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知觉通感存在的可能性,并着重论述色彩与听、味、嗅、触觉之间联觉转换的手段,进而分析各个感官之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和相互借鉴。提出了运用知觉通感的共通性使色彩设计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发,启动色彩的内在精神品质,增强和扩展色彩设计符号的取向与构成。
关键词:通感;知觉;色彩设计
色调通感(synesthesia),又译联觉,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色彩视觉有冷、暖的感受,听到某种声音犹如看到某种色彩等。①如我们常提及的“响亮的色彩”或“明亮的声音”,就是从图像到声音和从声音到视像,另外触觉中诸如“柔软的声音”和“一束冷光”,味觉中则有色彩或声音的“甜蜜的和谐”,以及无数种知觉置换的说法。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着色彩通感(联觉)的问题:其一,是否存在决定性的知觉通感?其二,其它知觉能否模仿视觉印象或者与之匹配?
一、色彩与听觉的通感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中提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②。笔者以为,色彩与听觉要达到知觉上的联系,必须跨过两者之间的差异去寻求共同的认知路径。对于艺术家来说,感知的敏锐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联系与想象。如听觉展现一个时间的跨度,色彩呈现相同空间的变化,两者的联系就是将听觉的时间感受转变为视觉的空间冲击。1.音调的色彩转换音乐中的音调如果可以通过色彩的通感进行视觉呈现,那么通常不同的明度会伴随着不同的音律:低沉的声音会呈现暗色调、涩色调的视觉联想,而尖锐的声音则以明亮的色调呈现。如大提琴的重音可以用深蓝与褐色来表现,而表现响亮的小号声则用明黄色最为适合。可见,色彩的明度好比音乐的跨度,色彩的高、低明度分别对应着音乐的高音、低音。如克利的《歌手罗莎•素贝的声音结构》一画中呈现的明亮的象牙色与贝色,体现了与之相匹配的高亢音质。2.空间的节奏转换音乐的节奏韵律可以通过色彩元素的空间排列进行再现。由于我们的眼睛会将相同的颜色、相同的形状联系起来,所以在色彩设计中,将基本色彩(放置在匹配形状中)重复出现,并作空间位置的有序变化,视觉联系会将它们做比较与连接,其中大小疏密强弱的色量变化使空间的节奏韵律产生了。可见,色彩的空间节奏的产生基于综合的对比,包含各种色彩之间色相、明度、纯度的协调关系,以此对应音乐节奏中的音符、音阶和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
二、色彩与味觉的通感
色彩视觉还可以引起味觉联想。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蕴含了丰富的味觉感知。酸甜苦辣的味觉在色彩方面,多通过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表现。1.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味觉色感受不同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色彩的味觉体现了以往食品味觉信息的印象反馈,即使同一颜色,不同地区的人对它的认知也会存在极大的感觉差异,如白色,就具有模糊的多重味觉感知:乳白色似奶油的香甜,白青色似海盐的积淀;红色,也具有多重味觉联想:正红似辣椒的刺激,深绯似浆果的甜蜜,酒红似葡萄酒的醇香……可见,美味是将多种味道一起表现的形容词,随环境不同,联想到的食品也完全不同。2.味觉色彩在色立体中的位置有关激发食欲的配色,主要集中在红黄色系的协调配色上。在表现单纯味道的时候,可以从明亮的混合色中选择深度强的色彩来表现香气、味浓的感觉,也可以选择深色调、暗色调来表现,选择范围非常广泛③。在表现辣味的时候,可以使用黄色系(金色、卡其色)和红色系进行分离,表现有刺激感的味觉,而甜味需要用红和粉红色系,并对粉红色系的浓淡进行变化,避开人工食品色,表现自然、纯粹的食品本身的味道。酸味则使用黄和黄绿色系等柔和的纯色,体现清新自然的爽快感。涩味,使用暗色(濡雨色,橄榄绿),灰色(灰菊黄)或暗褐色作为基本色,在味道印象中加入一些生硬的印象,使人联想到咖啡或中药。苦味,感觉较重,可以使用深色调(如猕猴桃色、烟灰色)进行表现。在色相方面,主要使用黄、黄绿色系(如砂色、仙人掌色),给整体印象以柔和的感觉。咸味,可以使用柔和色系—灰色(如鸽灰色)和淡蓝(亮青灰色、银灰色)、黄色系(砂色、米灰色)进行配色,另搭配雪白色,让人联想到海产品。
三、色彩与嗅觉的通感
关于嗅觉的色彩联想同样依赖于人们感官经验的积累,它比味觉联想更为微妙,个性化因素也就更为突出。在红色系中,不同深浅的红色被人们冠以不同的名称,如以花命名的:接近品红的牡丹红,大红与品红之间的蔷薇色,柔和的山茶色,浅淡的红梅粉等等,这些由深到浅的红粉色,体现了视觉对于色彩的认知与区分,在黄色系中,以花命名的色彩有金盏花、含羞草、秋菊黄;绿色系中,多以植物命名色彩,如苔绿色、绿茶色、森林绿、薄荷、橄榄绿等,这些视觉色彩可以带动人们去联想各种或浓或淡的花香以及不同的植物气味。笔者以为,无论浓浓的玫瑰花香,还是略带苦涩的薰衣草香,香味总会使我们眼前呈现不一样的色彩。通常,浓烈绚丽醒目的人工色彩会麻痹嗅觉的感知,因为人的感知被喧闹的听觉联想占据了,而纯净亮丽柔和的色彩会激发嗅觉的联想,听觉联想会在此时呈现舒缓的背景音乐。
四、色彩与触觉的通感
色彩触觉的细致体味和发展,促进了视觉的色彩表现,使其具有亲密感和戏剧性。色彩与触觉的通感源自人们对物质表面肌理的认知,这些认知通过原有的经验去分辨视觉呈现出来的干、湿、细、滑、软、硬、光泽。干涩,如写意国画中的飞白薄云、皴擦的山石地貌;湿润,如渗化的水墨边缘;光泽,如点彩派画家细碎笔触下光与大气粒子的闪烁感……色彩与肌理混合成不同的触觉感:红色的触觉,强烈的意识中心,有灼热感,坚实而温暖。黄色,明亮的物质,轻薄漂浮,富有阳光一般的不可把握的触觉。蓝色,有像海洋与天空一样包容、深度的色彩,体现清凉、明净、坚忍的触感……在织物设计中,我们通常会用柔和色与有彩灰表现织物的柔软触觉与亲肤感,如常见的米色、驼色、绢色、卡其色等。同时,触觉表现的关键还体现在色彩与素材感的变化上:在同一纤维、同一染色的条件下,由于线的捻成方式、粗细、布的编织方法不同,其色彩与质感均不同。此外,色彩的厚薄、色彩的纹理也是影响触觉的重要因素。而且,色彩对比越强,触觉越坚硬;色彩对比越弱,触觉越柔和。
五、知觉通感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通感的运用带有特定性,有的适应于全球,有的适应于局部区域,有的必须附着特定的形状,即色彩一旦离开了具体的环境与形状条件,其特定的知觉通感将会减弱或者消失④。因为色彩在表现视觉力时,必然要通过一定的形状与色彩之间的对比。而我们知道某些色彩涂在某些形上,可能会抹杀色彩本身的价值感;而涂在另一种形上,则可能反而被强调。1.色彩五感的比较性分析一般而论,黄色的声音是明亮的,味道是清涩的水果味,气味是淡淡的雏菊香,手感受像阳光一样不可把握。红色的声音是响亮的,味道是纯正的,气味是浓烈的,手感温暖又坚固。蓝色的声音是深沉的,味道是清苦的,有海水的味道,手感较凉⑤。色彩学家伊顿说过:“缺乏视觉的准确性和没有感人力量的象征主义将只是一种贫乏的形式主义。缺乏象征性真实和没有感情能力的视觉印象效果将只能是平凡的、模仿的自然主义。而缺乏结构的象征内容或视觉力量的情感效果也只会被局限在表面的感情表现上。”因此,色彩知觉通感的运用需根据主题反复比较与实验,以求得最贴切的答案⑥。2.色彩五感的互鉴性分析在设计的道路中,我们难免遇到思路上的枯竭。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意灵感呢?将不同门类之间的艺术手法进行比较和相互借鉴是最为有利的方法。在色彩设计中,将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这其中,音乐对于色彩的通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将音乐元素及原理应用到色彩设计之中,其类比、和谐等级、表现性等共通性会使艺术形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发,艺术风格也可根据自己对知觉通感的理解获得空前的解放。音乐是最优秀的老师,它力图表现人们的情感和创造音乐的独特生命,而不是复制自然。音乐具有时间上延续的特性,不被具象事物束缚,灵感的激发更依赖于对于自然的感受,更具有思维联想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以使色彩设计能够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一门艺术融会另一门艺术的使用技巧,运用知觉通感转变为本身的新的媒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色彩通感是人们在色彩表现与欣赏中逐渐获得的,它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在各种感知的影响下,色彩的真正本质并非是色彩本身,而在于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综合的认知关系。在任何既定的情境里,色彩的意义事实上是由它自己和既定情境中的其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六、结语
在色彩设计中,我们对于色彩的认识更多地被情感认知与环境认知所决定。有效地利用“色彩通感”的概念———人自身几种感觉器官在感知色彩过程中相互作用后引起的联想性知觉反应,其对于启动色彩的内在精神品质,增强和扩展色彩设计符号的取向和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笔者希望通过色彩通感的研究使色彩本身区域经济论文带有的某种极具表现力的情感力量,通过物质和心灵的唤起和再造,能够表现每一类事物的内在本质,同时配合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达到色彩对客观物象的超越。
作者:潘红莲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