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对策(3篇)

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践

【摘要】立足于实践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内涵进行简要分析。以北京某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对其内部控制实践做法进行分析。最后,从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支出管理、加强资产后期管理、强化认识管理、增进信息沟通交流等方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实践做法,旨在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深化改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法律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强化其资金保障能力及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收支管理水平,能够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能。从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由于长期缺乏内部约束及管理机制,导致内控管理分散、松懈。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对内控管理进行不断优化,对其开展适当研究,除具有理论价值外,同时也能够凸显实践意义。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为内部控制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深化改革;实践案例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内涵阐述

1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定义及其特殊性根据社会学相关理论,可将社会法人组织分为三个部门,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及非营利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政府部门,是按照法定程序,遵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成立的组织机构,能够行使国家权力。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在于其日常活动不具有营利性,且其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具有无偿性、预算严格性及单一性。这种特性不仅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同时也表明其行使职能。2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演变从实施范围来看,内部控制观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部分内控理论和全面内控理论。部分内控理论比较局限,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层面。全面内控理论包括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管理层面,而是应该兼顾全面性及系统性。从内控方法来看,其主要包括组织方法理论及牵制理论。牵制理论认为,内控机制主要由管理制度组成,多方面管理制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组织方法理论在内控机制中内容则更加宽泛。3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重要组织部门,不断完善其内控制度,是反腐倡廉的主要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执行国家政策,同时其内控机制与财务、行政等方面管理密切相关,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责任及职能的必然过程。为此,加强内控管理,能够为国家资产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时也能避免权利滥用现象,保证资源分配公正。此外,开展内控管理,能够保证对外公布报表数据、信息真实可信。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开始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要求各单位配合,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管理制度。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对内部控制关键性要素进行详细分析。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要素,也是内控机制建设的基础。对其进行及时完善,能够促进组织内部运行效率。与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对控制环境进行分析时,要具有全面性,并强化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对策。同时,对内部人员综合能力及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从而对权责进行科学分配,并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进行关注。为此,要顺应发展需求,制定控制环境构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与建议,通过详细讨论,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兼顾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深入挖掘内部控制潜在能力。2风险评估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内控管理目标过程中,要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分析其产生原因。一般情况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识别、分析工作上相对完善,但是针对单位内部业务流程而言,其管理特点比较明显,在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时,未能对风险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分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其存在较大风险。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量比较大,导致部分员工压力过大,若不能及时对其工作环境进行调整,易导致员工消极怠工,长此以往必然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引发辞职风险。3控制活动明确单位内控主要风险因素后,对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方法进行控制,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保证内控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控制活动是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必要流程,控制活动不仅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财产保护等工作,同时也要对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科学控制。为此,要对内控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发挥风险防范作用,起到预警效果,规避已经形成的风险因素。例如,针对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明确经办人员、审核人员及审批人员之间的三岗分离,从而有效减少失职行为,避免舞弊现象发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设置不同岗位,并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4信息及沟通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信息交流渠道比较完善,且设置明确的制度,重视信息安全交流问题,对信息管理提高安全保障。但是,在信息交流方面,目前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对单位内部办公系统进行升级化改造后,虽然明显增加公文管理模块,但是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再如,很多单位内部存在上级与下级信息分享障碍。针对信息传递及分享问题,对内部管理效率进行分析。例如,收到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后,虽然能够按照规定进行下达处理,涉及的人员也能收到文件,并按照文件中指示内容开展工作。按照正常程序,涉及的到相关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收到上级指示文件。但是,很多人员在3天后才接到文件。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除网络系统及计算机故障因素外,与信息沟通不及时存在密切关系,对信息传递效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5内部监督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监督部门,导致监督机制停摆,且缺乏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现阶段,多数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主要依托民主监督和业务监督。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对行政业务督查工作进行一定披露,能够对日常业务工作提供一定保障。例如,监督处理、缺陷案件库及档案监督等,可对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进行优化和整改,从而明确内部监督执行情况。而对于民主监督而言,通常行政事业单位每半年举办一次民主大会,各部门或个人可提出意见、建议,接受批评,并进行整改。年终岁末,及时向社会单位公开述职、述廉,社会单位填写相关测评表、征求意见表,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评价意见。

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实践做法

1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在服务及咨询岗位上存在一定问题。为此,应切实转变上述现象,同时,对管理体制及制度进行科学设计,将内控管理改革作为内部整改的主要契机,加大力度推进制度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对制度建设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检验不足。对岗位责任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做到区分岗位,针对职责相对简单的工作岗位,要在明确其岗位责任的同时,对其工作内控管理进行优化,并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拓展创新空间,使内控管理更具针对性。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开展内部控制,保证内控管理效果的主要策略。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其实际价值及作用将会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不断验证。目前,本单位虽然具备一定预算管理工作能力,但在整体工作效率发挥上尚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水平低下上。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单位内部及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及控制水平,减少资金风险。其一,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强化,结合单位内部预算要求,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方法,逐渐形成制度保障。其二,明确预算编制相关内容,如依据、程序、流程、考核标准等,并将其列入单位内部管理章程,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统一性。其三,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完善,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机制,并在此前提下丰富编制工作主要内容。其四,形成内部良好预算氛围,提高对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并严格审核预算程序。

3规范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授权和使用,强化支出管理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均以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且对单位账户进行清空处理,这一制度的不断强化,不仅能增强收支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效。在国库集中化支付制度下,银行充分发挥代理作用,可减少资金运行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财政资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杜绝资金挪用现象,规范预算资金使用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此,本单位应借鉴成功经验,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授权进行规范,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制度。除工资发放外,额度授权支付比例进行定量处理,针对涉及到的直接支付用款额度申请,要以财政部门批复情况为准,不断对支出范围进行明确,核对资金用途,并对金额底线进行规范。加大审核力度,对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管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搭建内控管理平台。着眼于宏观角度,为单位构建必要的财务内控管理框架,从而不断规范内控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管理,维护单位长久、健康发展。

4强调资产管理与预算相结合,加强资产后期管理

资产购置过程中,要满足单位内部总体预算情况,并与其整合,根据购置标准,切实履行相关制度。例如,本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应在年初提出资产购置要求,并编制计划书,详细介绍固定资产购置价格,并说明主要用途,并对其预期使用情况及所能产生的实际效益进行分析。根据购置计划书中相关内容,对购置计划的合理性进行讨论,结合单位内部实际预算情况予以批复。综合各部门呈报情况,制定年度资产购置计划。提出申请后,若被纳入购置计划中,可根据现阶段单位财务状况,对相关申请进行处理。针对没有被纳入年度计划中的申请,则及时召开党委会,对其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决定是否纳入将其纳入体系中。在对资产进行采购时,若涉及金额比较大,则要注意对舞弊现象进行防范。为有效杜绝道德风险,针对金额超过万元的项目,要采用政府采购机制,小额采购则双人共同完成,防止舞弊徇私。

5加强人事管理建设

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其内部控制环节进行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机制进行整合,解决退出机制不完善问题。从绩效评价及人事管理现状来看,很多工作岗位流程比较复杂,且技术性较强,在对其开展相关评估时,存在一定难度。若未能对工作性质进行明确,并开展动态化管理,则会导致岗位绩效评价滞后。例如,针对成本造价管理岗位来说,其工作人员积极性较差,会对此项工作质量及效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此,要严格根据工作流程,对相关指标进行科学设计,才能准确确定岗位绩效情况,并以此为根据进行评价。在基层管理部门,很多岗位职责明确,但是与出纳、资金会计等创新空间匮乏的岗位相比,其能够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岗位绩效,如国库管理岗位、预算管理岗位、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等。通过一定创新方式,对岗位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计。为此,要按照岗位特征及相关人员工作经验,提取绩效评价指标。同时,根据相关岗位人员工作基本情况及延伸性,对指标评价进行创新,人事管理具体执行过程进行优化,为改善人事管理质量及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6加强信息沟通信息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

为依托,将系统化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准则,为单位决策提供支持。推进信息化建设,固化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利用信息系统,对各个部门各项管理流程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最大程度消除人为因素对财务内控管理的影响,并提供重要管理资料及信息。针对现阶段信息化建设不足的现状,应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成立信息管理部门,保证项目推进的顺利实施,巩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成果。及时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好信息交流及反馈,促进基层财政局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例如,改进现有公文模块进行管理,及时对上级文件进行接受,并保证每个涉及人员均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件,并按照文件相关指示开展对应工作。

7实施有效监控,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对奖惩制度进行明确,针对违法相关制度者,要及时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将内部监督作为财务内控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审计职能进行不断强化,有效完善监督内控机制,并优化其执行效果。落实监督职能,推动财务内控高效运行。一是完善内控监督制度,设置稽核专职岗位,对单位内部财务工作进行常规性核查,并对制度实施过程及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掌握问题及弊端,并提出整改方案。二是设置内部监督部门,配置经验丰富的审计及监管人员,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发挥审计核查职能。在设置内部监督部门时,要保证其自身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而不是作为财务部门的附属。三是适当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对自身行政权力进行明确,并进行规范使用,理顺内部监督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进行有效协调,避免出现行政权过度干预监督权的现象。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较强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对优化单位内部管理具有促进作用。从北京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成效上来看,不仅为财务内控机制建设提供助力,同时也能有效突出内控管理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刻意识到内控机制建设对完善管理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入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进行不断优化,从而保证内控机制实效性,促进单位资金及财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与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2]刘夏青.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徐晓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D].东北财经大学,2016.

[4]梁雪.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

作者:杨继霞  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摘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近几年各类贪污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和谐的发展,所以积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对资产的管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预防腐败现象,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鉴于此,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入手,对内部控制的特点以及对策加以概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特点;对策

从概念入手,所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从而采取有效的制度、措施对各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宗旨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避免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清楚了解到这一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自我评价工作,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具备的特点

其一是内部控制范围比较广。众所周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基建、科研、后勤等诸多内容,且附属单位比较多,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财务工作以及附属单位的财务工作均在内部控制的基本范畴之中。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参照企业所制定的,往往会对非经常性财务活动加以控制。其二是财务核算体系比较繁琐。之所以会形成这一特点主要是因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涉及到的非盈利组织会计等制度不仅核算体系庞大,且核算内容比较复杂,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要与科研等性质不同的部门相互结合,导致核算体系呈现出繁琐性。其三是与企业相比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侧重点不同。在企业的发展中利润最大化是主要的目标,且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便是获得利润,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属性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服务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便是提供更好的社会效益。其四是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因为企业如果不加以重视内部控制,则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不同,大多数形式事业单位是追求社会影响力,对内部控制缺乏重视与关注。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管理加以强化,并且制定自我管理制度,推动了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但是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较,其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呈现出落后性,并呈现出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率。另外,在近几年国家中央严厉打击下,各类违法乱纪现象被告知,从省级单位到市级单位再到县级单位,均出现各种贪污犯罪现象,这由此说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有非常多的单位没有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所有的财务经济活动是按照传统模式所制定的,还有诸多行政事业单位所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简单,没有将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工作性质之间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形成体系,不具备科学性与全面性,无法真正实现各个部门与各个阶段的相互整合;还有诸多行政事业单位所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与实际的情况有所差别,无法真正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所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缺乏的表现包括:第一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呈现出混乱性,长此久往则会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第二是由诸多单位会利用虚假发票掩盖不合理的开支,个别单位甚至还会出现小金库,导致各种违规违纪方式层出不穷;第三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的时候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出现违规处置,导致浪费现象严重,违反财务规定与要求,出现收支不实,国有资产流失;第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决策、大额度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制定重大决策审议制度,导致资金运作存在隐蔽性,或者出现决策失误等不良现象。第五是由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会采取白条抵库的方式肆意挪用财政资金,这样一来则会导致国家的财产受到损失,还会为贪污腐败提供便利的条件。

三、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内部控制环境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在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到:第一要选择合适的干部选拨机制、培训机制、奖惩措施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能够摒弃传统的观念,真正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为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基础与保证。第二是要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因为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以及系统性,不仅仅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其中,共同承担,真正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第三是需要精简机构,尽可能的减少管理层次,做好组织机构纵向朝着横向发展。第四,需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序性。

(二)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按照相应的战略目标针对单位层面以及业务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找出风险点,然后实现对风险控制要素的识别,并且要针对性的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对各种风险因素加以防范。另外,根据相关文献得知,在近几年各项法律法规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严格按照自身职能部门的特点,实现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的树立,然后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减少各类风险的出现,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三)制定有效的信息系统

在新时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构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做好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实现电子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的相互整合,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搜集、储存、加工、输出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获得相关的信息。其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系统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其一是需要保证单位内每一个员工自身的职责,且单位内部的员工需要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加以了解与分析,并且能够在管理中做好自身的工作;其二是所制定的信息系统需要具备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其三是要积极引进财务管理软件,构建高质量的信息沟通软件,真正及时准确满足信息需求。

(四)构建适用的控制活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进行明确,其中要明确流程之中的计划、审批、监督等环节,还需要对预算控制、收支控制等方面加以关注,如此才能保证各个流程手续的完整,才能真正起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与作用。当然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情况构建完善的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的,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要采取集体审议决策制度,这样才能避免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当然,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提高资产使用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化与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下,其内部控制受到关注,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才能真正推动单位的运行。但是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有效性,且呈现出诸多缺陷与不足,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期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要提出有效的建议与作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与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3,08:20-24.

[2]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9:29-35+96.

作者:陈庆华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提要]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理论的逐渐发展以及我国相关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政策的贯彻及执行者,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还是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控制好坏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行政效率。在以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因忽略内部控制,以及缺少合理有效的控制手段等而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到位。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的控制,保证各行政单位活动的合法性、资产的安全性、信息的完整性,进一步有效地预防舞弊和腐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就是为了经营方针的执行、业务目标的实现、资产信息的安全等而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监督、约束、批评、规划等方法。从国内一些单位的实践效果来看,实行内部控制可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增强抗风险能力、杜绝舞弊行为、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意识不足、认识不到位、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功能,致使其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受到影响。(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要全体人员参与进来的,而有些单位却只是交给财务一个部门管理,其他部门只知道在自己领域内做好工作对内部控制这一概念认识不足。尤其是有些单位的重要领导,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知识掌握不到位,觉得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没什么联系,甚至有的人觉得内部控制可有可无。而有些单位虽然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够深入,设定目标却无法执行好,使内部控制变成了空架子。(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也比较粗放。内部控制需要合理分工,责任落实到位。但是,有的单位分工不明确,一岗多职的情况严重,相互之间也没有约束和监督。有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牟取私利,造成了单位财务的严重浪费。还有一些单位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相关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导致单位无法更长久的发展。(三)内部控制方法不完善。一般来说,内部控制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和控制体系,但有的单位并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部分单位的领导层独揽大权,什么事都是领导直接说了算,而不是遵循相应的流程。在内部控制的方法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控制体系有缺陷,有的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一些特殊事项也没有明确的审批流程,致使单位行政效率低下。(四)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缺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想要有效的运行那就离不开外部监督和考核。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设置很不合理,无法正常对内部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审计部门在领导层的授意下报喜不报忧,这样很难真实地掌握单位的发展现状,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责,这样造成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另外,部分单位也缺乏内部考核机制,造成一些人员养成做事懒散、投机取巧、不踏实勤奋的坏习惯,给单位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需要单位全员参与进来,树立正确的理念、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健全相应的制度、完善对应的方法,并加强监督机制,实施内部考核。人人行动起来,改善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首先,应组织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学习,特别是针对财务、审计人员以及单位领导层,发挥其带头模范作用,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及各岗位的性质,展开针对性的学习,让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单位发展的控制制度,另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引导,使内部控制意识深入人心。(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现状和社会职责,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明确发展目标,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单位应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针对各机构的职能配备专业的人员,对于重要事项,要严格按照流程实行,而非领导的一句话;最后,应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单位在业务流程,控制方法上有章可循。(三)提升内部控制评价力度。首先,行政单位应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本单位的日常事务,以各职能部门为单位定期进行总结,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流程要进行及时的改正;其次,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应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工作的开展,对工作结果进行测评,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报告;最后,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将报告汇总于单位领导,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完善内控制度。(四)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考核机制。在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和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的两个重要部门,提高他们的权威及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其次,单位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贪污腐败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最后,单位还应实行干部员工的考核机制,奖惩分明,让全体人员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来。

四、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须解决。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让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长久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丁浩.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演进[J].时代金融,2010.4.

[2]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

[3]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4]关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解析[J].社会科学家,2014.1.

[5]锁维舟.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11.

作者:王秀芝 单位: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对策(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280577.html

    相关专题:高中体育教学计划 strategic planning


    上一篇: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施工安全技术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