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小学生与古诗词之间有三道“障碍”:只知记背,不懂诵读;只知分析,不明意境;只知接收,不敢存异。究其原因,在于古诗词教学重教师讲解而轻学生参与。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三道“障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就必须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
关键词:古诗词;自主互助;指导策略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三大障碍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对多数小学生而言,古诗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根据笔者的课堂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与古诗词之间有三道“障碍”。
(一)只知记背,不懂诵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些要求一方面保证了古诗文背诵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师生把背诵、默写当成了学习古诗词的终极目标,古诗词教学被简化为“读几遍—背出来—默过关”,古诗词失去了灵性和美感,变成了干瘪的仅仅用来应付考试的文字。至于古诗词的合辙押韵、平长仄短,因为教参中没有强调,考试也不会涉及,不少教师就选择性地跳过。高年级学生不知何为“韵脚”的大有人在,偶尔公开课上的所谓“吟诵”成了卖弄花拳绣腿,甚至演变为一场闹剧。
(二)只知分析,不明意境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古诗词的遣词用字一时很难理解。诗词中有的字是通假字,有的字古今义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字序出于押韵需要做了调整……更有古诗中的押韵、对仗、推敲,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到十分陌生。而教师对古诗词的解读往往仅限于对诗人和创作背景例行简单介绍,在教参范围内逐字逐句串讲诗意,或迫使学生借用《课课通》上的语言去“迎合”教师。这样一来,学生看似理解了古诗词,其实对古诗词欣赏已完全“失语”,体会不到古诗词的意境,“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磅礴与大气,“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与悲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愁思,都成了学生眼中的“镜中花,水中月”。
(三)只知接收,不敢存异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诗是感情的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好的教师会把诗词里的“生命”教出来,让诗词有一种兴发的感动。然而当下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数教师自认为对古诗词的研究不够,没有信心对诗词进行多样解读,也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读,看似有深度的课堂往往复制的是某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很少有授课教师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从“解诗题”到“悟诗情”全部包办,以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学生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实现的是自己预定的教育目标。如语言方面,教师的导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多用华美抒情语言,古诗词教学多用“教参语言”,这些书面语言少了口语的自然、亲切、活泼、生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学生对这样的古诗词学习没有兴趣。再如解读方面,教师总觉得自己依据教参对文本的解读是最准确的,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才能显示自己的古诗词底蕴和解读功力,而忘了面前的小学生虽然正处在知识接受的旺盛期,却觉得古诗词索然无味,排斥古诗词学习。
二、以自主互助跨越三道障碍
(一)乐于分享,走近作者
古诗词是按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来构篇成章的,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是理解古诗词的前提。笔者在课上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让其自主收集作者资料,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起先,学生只会照搬资料;渐渐的,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作者;后来,就有学生发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连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听故事时也聚精会神,他们在分享交流中就开始介绍作者的小故事,并把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也编成趣味盎然的故事,俨然成了小老师。把古诗词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再结合“真学课堂”自主学习之星的评价制度,学生更乐于做这样的分享。
(二)勤于吟诵,领悟诗情
古诗词教学,最根本的策略是“读”。那么,怎么才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呢?“三分诗七分吟”,吟诵是一种介于诵读与歌唱之间的口头表现艺术,它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既遵循语言的特点,又根据朗诵者个人的理解,依据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为了改变以往“两字一顿”的单一模式指导,笔者开始学习戴建荣老师的“吟唱”教学法,把戴老师的吟唱视频给学生看,并示范吟唱的方法: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班级人数多,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都当众吟诵的时候,就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训。一方面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评价,保证一定的吟诵质量,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可以在竞争中实现提高。每月班级举行一次主题“吟诗会”,评选“展示之星”,这样一来,学生的吟诵兴趣更浓了,还可以诗带诗,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感悟交流,深入诗境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格律严格,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效果。丰富的想象结合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创造了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引路”,引导他们回忆以往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总结出方法,再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完善加工。小组学习完毕,可让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词的理解,这更为学生打开了古诗词欣赏的大门。
(四)共同展示,张扬个性
怎样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古诗词的收获呢?1.画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诗比作“瞎子画”,把画比作“哑巴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每学完一首诗,笔者都要求学生交一幅画,从文字到图画的过程,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不同学生对古诗的意境理解不同,画面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构图布局。2.演把古诗编演成一段剧,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想象其中的对话、举止、神态、服饰、场景等,小组合作表演。这也是每月“吟诗会”的一部分。3.改古诗词的表达往往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创作。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明白了“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让学生试着写一首关核心医学期刊于送别的小诗。在实施以上四步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在必要的时候要巧妙“示弱”,让学生真正自主合作地学习古诗词。
作者:王小艳 单位:如东县掘港镇童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