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也与日俱增,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基础相对发达的省份,虽然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高,但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国内的市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学校培养学生和社会所需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首先介绍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完善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相关问题的对策方针,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中国早日建成具有普及推广意义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探索

1引言

高职院校同本科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其对于培养人才的定位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致力于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也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江苏省高职院校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出一条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培养具有对社会有用的专门人才。构建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江苏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指导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江苏省对于就业指导相关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学校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素质和观念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就业指导体系仍存在较大不足,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承担的更多的是就业相关的指导工作,这些辅导员也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其自身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相对不足,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属于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员难以胜任该项工作,这也是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将难以实现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另外由于辅导员缺乏相关的求职经验,也不能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给高职选胜,因此就难以有效的进行就业指导。另外高职院校中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建议,更多的是一些笼统的建议,并不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量身打造的具有实用性的就业指导建议。

2.2就业指导工作信息传递不畅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和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这就需要就业指导中心能够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由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当前并不完善,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由于相关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也很难及时准备的给学生传递就业单位的用人信息。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也不具备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给学生制定相应培训计划的能力。因此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盲从性和滞后性,这也是未来江苏省就业指导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不能实现就业指导工作信息的有效传递,这就导致一方单一的发布信息,另一方难以接受到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搜集到的信息也是片面的,就业指导中心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这就导致毕业生和单位之间的单向交流,难以实现有效的互动,降低了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2.3就业指导缺乏目标

制定切实有效的就业指目标是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重要机电。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并没有关于该项理论研究的工作,并且也缺乏相应的理论创新,这也是江苏省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难,并且发挥作用相对较小的关键因素。当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仅仅是对于就业知识有简单的了解,并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就业的重要性,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并不具备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指导老师自身也缺乏对于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深层次思考。只有其充分认识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够确保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能够早日构建完毕,并且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就业指导体系并没有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做出科学划分,只是将其认为一项工作,并没有清晰的就业指导培训目标,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就业指导培训的效果。

2.4市场信息反馈不到位

就业指导老师要想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给予毕业生正确的就业指导建议,就需要自己亲自走进社会,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亲身感受,并且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了解市场动向,预测市场发展,清楚的知道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其在求职过程中所需要避开的雷区,这样就能够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同时还应该重视对于求职成功毕业生反馈信息的分析汇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毕业生所需要切实掌握的技能。虽然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确实加强了对于师资力量的强化工作,但是老师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政策信息的传授,并没有以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素养作为其讲学目标,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纠正学生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并不能够增强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素养。另外由于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准确的把握机遇,就造成了学生缺乏求职能力,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够正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更多的是采取随波逐流的方式就业择业,没有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优势做出量身定做的求职选择。

3解决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问题的对策

3.1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提高水平

在构建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抓住重点才能够有效解决教学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这也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共识,高职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强的专业性、灵活性、实践性,对于江苏省高职院校的老师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高职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并且从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着手,突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只有充分找到自身的特色,才能够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只有秉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将很难然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2扩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专业性技术人才的缺口日益突出,由于高新技术方面人才的缺失,导致我国的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由此能够发现我国的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之间存在脱节。由于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落后,即使社会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仍很难找到工作。因此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单位招聘人才做详细的了解,不断扩展就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缩短岗位和人才之间的差距,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需要增多和工作单位的联系,掌握更多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切实考量学生的利益,有效解决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3.3进行职业规划

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良好方式,对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考量,并且做出科学的计划安排,就能够让学生对于工作岗位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了解自身和岗位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弥补差距,在就业之间就做了较为完备的准备工作,对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还能让学生确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努力,也需要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开设相关的课程,给予学生制定职业规划进行必要的指导,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3.4加强宣传和指导力度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且高职教学宣传政策也存在缺失,不能够消除高职院校学生内心的自卑感,一直认为其属于学习过程中的杂牌军,只是正规教育的一种后备力量,这样就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树立和发展。只有在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加强相关政策和办学目的的宣传工作,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解开心结,认识到自身专业的价值和竞争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心理上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不认同感,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职业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作为引导,比如说调整高职院校学生学费标准,降低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费的征收。

4总结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对于是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前提条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加大对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早日建成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壮大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才能够确保江苏省的就业指导体系能够朝向着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为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具普适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体系的贯穿于学生求生生涯的各个方面,只有学校、社会、家长全体参与,共同合作,才能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确保就业指导体系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孙英浩.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22).

[2]孙智芹.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浅析世界农业论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3]梁业胜.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寇尚乾.关于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湘潮,2007,(6).

作者:李峻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60307.html

    相关专题: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