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职业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一、传承后继乏人

对于传统技术来说,专门学习传统技术的人员寥寥无几,而且社会上没有专门培养这些人才的机构。老一辈的师傅虽然手艺高超,但没有传承之人。青年一代的匠人,能够潜心钻研学习的人员少之又少,多为干一时算一时。[13]有研究者认为,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年青人对传统工艺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淡薄。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跟随长辈、师傅学习传统工艺技能。[14]这些都加剧了传统技术后继乏人的局面。对于现代技术来说,技能人才流失日益严重,这同样导致了关键技术的传承后继乏人。有学者认为,技能人才流失存在四个方面原因。一是观念上的误区。在不少的技术岗位上,重学历轻技能的现LILUNJINGWEI理论经纬职教论坛/2014.7象还比较普遍。二是机制上的缺乏。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分配上的失衡。与从事科技和管理的人员相比,技术工人在工资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待遇相差甚远。四是技术等级制度不健全。技术工人完成从初级工到技师的晋升,往往需要经历二三十年的时间,这使得不少技术工人感到可望不可及。[15]有学者认为,造成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企业实施的薪酬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因此,为技术工人提供科学合理的薪酬,是留住技能人才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16]

二、传承方法陈旧

有研究者指出,传统工艺代表了传统的技术方式,而传统技术基本上是以手工为主。在很少的情况下,采用相对简单的机器做辅助,而这些辅助机器大多也都是由手工制作成的。所以,传统工艺基本上等同于手工劳动的创作。[17]正是由于传统工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传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徒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和体会技术要领;但是这样的传承方法效率低下,培养人数非常有限。家庭作坊是其传承的主要场所,长期下去势必会限制学徒自由与想象的发挥,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疲倦感和懈怠感。有研究者指出,由于一些传统技术传承的方法单调枯燥、陈旧落后、没有新意,导致了对年轻一代不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难以引起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18]但是,虽然受到现代技术的强烈影响和冲击,传统技术所沿袭的传承方法也很难实现改变,这从形式上影响了传统技术的传承。

三、职业技术传承的保障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职业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了传统技术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与保障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有研究者指出,我国传统工艺大多为民间艺人所掌握,而民间艺人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考虑到多种因素,他们都不愿意轻易将技艺外露,这为传统技术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困难。为此,应自上而下地设立专门组织和研究机构,为研究人员和民间艺人搭建交流的平台,对传统的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的整理,这是传统工艺技术传承的基础和前提。[19]目前国内已经成立了部分这样的研究机构,例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了“贵州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的宗旨是保护、研究、传承贵州各种优秀的少数民族技术,发展目标是建成省级少数民族技术文化研究基地。[20]

(二)保护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匠人

有学者指出,在传统工艺技术中,很大一部分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掌握要领,这个特点决定了传统工艺技术只能以“师传徒继”为主要的传承方式。师徒传承主要依靠口头传授的方式,决定了匠人在整个传统工艺技术传承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匠师是活的教科书,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要做好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和传承,就必须重点保护好这些技能娴熟的匠人。[21]

(三)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传承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技术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学者研究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来实现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主要包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产品制作过程中适度采用机床技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流水线的分工作业流程等等。[22]有学者重点研究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传承,一是利用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好奇和推崇,推动其主动学习技术要领;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的技术传承。[2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工艺技术的全过程进行视频录制,然后利用动画对技术过程进行逐步分解,从而详细展示技术要领。这种传承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物理时空限制,使更多的人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技术的精髓。

(四)完善法律保障和资金投入体系

促进职业技术传承的健康持续发展,还必须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资金投入保障体系。有研究者指出,国家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职业技术的不同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使传统技术保护有法可依,依法制止破坏传统技术的行为。[24]有观点认为,应该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多方位的资金来源。首先,做好职业技术传承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将职业技术传承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加大对传统技术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此外,应该拓宽融资渠道,争取社会的资金支持,如设立“传统技术保护基金”等,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来保障和支持职业技术的传承。[25]

四、职业技术传承的展望

总之,随着技能人才短缺状况的日益突出和绝技绝活失传问题的日益加剧,对职业技术传承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近年来,学者们就职业技术传承的方式、困境、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若干开创性的研究与探讨,这都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综合分析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在高度、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高度:提高研究定位

对于传统工艺来说,由于大多数的绝技绝活往往具有“不传外姓人”、“传男不传女”的传统,随着老一代能工巧匠的逐渐消亡,不少绝技绝活正在逐步失传,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趋减少。对于现代技术来说,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在带徒传技、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批量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利于提高技术工人的生产效率和综合素质。因此,对于职业技术传承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技能的传承,需要站在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对职业技术传承做出总体规划和制度设计。这就要求今后的相关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定位,更多的关注“职业技术传承的制度设计”、“建立职业技术传承的体制机制”等宏观政策制度问题的研究,为国家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在此也呼吁有关部门,在课题评审和立项过程中,对职业技术传承相关研究课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二)深度: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有力的武器。只有在不断完善的理论指导和支撑下,职业技术传承的实践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职业技术传承作为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和重要研究领域,其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成果属于基于现实问题的“问题—对策”型研究,针对某一特定技术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零星出现的理论研究,其逻辑推理和论证也缺乏说服力,缺少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深入剖析。今后要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对于职业技术传承的内涵特征、职业技术传承的机理、职业技术传承的要素、职业技术传承的模式等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大理论层面的探究。

(三)广度:拓展研究领域

就目前职业技术传承相关研究来看,成果总量还不丰富,仅有67篇学术研究成果。其中,探讨传统工艺与技术传承问题的成果有52篇,主要涉及到年画、雕版、炮制、武术、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手工艺等传统技术传承的相关问题,今后对于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技术的传承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而研究现代技术传承问题的成果仅有15篇,仅仅涉及到焊接、模具、印刷、建筑等技术的传承。现代技术传承对于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增强企业乃至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现代技术传承问题的研究力度。就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涵盖了职业技术传承的现状、传承的方式、传承的困境等内容,而对于职业技术传承的环境、传承的工具、传承的影响因素等问题,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领域,不断丰富职业技术传航空机电论文承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传承的国际比较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从发达国家职业技术传承的先进经验中汲取营养,为我国职业技术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王良 高涵 周明星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91872.html

    相关专题:盐城工学院学报 旅游资源保护论文


    上一篇: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错配困境和适配理论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性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