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贸易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运用真实案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分析国际贸易专业课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包括精心准备案例、恰当运用案例以及及时评估案例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149-02
一、引言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务类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可以说,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引入典型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国际贸易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比较枯燥,特别是理论课中概念多、理论抽象,不仅教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也吃力,课堂气氛通畅比较沉闷。但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引入一些案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其次,案例远比语言更形象、具体、直观,借助于案例,不但教师能更清楚地讲解理论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第三,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性更强,课堂气氛得到有效改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案例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维思考,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有一些案例可以放到更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以便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案例教学法没有得到普遍运用。调查表明,诸多国贸专业教师仍然习惯于纯理论的讲授,应用案例教学的次数较少。有些教师偶尔使用了案例,但仅仅是简单通读,未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深入分析,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二是有些教材提供的案例较陈旧,不能反映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与实践。事实上,国际贸易实践与惯例具有动态性,在不断修改与完善。有些编著者不了解这些最新的动态,教材中的案例与要讲解的知识点无法良好匹配。例如,《Incoterms2010》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全球实行,其相较于以往版本的解释通则有较大的变化,但相关教材未能及时反映这些最新变化。
四、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运用
(一)精心准备案例
教师在备课时,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精心搜集、筛选案例。案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案例内容与知识点的匹配性。如果案例与所要讲授的内容不匹配,则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其效果将适得其反。所谓的“匹配”,一是要考虑案例与课程内容的相关程度,二是要考虑案例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三是要考虑案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其次,要考虑案例对于课程内容的解释有无典型性及代表性。国际贸易案例的选择应具有说服力,没有争议,且在同类型的案例中最具代表性。
(二)恰当运用案例
在确定案例以后,还要考虑如何用好这些案例。要结合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并在设想学生可能做出的各种回答的基础上,随时准备进一步跟进问题,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依据课时、授课内容和课堂气氛,采用恰当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包括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和相互评价。
(三)及时评估案例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需要在讲课结束后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一要反思案例内容与所讲知识点的相关度,对于相关度不强的案例必须进行更换;二要反思案例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难度过高和过低的都不适合,必须加以改进;三要加强前后知识点的连接,适度增强案例的综合性,以培养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归秀娥.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2]余红娟.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8(3).
[3]肖望喜,张彩霞.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循环农业论文2013(2).
[4]孙业军.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5]章立民.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金钢 刘聪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