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苏式家具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明清吴地士人,商人,匠人及百姓四个不同阶层人与家具相关的生活入手,分析他们各自的生活方式特点,总结及归纳其对苏式家具设计的影响,得出了苏式家具的育成是吴地人民共同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的结论。
关键词:苏式家具;生活方式;家具设计
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发源于苏州,以苏式家具为典型代表,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自唐以降,伴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以苏杭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成为了中国当之无愧的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期的苏州,文人在此营建园林,隐世而居;商人在此建业经商,致富发家;匠人在此磨练切磋,一展所长;百姓在此安居乐业,纳福迎祥。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共同影响着苏式家具的育成与发展,可以说苏式家具的成功离不开吴地人民集体的智慧与努力。
一、文人参与设计,指导设计
苏州地区自古地灵人杰,据统计明清两代全国文状元共204人,苏州就有34名,接近总数的六分之一,而进士举人更是数不胜数。苏州还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画家、诗人、书法家不甚枚举。明清时期的苏州文人或因官场失意,或只醉心山水,过着隐逸于市的生活,他们以“琴棋书画诗酒茶”为主要生活内容,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中,培养出了对艺术独到的见解。文人以涵泳于艺作为生活方式,并乐于将对艺术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具体家具设计之中。他们或著书立作,给后人以理论指导,如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王昕、王思义的《三才图绘》戈汕的《蝶几图》等,其中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云:“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奠定了士人所推崇的古雅的苏式家具整体风格基调;或亲身参与设计,创造新的家具品类与功能,如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提及其所设计的脚底按摩器与脚踏相结合的滚凳以及冬夏两用的多功能二宜床,屠隆在《考盘余事》中提到了专为文人踏青郊游设计的提盒,叠几;李渔还为过冬和度暑分别设计了可放置炭炉的暖椅以及可储存凉水的凉杌。此外,现存苏州留园揖峰轩以及怡园拜石轩中的琴几均配有空心的郭公砖,这是文人专为弹琴所设计的古代家具音箱装置;甚至有的文人直接将墨宝刻于家具之上,点缀装饰,如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中所收录的黄花梨大桌案,上刻篆书铭文:“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而为冯(凭),逸我百年”1。苏式家具在艺术审美造诣以及创新功能开发上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文人的参与与指导。
二、商人促进流通,推广市场
明清时期,苏州经济繁荣,人民富足,是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地区之一。正如明末意大利传教士所言:“(苏州)是这个地区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以它的繁华富饶,以它的人口众多和以使一个城市变得壮丽所需的一切事物而闻名。”2苏州地理位置极佳,城外东临大海,有“六国码头”之称的太仓港联通海外市场;城内运河南北贯穿,直通国内重要口岸,更有两万余条大小河道织成水网,十分有利于商品的运输与流通。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他们在此贩货交易,一方面大大促进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掀起了一股奢靡享受之风,对苏式家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人对苏式家具设计的影响主要在:(1)他们通过商业贸易活动,从印度、爪哇、菲律宾和暹罗等地进口大量贵重木材,这些木材质地坚硬,花纹优美,成为了苏式家具制作的主要原材料,不仅提高了苏式家具的观赏性,也为优秀的家具作品能够传世至今提供了品质保障。(2)明清商人所引领的奢靡之风也对家具设计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是正面的。据范濂《云间据目钞》中记载:“纨绔豪奢,又以椐木(榉木)不足贵,凡床厨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糜也。”3。明代之后,清代的苏式家具艺术之所以逐渐走向衰落,亦有受这种奢俗导向影响的缘故。
三、匠人磨练技艺,精益求精
据《吴县志》记载:“苏州城中,西较东为喧闹,居民大半工技。”明清时期的苏州,手工艺空前发达,苏绣,苏扇,苏裱,苏灯,苏雕等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闻名的工艺作品及能工巧匠。手工艺的高速发展与明清时期的工匠在社会中地位的逐渐改善不无关系。当手艺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甚至为自己赢得声誉时,磨练技艺,精益求精就成为了苏州匠人主要的奋斗目标了。明清苏州的小木做匠人,首先,他们技艺非常精湛,制作的苏式家具尺寸精确,结构牢固,品质一流。当时流传有工匠对家具制作的训诫:“好门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动桌椅不好做,硬木还得卯鞘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时苏作家具的制作水平。其次,他们设计时还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例如他们善于规划木料,有“一木连做”的神技;巧用模件设计方法,形成完善的苏式家具结构体系。能根据不同的部位,结合不同的部件,构造出各式各样合理规范的结合方式4。再次,当时苏州地区的工匠在不断磨练自己技艺的同时,也在吴地文化气息耳濡目染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品味,造型优美的苏式家具不仅有文人的指导,更蕴含了手工艺者的匠心。正如张岱《陶庵梦忆》所说:“其良工心苦,亦技艺之能事。至其厚薄浅深,浓淡疏密,适与后世鉴赏家的心力目力,针芥相投,是则岂工匠所能办乎?盖技也而进乎艺矣。”
四、百姓安居乐业,纳福于器
早在明代时期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苏州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工商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人们安家置业。在这片土地上周而复始上演着的是普通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可以说吴文化不仅是文人的文化,更是吴地百姓的文化。而家具作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们的影响。首先,百姓生活富足,有强大的购买力,大大拓宽了家具的市场,促进了吴地家具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其次,由于家具与百姓关系密切,受文人审美影响的家具也必然融入了百姓的审美趣味,这与当时手工艺品的设计发展趋势相符:“趋俗为雅、化俗为雅的艺风和世俗化、平民化的艺术创作,各类符合市民阶层审美趣味的艺术品大量涌现”5。当时,苏式家具上出现了许多装饰图案,都与民俗吉祥文化相关,例如,有将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变形用作装饰的;有以谐音吉祥话语的图案如柿子,蝙蝠,梅花鹿等作为装饰的;也有直接以吉祥之物作为装饰,如寿桃,麒麟,灵芝等。这些图案装饰或通过浮雕,圆雕,镂雕等雕刻手段直接缀于木构件之上;或用螺钿,玉石等材料拼成后镶嵌于家具之上;抑或直接做成铜构件,安装在家具之上。虽然这些装饰的寓意与制作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承载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
俗话说,一方土地,养一方人,而一方人民,则造一方器物。明清时期苏州城中的士人涵游于艺,提高了家具的设计品味;商人努力经营,推动了家具产业的发展;匠人磨练技艺,提高了家具的制造工艺,百姓纳福于器,丰富了家具的内涵,他们各自以不同的生活方式影响和促成了苏式家具的育成。因此,可以说苏式家具是吴地人民共同的智慧成果与劳动结晶。
作者:王文瑜 计国彦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相关专题:电信运营商解决方案 企业品牌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