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修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时,用化合价升降法配氧化还原反应:从反应物中找到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在生成物中找到此元素升高到几价,再在反应物中找到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在生成物中找到此元素降低到几价,然后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样就找到含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物质的系数,而所含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元素的系数用观察法按照元素质量守恒配平。在练习了几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之后,我告诉学生要准备挑战一下难度,练习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KM-nO4+H2O2+H2SO4---K2SO4+MnSO4+O2+H2O因为此反应是一个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用时较长,有一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本以为可以结束,这时有学生说还有别的配平系数,比如:2KMnO4+H2O2+3H2SO4=K2SO4+2MnSO4+3O2+4H2O,2KMnO4+3H2O2+3H2SO4=K2SO4+2MnSO4+4O2+6H2O等。一个普通的氧化还原反应怎么会有这么多个配平系数呢?
(二)问题解决过程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是否配平,不仅要满足元素化合价升高和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还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不能只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学习时,学生学得是观察法配平,学生就会有这样的认识,用观察法配平了就是配平了,殊不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本质是元素得失电子数相等,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升高和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本题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两个答案虽然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但KMnO4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不等于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比如,第一个,Mn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是10,而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是2,化合价降低总数和化合价升高总数不相等。第二个,Mn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是10,而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是6,化合价降低总数和化合价升高总数也不相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无法正确地用双线桥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那就用观察法直接配平,没有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所以元素质量守恒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所以此反应只有一个正确的配平系数,只能用元素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二、必修2中的乙烯化学性质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1:3)的混合液20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将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正确结论是乙烯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有的学生质疑:烧瓶底部有黑色的碳,单质碳和浓硫酸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O2和SO2气体,会不会是SO2气体使溶液褪色?加热时会产生C2H5OH蒸气,C2H5OH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吗?
(二)问题解决过程
经过师生讨论认为:1.先验证有没有SO2气体杂质产生。在乙烯发生装置后直接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观察品红溶液是否褪色,结果是品红褪色,说明可能有SO2气体,然后再在乙烯发生装置和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之间连接一个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观察除去SO2气体,CO2气体和C2H5OH蒸汽后,乙烯气体能否使品红褪色,结果品红溶液不褪色,到此就可以说明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气体。2.验证C2H5OH蒸汽能否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往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C2H5OH液体,观察是否褪色?结果是C2H5OH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了,所以乙烯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之前要除去C2H5OH蒸气,防止C2H5OH干扰乙烯的性质检验。所以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前通过浓NaOH溶液,结果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仍能褪色,说明是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前也要通过浓NaOH溶液,既除去SO2气体干扰,又除去C2H5OH蒸气的干扰,才能说明乙烯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三、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教师角色的思考
按照新课标理念,教师不应只作为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的传统型教师,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到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随机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自主建构来完成对知识的真正“接受”。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二)关于生成性教学“度”的思考
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反对教学预设,把预设和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为了达到这种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但是不能漫无目的地探究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本文选取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乙烯性质内容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超范围,均是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展开的。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
新课标理念之一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那么现在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考试,不应该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教学目标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本文选取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乙烯性质内容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体现思维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会了质疑和探究,培养了发散思维,个性得以彰显,同时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得以实现。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漠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存在,认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价值并与预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整合,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这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作者:王建立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