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负面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通过分析研究社会负面现象,本研究制定出有效对策,以期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负面现象,从多层面和多角度减少社会负面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事情的本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创设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负面现象;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
社会负面现象对人们的影响客观存在,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既可能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大学生是一群即将进入社会、仍在校园中接受思想和知识教育的群体,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社会负面现象对他们的冲击尤为明显。因此,应对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冲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大难题。
一、当前社会中主要的负面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辉煌成果的背后,社会中还存在很多的负面现象,这些现象关乎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百姓深恶痛绝。目前,我国社会的负面现象可以分为贪污腐败、食品安全及社会诚信和安全问题等几方面。
(一)贪腐现象时有发生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加需要勤于学习、忠于职守、严于律己、敢于担当、能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一群能为百姓创造幸福的人民公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部分思想觉悟不高和党性不坚定的官员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职权贪污腐败。比如,房地产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重金贿赂和强征土地等负面现象不断,使得百姓心寒,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
(二)食品安全不容乐观
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我国长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究其根本,这是不法商贩追求利益,使用劣质原料和违法添加剂生产低成本、高利润、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食品,加上监管部门查处力度、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的不足,这一负面现象对民众的影响极大。我国是人口大国,让人民吃得安心、用得放心不仅是商家的义务,更是政府的工作重点。
(三)社会诚信和安全让人担忧
古代社会非常重视道德责任,把诚信道义列入“三纲五常”之中,使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要求。但是,当今社会中各种不诚信和不安全现象层出不穷,全社会面临信任危机,“现在一些人不相信媒体,戏谑专家的话要‘反着听’;人们出门在外,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包不能背在身后,因为遇到小偷也没人提醒你;有人摔倒了,不敢扶,怕被讹……”。论语云:言必信,行必果,努力提高社会诚信才是恢复社会公德的必要途径。上述社会负面现象不仅破坏了社会和谐、阻碍了社会发展,也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素质,不利于他们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关注社会时事,特别是密切联系群众生活的主题,他们往往通过某件事情形成特定的思想逻辑,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面对某些社会负面现象时,很容易对社会产生片面和偏激的认识,消极地看待社会,这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出现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理想信念淡漠等问题。
(一)抛弃诚信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基本为“90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主要期望是好好学习,对其他事情则可以不管不问;正是这种态度导致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成熟。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搜索网络资源,包括微博、QQ或者新闻网页等,当看到某些社会负面现象时,他们的思想也会受到影响。例如,一些大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为了通过学科考试花钱雇佣“枪手”代考,完全缺少基本的诚信意识。
(二)缺少责任
每年我国都有不少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采取过激的行为,大学生脆弱的心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少大学生在小学到高中教育阶段很少离开父母,接受大学教育时需要处在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开始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独立生活,当他们看到社会负面现象时,首先是心理上无法接受,其次是不能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或感情上出现的挫折,往往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甚至以自残、自杀等极端方式来处理。
(三)漠视法律
我国是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学生也不例外,一旦大学生看到社会上有人采取违法犯罪行为获取利益时,他们也会抱有侥幸心理而不重视法律,甚至铤而走险。2011年11月21日,21岁的东莞理工学院大四学生敖某事先藏匿起来物色对象,当看见大二女生小米(化名)进入女厕时,便尾随其进入厕所意图实施强奸,遭到女孩反抗后将其残忍地杀害;让所有人震惊的是,敖某是一个成绩优异,正在复习考研的应届毕业生;深入分析敖某的生活环境可以看出,东莞地区的暗娼和明娼现象非常猖狂,他深受这些负面现象的影响,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却毫无法律意识,最后铤而走险,深深地伤害了两个家庭。
(四)缺失理想信念
大学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不需要像高中时期那样埋头苦读,可以参加各种感兴趣的协会,也可以自由支配充足的课余时间。然而,随着社会上物质资源的愈加丰富多彩,各种诱惑也随之产生,疯狂追求物质的负面现象数不胜数,如轰动一时的“郭美美炫富”事件。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难以抵制各种物质诱惑,当他们看到社会上过度追求物质的现象时,部分学生难免蠢蠢欲动。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固定收入,仅靠生活费难以负担各种物质开支,导致大学生援交、卖肾换手机、沉溺于灯红酒绿生活不能自拔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大学生的恋爱观也深受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同居生子、堕胎等现象令人担心。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他们应该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是一味追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
三、消除社会负面现象对学生影响的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消除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参与,各有作为,加强社会“正能量”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负面现象的本质,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一)政府加强对媒体的监管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通过媒体传播,各种社会负面现象也通过媒体传播被人熟知。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一个重要群体,社会负面现象对他们的影响非常直接。过量接收社会负面信息会使大学生内心充满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答,则会产生悲观、失望及麻木的情绪,进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高校大学生受到社会负面现象影响的渠道有多种,新兴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新媒体传播。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本质不同,新兴网络媒体大多由民办机构创办,符合资质要求的个人和团体按程序申请即可,暂时没有纳入政府宣传部门的日常管理中。网络和新媒体的隐蔽性使得少数人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置伦理道德于不顾,隐藏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反动、暴力、色情等信息,随着网络文化垃圾和不良信息不断涌入,各种不健康言论和现象随处可见,很容易使大学生受到冲击,甚至误入歧途。因此,为了尽量降低社会负面现象对高校大学生的负效应,政府应有所作为,对新媒体和网络进行多渠道、多方面和高强度的监管;对新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制度管理,包括立法管理新闻宣传程序,确保新闻内容正确、真实、实时及可读,杜绝虚假新闻,确保新闻价值;也要加大执法强度,绝不姑息网络造谣者,坚决打击贪污腐败和环境破坏者,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消除社会中各种顽疾和旧疾,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及公开的社会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1]。
(二)学校正确引导
社会负面现象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产生影响和冲击,但是学校合理利用这些反面教材开展教育,不仅减少了社会负面现象对学生的伤害,而且帮助学生认识到事情的本质,进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接受知识快、自主意识强,如何有效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社会负面现象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传统的思想教育课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可以把社会工作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社会工作的宗旨是服务,基本任务是给困难和有需求者提供有效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会工作的领域也由学校和家庭延伸至社区和社会机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工作模式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以集体管理为主要方式,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在具体方法上强调灌输、规范及约束的作用,这种工作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同时实现点对点和面对面的处理效果,导致教育的层次性和有效性严重不足,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传统模式和社会工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负面现象,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最大的帮助。
(三)发挥社区功能开展公益活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区是民众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环境,社区中发生的负面现象最容易影响大学生,比如吸毒、打架、抢劫及盗窃等现象,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极易受到影响而误入歧途。为此,社区可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宣传社会正能量、弘扬道德新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例如“杜绝毒品”宣传活动,社区工作者可以在社区宣传栏中展示吸毒的照片和危害,也可以邀请戒毒人员现身说法,剖析吸毒对自己、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另外,社区管理者为了宣传社会正能量,可以举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活动,包括奖励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的人员,还可以动员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中,使大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到快乐、自信和幸福,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四)家庭承担教育责任
教育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情,更需要家庭承担相应的责任。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我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大学生的启蒙老师就父母,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学生对某个社会负面现象感到困惑时,他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现象,引导孩子理性看待和思考。比如,看到老人跌倒在身边时,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让不少人陷入纠结,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和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使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对此,家长应该理性地教导孩子,告知其应在扶起摔倒老人前,考虑保留救助证据,比如拍照、联合路人一起救助等。这样一来,大学生既可以传承助人为乐和尊重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己。此外,家长除了教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更要努力营造出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综上所述,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影响比较大,伴有较强的冲击力,对此,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必须“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政府、学校、社会及家庭都要有所为,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减少社会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辨别真相和认清事物本质的能力,从而客观对待社会负面现象带来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邵彩玲,等.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5,(6).
[2]吴敏英,余华.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作者:吕春艳 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