现实生活和医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通过生命意义教育,引导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引导医学生善待自己和他人,尤其要善待患者,以“仁”为本,关怀患者,维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通过生命理想教育,引导医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医学生在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命价值,守护人类的生命健康;通过生命体验教育,加深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医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医疗实践中体验和谐医患关系的美好,培养人文关怀精神,为今后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奠定基础。第四,大力培养诚信职业精神。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道德保障。而诚信道德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也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在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融入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的建设中,加强医学生的社会公德、医德教育,自觉培养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专业精神,将专业义务上的诚信上升为自觉的责任。[2]在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医学生参加医学社会实践,亲身体验、感受,最终形成价值评价,认识医患双方的充分沟通以及以诚信为基础建构的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机制创新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保证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管理实践而形成的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结构及配套的实施策略,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形式。“卓医计划”视阈下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就是要揭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第一,“一枝动,百花摇”——加强领导机制。一所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与领导机制的完善与否有着直接联系。领导机制健全、富有实效,则全校上下就会形成“一枝动,百花摇”的良好局面。其一,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从思想上、行动上克服那种重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轻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医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重医学主干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轻人文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重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轻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等片面认识;其二,建立领导干部自身学习制度。领导干部既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又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者。领导干部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卓医计划”这一新的培养目标下加强领导机制特别要加强领导的自身学习。同时,加强学习还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更有效地领导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第二,“网络的启示”——完善运行机制。韦伯的组织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关键,是具有能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机制。虽然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并不完全符合韦伯的模式,但是许多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其一,根据制定的工作程序,建立规范的运行制度。建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程序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要素,协调各种关系,建立起上下一致、前后连贯、左右协调、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制度。每级管理组织、每个任务都要服从有关规章和控制,这些制度可以保证组织内的协调一致,连续稳定;其二,完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机构。建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专门机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领导有力、机构健全、管理完善的良好局面;其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者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起来,[3]在医学课程中融入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在专业教学中融会人文精神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第三,“整分结合”——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又是一个管理的过程,目的是把原来由少数人负责、学生受教育的传统体制转变为专门机构负责、全员参与的新体制。目标制定得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通过努力能够实现;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既有智慧又有德行,既有医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既掌握精湛医术又懂得人文关怀的医学创新型人才;近期目标就是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医学技能,又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等医学人文技能的医学专业人才。

七、方法创新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创新的关键

第一,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是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医学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类人文课程、医学人文必修课程、医学人文选修课程。[4]公共基础类人文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融入更多的医学人文内容,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5]医学人文必修课,能够培养医学生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与医学有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人际关系。医学人文选修课,旨在培养医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医学生对卫生资源、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社会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第二课堂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以外,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续、补充和深化,例如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6]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实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第三,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卓医计划”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卓越医生”应当具备的各种人文素养与能力,如临床沟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质疑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与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医学生能够得到既生动深刻又触及心灵的教育,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掌握处理具体问题的技能。第四,网络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给高等医学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高等医学院校应该主动将互联网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合起来,使互联网成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其一,高校必须加大信息应用力度,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入网络中,改变严肃、枯燥的传统教育方式;其二,高校应树立“开放学习”的网络教育理念,[7]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设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专题网站,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全面系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作者:邹苏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89547.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发表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上一篇:房屋设计结构问题探讨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内外结合的教学探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