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惠阳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这一地区常住人口近60万,大部分为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是以粤菜为主。居民的日常饮食当中主要以“熟”“肥”“咸”口味作为烹饪基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特色菜式,例如:盆菜、水蒸鸡、酿豆腐等,而食物的来源特别广泛,不仅有家庭日常食材,还包括了各种野菜和野生动物。惠州地区家庭日常食物的杂食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食物来源的不足,而这种杂食性食谱的营养摄入与当地儿童的生长发育关联性极强。我们在进行课题调查时,专门选取了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数据搜集的参照。儿童的营养指标以《2012中国食物成分表修正版》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基准,制定出调查的主要项目是膳食[1]组成、每日摄入量并与推荐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在儿童的成长方面测量身高或生长、体重、头围三大数据指标,并主要依靠《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2009)作为数据参考。因而,我们的调查是客观公正和有科学依据的实验行为,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
2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的关联性——以家庭为中心
儿童的成长最主要的环境就是家庭[2],特别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庭几乎就是唯一的营养获取来源。而家庭对于儿童的营养供给与保育,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指数是否正常。但就相关关联性来看,儿生长发育还受到家庭为中心的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与营养素之间产生了重要的交互影响。
首先,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制约最明显的便是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两点:一点就是先天性的基因遗传,直接决定了儿童的长相、肤色、身高、体型等;另一点则是先天性的疾病,父母把后天患有的疾病遗传给儿童,这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其次,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制约最重要的就是后天性因素,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特别是从家庭角度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便可以得到好的改观。家庭在安排饮食活动时,尽量合理安排时间与膳食结构,科学地照顾儿童所需的营养,注重饮食卫生和定期医疗检查,并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3惠阳区儿童的营养配比与改善建议
调查显示惠阳区儿童的膳食组成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来说存在动物性蛋白和盐类摄入过高,为此需要改进膳食结构。就家庭饮食而言,母亲所能提供的营养受到食物来源制约大多比较偏重于客家菜的高胆固醇和脂肪,学龄前幼儿的营养素与膳食结构,并没有受到家庭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相同,这是极不合理的。
4惠阳区儿童的营养配比与生长发育
从上面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惠阳地区儿童的身高(身长)相对于国家标准略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体环境和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也反应出钙类食物在日常营养补充中比较缺乏。而在体重数据上,惠阳地区儿童则明显高于国家标准好几个基点,这和惠阳地区盛行的客家菜的“肥肉”和儿童偏爱甜食有莫大的关系,在脂肪和高热量食物大量摄取后必然导致体重指数升高。在目前看来,惠阳地区儿童的头围还在正常值差值范围内,不过日常生活中食盐过量摄入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还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时刻警惕。
5总结
我们的队伍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惠阳地区儿童偏食现象严重,达49%,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44%[5],有的基本不吃蔬菜,有的过多垃圾零食和饮料而很少进正餐,个别甚至主要用“营养快线”喂养小儿,这样导致部分儿童要么胖得过火,要么瘦成“皮包骨”,建议饮食要均衡,适度增加豆类鱼类等优质蛋白、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且在营养素的摄入量上必须按照推荐供给量补足急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4]。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才能让他们的生长发育不受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