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3年12月10年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患者中,选择甘肃省常驻户口且主要诊断为初次发病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统计。疾病诊断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ICD-10)疾病分类标准进行肿瘤分类,所有病例均为病理和细胞学诊断明确[2]。
1.2纳入标准
入院时间为2004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病人的出院病案,根据《甘肃省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卡》和《甘肃省肿瘤死亡病例报告卡》相关的报表,恶性肿瘤的患者信息均可纳入。
1.3研究方法
军卫一号工程,从Oracle后台数据库提取,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从2004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的出院病案中,收集了348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名称。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统计结果
我院2004年-2013年的出院病人共295723人,住院患者中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34871例,占住院总人数的11.79%。10年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构成比逐年下降(表1)。对34871例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21665例,占62.13%,女性13206例,占37.8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表2)。
2.2年龄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
从年龄分析,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年龄高峰为31~60岁之间。其中小于30岁461人,占恶性肿瘤1.32%,31~60岁9263人,占恶性肿瘤26.56%,61岁以上8662人,占24.84%。血液病在儿童期较易发病,但从表中看出血液病在向大龄化逐渐递增趋势。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和乳房恶性肿瘤主要集中在31~60岁,占19.55%(表3)。
2.3不同肿瘤发生的构成关系
在34871例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中,构成比位于前7位的是支气管肺恶性肿瘤4829例、胃恶性肿瘤4295例、血液恶性肿瘤2694例、肠恶性肿瘤1941例、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1829例、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1488例、食管恶性肿瘤1310例,分别占总恶性肿瘤13.85%、12.32%、7.73%、5.57%、5.25%、4.27%、3.76%。除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外,其余的都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表3。
3讨论
3.1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构成比变化
统计显示2004年-2013年住院病人中恶性肿瘤病人构成比呈逐年减少趋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全民医保的覆盖率增加,现在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群众经常性查体和就医率上升是恶性肿瘤病人构成比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十年间恶性肿瘤病人绝对数逐年增加,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局部不良刺激和全身状况,以及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3],还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①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致使精神紧张,日积月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环境污染也会造成致癌物质增加;原本高发的肺恶性肿瘤仍居高不下,而发达国家常见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上升明显,肿瘤防治的任务相当严峻[4]。②恶性肿瘤检出率增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恶性肿瘤漏检率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医院数字化网络加快和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登记工作加强,这也成为恶性肿瘤人数逐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检查设备的先进和齐全,医疗技术的提高,大大方便了患者检查治疗,这也是恶性肿瘤病人逐年增加的原因。女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9.55%。改革开放、妇女疾病的普及、现代女性防病意识增强、检测方法先进,是女性恶性肿瘤构成比上升的原因之一。
3.2恶性肿瘤发病排序变化
表2和表3可见十年间收住的新发病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支气管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生殖器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分别占男、女恶性肿瘤22.29%和13.85%。这些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应列为医院和本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的吸烟率男性为66%、女性为10%,加上多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污染企业在本省比例不降仅升。空气污染加重是肺癌发病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改善空气质量,减轻空气污染,仍是十分迫切的任务。男性肺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者多有关[5]。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肺癌区别于其他肿瘤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与吸烟和大气污染有关。其次,胃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较多,主要原因可能与膳食搭配不均衡,以及人们将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多,植物性食物消耗减少有关[6]。同时,蔬菜、水果含大量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各样洗涤剂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化学成份,如果冲洗不彻底,有害残留物将影响百姓身心健康,这也是恶性肿瘤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3.3恶性肿瘤发病年龄
恶性肿瘤的新发病例患者主要集中在30~60岁之间,而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7],并担任着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和压力,长期负重导致不可避免的免疫摧毁,从而造成肿瘤炎症、细胞能力异常、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因此,普及推广肿瘤预防与康复知识,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是面临的主要任务。肿瘤的普查和检测是影响人类的生态质量和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要重视肿瘤学科的建设,开拓新技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研究者也要考虑改变抗肿瘤的策略。2009年,《Nature》登载了Gatenby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抗癌战略的改变”,文中指出:“与其消灭肿瘤,不如控制肿瘤;消灭肿瘤促进其抵抗和复发”。Gatenby提出“调整机体”和“调变残癌”可能是攻克恶性肿瘤必不可少的关键途径[8],进而使肿瘤病人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病率。我们的研究思路需要在21世纪抗癌理念的转变下,转变我们的思维方法,改进我们的研究手段[9],进一步将基础信息融入到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中。提供肿瘤的构成比信息,给医学研究提供依据,给政府部门提供制定政策的信息。
作者:马慧 孙巍 孟凡婷
相关专题:swot分析ppt模板 宜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