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儿童教育对安全步行影响评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萧山区等共约100所小学中,根据地理位置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个区8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纳入调查。干预前后对学生采用相同的问卷进行测试。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萧山区“儿童安全步行”项目,干预前收集问卷1184份,其中上城区175名,下城区198名,江干区426名,萧山区385名;男生620名,女生544名,性别缺失20名;一年级学生129名,二年级学生176名,三年级学生376名,四年级学生228名,五年级学生159名,六年级学生116名。干预后收集问卷1174份,其中A区173名,B区198名,C区421名,D区382名;男生617名,女生544名,性别缺失13名;一~五年级学生分别为129,172,376,215,157,116名,年龄缺失9份。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设计的“步行者与车儿童安全步行教学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认识车、安全步行3部分。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预调查,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5]。选择学校卫生专业教师作为调查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儿童安全步行”项目的调查目的、研究内容、教育干预示范课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填写的相关注意事项等。规范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统一处理与管理。“儿童安全步行”项目实施之前与学校领导进行协商沟通,告知此次调查项目的内容和意义,同时告知被调查儿童调查内容和调查方式,并得到其支持和配合。

1.2.2教育干预方式

对儿童采用现场教学授课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集体干预模式,由统一培训的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专家(或者经过统一培训的卫生专业老师)集中授课,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状况,组织儿童体验,指导处理应急状况的方法;免费发放教材,观察儿童交通行为。本次项目干预的具体时间由干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实施,每次干预包括教师集中授课和现场模拟儿童体验,共干预1次,大约2h。根据前后测问卷分析儿童对交通安全的认知水平,包括车灯信号指示与步行关系、内轮差的定义、驾驶员盲区的方位、过马路三部曲、过马路停靠点、十字路口过马路、从停靠在路边的两车间过马路及儿童过马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等内容。

1.3统计分析

采用资料双人背对背录入方式,采用EipData3.1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设置变量有效取值范围并进行逻辑查错;双录入完成后对照原始调查表再次进行核对纠错及一致性检验。使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研究、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各区儿童安全步行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4个区除过马路停靠点和特殊情况过马路外,在儿童交通安全步行其他方面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对内轮差、驾驶员盲区几个交通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对特殊情况过马路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干预后4个区儿童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个区在儿童交通安全步行各方面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干预前后安全步行知晓率比较

比较干预前后儿童安全步行知晓率可知,干预后儿童在安全步行不同方面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不同性别儿童干预前后安全步行知晓率比较

分性别比较可知,男生教育干预前后除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方面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方面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干预前后安全步行各方面知晓率均有所提高(P值均<0.01)。

2.4不同年级儿童干预前后知晓率比较

不同年级儿童干预前后在安全步行各方面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知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5儿童安全步行心理状态

对教学问卷中“过马路,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儿童回答结果进行分析,干预前儿童“一点也不担心”占19.1%,“有点担心”占60.2%,“非常担心”占20.7%;干预后儿童“一点也不担心”占17.5%,“有点担心”占61.4%,“非常担心”占21.2%。非参数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健康干预前后儿童心理状态并未有很大程度的改变。

3讨论

干预前儿童对安全步行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后,各区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呈现出A、D区干预后知晓率略高于B、C区的情况,可能由于杭州市中心城市的儿童教育水平比外围城市好。可开展城乡儿童互动的教育模式,让乡镇儿童走进城市学校的课堂,或采取教师走读制,结合城乡儿童不同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男女儿童健康干预后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某些方面女生的干预效果比男生显著,可能由于女生学习接受能力较男生强,男生较活泼,好动性、依从性差。可对男女儿童采取集中授课,相互学习、相互督促,提高男女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儿童交互学习,转变观念,将认知变为行动,提高儿童对安全步行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知识随年级的增加而提高,但态度与行为变化规律不统一,可能随年级增加而降低[6-7]。可能由于中年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接受能力较弱,高年级学生依从性较差、主观思想丰富、行为模式异常多变等不同心理特征导致的。可采用大中小班帮带模式,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模拟训练儿童交通安全步行教育,由大中班儿童带领小班儿童,教师鼓励大班儿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不同时期儿童的特点,系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并采用寓教于乐、真实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8]。大部分儿童在过马路过程中都表现出“有点担心”的心理状态,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并无统计学差异,即短期的健康干预对儿童心理状态改变无明显效果。故应开展长期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模式,促使儿童认识到道路交通的真实状况,建立规范有序的行为方式,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同时,应考虑不同年龄儿童存在的差异,通过初步调查确定重点人群和显著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9]。安全步行宣传教育应该以幼儿和儿童为重点,并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10]。学校应把预防交通伤害作为主要安全工作,使学生达到知晓健康信息、认同健康信念、形成健康态度、采纳健康行为的目的[11]。杭州市开展的“儿童安全步行”项目,儿童对安全步行理论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证明健康教育对预防控制儿童交通意外伤害效果良好,可以在全市甚至全省范围内推广。要提高儿童的交通安全行为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态度[12]。健康教育有效地通过知识与行为的转化,纠正不良行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13]。由于儿童年龄的特点,在健康教育中应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观念—行为—教育[14];同时道路交通伤害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15],应对儿童进行长效定期的交通安全教育,并创新健康教育方式,结合媒体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使项目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吴欧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儿童教育对安全步行影响评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89796.html

    相关专题: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法理学 第四版 pdf


    上一篇:油液分析技术在煤矿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水稻基质育苗技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