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水产养殖技术的探讨

1水产养殖病害的主要类型

1)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其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患此病的鱼类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亡,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的恶性病害。

2)亚硝酸盐。

鱼类通过呼吸作用,将亚硝酸盐吸入血液,就会使鱼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也会导致呼吸产生影响,从而缺乏平衡能力,甚至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改变,这样也使得鱼的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

3)瓜虫病。

瓜虫病作为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最常见的病害。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2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对于细菌性病毒防治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控制水中环境,适宜的温度调节,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2)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病毒性病害作为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鱼类的生活环境。主要预防措施首要的是保持池塘的环境卫生,并定期做消毒处理;适时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生活于水中,水体不仅作为鱼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培育鱼类天然饵料的场所,鱼的养殖密度、饲料的投喂量,水质变化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三个关键因素,这种关系决定了养殖池塘水质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

3.1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

底质好,水质自然好;水质好,底质不一定好。健康养殖是从综合调控底质与水体水质开始的,底质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能否健康生长。水产养殖直接影响着底质,随着水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随之消耗的高蛋白饲料也不断增多,再加上养殖户大量使用杀虫剂、消毒剂、抗生素等药物,并且用药剂量越来越高,所有的代谢物、粪便、死亡动植物等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不仅污染了池塘自身和周边环境,也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死亡现象不断增加扩大。

3.2水质的重要性

水质对养殖品种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水质的指标主要有: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另外,藻类在水质中也起着不小的影响。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正常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保持在6.5~9.0之间,pH值过高时,水会腐蚀鳃丝组织引起鱼、虾、蟹大批死亡,过低时,尽管不缺氧,也会使鱼、虾、蟹浮头,并且减少摄饵量,造成生长缓慢也易发生疾病。氨氮的安全浓度因养殖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正常安全浓度在0.2毫克/升以下,超出0.2毫克/升会造成养殖品种大批中毒死亡。亚硝酸盐的毒性也依养殖品种和个体不同而不同,为确保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安全性,建议在0.2毫克/升以下。硫化氢是水产动物的剧毒物质,为保证养殖品种的安全性和存活率,建议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当硫化氢过高时,会破坏鱼的中枢神经,导致鱼、虾、蟹中毒死亡。养殖品种的呼吸主要靠鳃丝在水体中进行气体交换,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溶氧充足,食欲旺盛,摄食量大,鱼体增长率高,至2毫克/升以下,往往出现缺氧浮头,严重时引起泛塘死亡。

4治理措施

4.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

养殖水面是渔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重要规模指标,因此,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面积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形式,可想而知对水域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刻不容缓。

4.2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科学技术显得越为重要,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作为新兴的水产养殖技术,都有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提高水域环境治理,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力争做到技术与经济双赢。

4.3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水产养殖管理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业有序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水域环境质量,同时更好地贯彻环境科学发展观,甚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之,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政治职能,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观光农业论文法规,同时结合水产养殖措施,加强理论指导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提高对水产养殖管理理念,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作者:吴宪利 孙明平 单位:九台市水产良种场 九台市五一水库管理处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水产养殖技术的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89879.html

    相关专题:关于交通方面的论文 新农村建设别墅


    上一篇:视觉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的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