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研究与创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旨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据实践研究显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不但体现在教学质量不高,还集中表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改革的趋势下,教师需要发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弊端,需要改革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
二、从“教”变为“学”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学都存在较大的弊端,教师在课堂中以大量的讲解进行授课,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施教”的过程,教师极大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相反,现代教育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双向过程。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助推器。这就决定了教师需要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初中英语短语教学为例,教师在复习阶段集中讲解“动词+to”的短语。在过去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或者将相应的资料直接印制并分发给学生。此时,学生看到的就是已经成型的学习资料,其面对的是大量的英语短语。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其本质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安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不断专研与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在获得更加深刻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自我梳理已学的“动词+to”的短语。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享,通过头脑风暴法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完成知识体系建构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自身的能力以及现有的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有效的学习、探究和交流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逐步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活用分层教学理念
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发现,不同的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拥有不同的表现。部分学生能够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能够在更有效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之相反,部分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反而降低了学习质量,使其无法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收获。经研究发现,造成学生收获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没有区别对待不同能力与素质的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益。这就决定了教师需要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理念,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when和while引导的状语从句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高层次的学生,教师根据其突出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英语基础,需要学生在正确辨别两种状语从句异同点,同时要通过造句的形式将其灵活使用。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when与while的用法,并且能够正确判断黑板上的例句是否有语法错误。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以夯实学生基础为主,引导学生在教材、工具书的辅助下语法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有力支撑下,教师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能够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在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获得真实的提升,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获得提高。
四、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需要指出学生暴露出的不足点,并肯定学生展现的优点,通过有效的反馈让学生拥有明确的前进目标,同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最高级与比较级的过程中,教师按照分层教学理念开展了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的阅读教材后的课文并寻找其中含有最高级与比较级的句子,并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到相应的结果。针对于此,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意识进行了赞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针对于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不足点,需要立足于素质教育背景,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本文研究基础上,众多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语法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交流,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以此完善相应的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亚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陈建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杨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