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养老压力倍增的当代社会,由于家庭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和社会经济性影响,即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首批独生子已经到了面临父母养老的时刻。加之社会经济性影响,绝大部分年轻人需外出工作养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老人。因此养老机构承担起了社会养老压力的重要组织,是我国整体养老服务体系的主力。但是目前存在的养老机构水平层次不齐,服务能力达不到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需求,不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本文从养老机构的本质属性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养老机构管理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的最初建立,是针对于家庭经济水平非常困难和无亲属照料的老年人,如农村“五保户”老人和城镇“三无”老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老龄化人口急剧增加,加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子女,家庭的老人抚养能力明显不足。因此越老越多的老人需要借助于养老机构解决养老问题。当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兴建力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组织,政府作为养老问题的主要责任承担方,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政府也一直为兴办养老机构付出努力。但是目前由于政府力量不足,需要寄希望于另一个方面,即社会的力量,也就是市场的力量。现在市场上兴起了“养老机构”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兴建各式各样的养老机构,供老年人养老。但是无论是公办养老机构还是私办养老机构,都存在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定位模糊,供给力量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尚需做出较大的改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养老机构现状堪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原因是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目前单单依托于政府的力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老龄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令政府和家庭都措手不及。政府的管理维度和财政水平有限,只能寄希望于民间养老机构来缓解养老压力。但是民间养老机构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很难建设设施及服务水平都很高的养老机构,或者即使凭借自身力量建立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势必会造成价格猛增,不适应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床位数在50个以上的民间养老机构,地方政府给予每张床位500—3000元的补助,但是实际每张床位的造价成本在5万元以上,政府扶持力度过小,势必会造成民间养老机构建设单位为节省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或一味的抬高价格。总之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服务模式雷同化、单一化。当前各级政府下属都会建立当地的公办养老机构,市、县、镇养老福利院接受当地一些孤寡老人,但是各级福利院的服务设施及所提供的服务都基本一样,在医疗护理方面普遍欠缺,不能满足身体状况较大,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同时民办机构由于资金及管理能力不足,也是普遍提供基础养老服务。当然民营养老机构也有的提供特殊服务,如传染病病人及临终病人,需要缴纳高额的护理费用,总体来说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模式单一,只提供基本的住宿和饮食,缺乏各级护理型服务,特别是高护服务。第三点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真正有需求的老年得不到照料。原则上讲,政府组建的公办养老机构,首先应该满足经济十分困难。身体状况较差老年人,如“五保户”老人,然后存在剩余床位时再接纳家庭经济状况好,自理能力强的健康老人。可是目前在政策上对于公办养老结构接收人员的规定并不是十分明晰,监管措施也不到位,从而导致很多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设施好、水平高的养老院、福利院被有关系的身体素质好的老人抢占,而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老人反而无处可去。同时公办养老计划也乐于接受经济条件好,身体状况好的老人。福利选择模式的倒置,使得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三、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关键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文章第二节在分析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时,有两个方面都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及扶持力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养老这一严峻社会问题面前,承担着主要责任。纵然目前在市场力量自身的调节下,民间养老机构此起彼伏,但是仍然需要政府这一主导力量来调节其健康规范化发展,也需要政府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引导整个养老机构建设市场的稳步发展。首先在财政支持方面,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办养老机构的数量与规模。同时对于民办养老机构也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助,提高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具体政策方面,给与民间养老机构一定的政策优惠与政策支持,方便其广泛开展养老机构建设。更重要的是加强政策监管,在养老机构资质审核、床位分配等方面制定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机构各层工作人员培训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整体模式的改进,在实际操作中依赖于各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养老机构,特别是民间养老机构,其组织形式与普通企业类似,一般采用直线式管理结构方式,管理人员分为上中下三等,各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不同的职业素质,满足不同的管理工作需求。因此养老机构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培训工作。本文将对养老机构各层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展开研究。
四、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建议
(一)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建议
养老机构基层管理人员是与老年人实际接触最多,与基础具体的护理工作距离最近的管理岗位。首先在基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最好是由工作积极努力,好评度较高的一线工作人员当中选拔而来。具体选拔可以通过考核,投票等环节。其次在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面,由于基层管理人员是与老年人接触最多的岗位,要加强对其专业素质的培训,主要是具体护理方面的培训,包括基础医疗服务专业素质和护理专业素质。同时作为一个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应变能力和具体管理能力进行培训,比如临时性紧急状况的发生,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冲突,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变化等方面。
(二)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建议
养老机构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基层人员与高层管理人员的联系纽带,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其培训内容与两者相异。首先在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其实际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层管理人员不涉及到具体的护理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分配工作任务因此要注重提高中层管理人员对短期计划制定和中长期计划实习方面的培训指导。其次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传输通道与纽带,要在其培训过程中加强其沟通能力的培训,使其一方面能够准确、快速、明晰的将上层的管理思想和工作任务准确的传达给基层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也能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任务完成情、基层意愿完整的传递给高层管理者。
(三)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建议
高层管理人员在整体养老机构中发挥着统领全局,运筹帷幄的作用。其在具体专业护理方面的素质要求比较低,对整体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主要是从中层管理人员中选拔,或者外聘优秀管理人才。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开展社会工作等专业,因此高等管理人员最好是具备一定的相符的管理专业学历。在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中,首先要加强对其高级管理能力,制定长期战略计划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把握养老服务整体局势,高瞻远瞩,制定合理可行的长期战略计划。其次是加强其具体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使其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处理重大矛盾问题,有效统筹管理协调方面能做到临危不乱,井井有条。养老问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政府、社会、家庭甚至于每个个人都有义务为养老失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致力于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养老机构容纳能力的扩大。
作者:刘婷 周晓静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