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企业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及劳企关系,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有很大的差别,造成了党员在这类企业中发挥先进作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探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如何发挥先进作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党组织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在这类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以私营企业为例,据截止1999年底的统计,全国私营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仅占私营企业总数的1.5%,许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私营企业至今尚未建立。在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中也有类似的状况。这种状况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许多党员因失去组织的管理、依托和指导,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有的党员成了“袋袋党员”,把组织的介绍信揣在兜里,找不到管理他的基层组织在哪里,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有的党员在企业单枪匹马,左冲右突,较长时间得不到组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有的党员在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因没有组织的支持和依靠而感到理不直、气不壮,久而久之就不想“显山露水”,产生了退隐感。对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2000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浙江、上海的考察期间曾作过重要的阐述,他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首要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党组织。
笔者以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关键是要抓住“四个结合点”来开展:一是目标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与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是一致的;二是资源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需要借助我们党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身,党的建设也需要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三是人才的结合点,即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党员同时也是企业的能人,受到企业的欢迎;四是管理的结合点,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党务工作者通常会具有相互兼容性,开展党的工作也有助于其管理效益的提高。在建立健全党组织的形式上,联系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通建”等形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了健全的党组织,我们就能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使分散、流动的党员严密地组织起来,采取措施不断地提高党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整合、保持和提高党在基层的政治资源,使党员有归属感、依靠感和发展感,从而为他们发挥先进性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必须处理好“经济人”和“政治人”的关系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首先是个“经济人”,因为他要接受市场的筛选、参与市场的竞争和岗位的竞争;他要取得一个在经济上能养活、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养身立命”之所,否则,所谓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问题是,“经济人”在为自己奋斗争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优胜者,是否既为企业作出贡献,同时又通过企业这个操作对象为国家和社会也作出了贡献?在通常情况下,“经济人”所获得的利益与企业获得的利润和国家获得的税收是同步增长的。换句话说,“经济人”为获得个人应得的利益而奋斗是有利于国家的。但这是否可称为是党员发挥了先进性作用呢?不能。因为这还没有与企业的一般职工区别开来。
“经济人”只有向“政治人”实现转化,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才会凸现出来。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能充分理解和把握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能自觉地在现阶段为党的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而奋斗。如果说上述“经济人”的行为还是不自觉地在为国家利益作贡献,可以称之为处在“自在阶段”的普通职工的话,那么经过党的组织政治锻造的党员,却是能够自觉地知晓自己作为“经济人”所做的一切乃是符合党在现阶段所规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应称之为处在“自为阶段”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可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在扮演“经济人”的角色时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与党的目标和任务统一起来,并通过党的组织来从事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任务的。在党员身上,“经济人”和“政治人”是必须统一的,否则就不能体现先进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要做到“经济人”和“政治人”的统一,必须以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为要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有相当一批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党员如何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作为“经济人”的“政治人”,他首先应当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能人,这是立足企业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里,虽然优秀的雇员不一定是党员,但是党员一定是也必须争取是优秀的雇员。因为这样的“政治人”就能在企业里具有榜样力、号召力和感染力。作为“政治人”的“经济人”,他在企业工作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可靠的经济收入,而是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做职工群众思想上的引导人和贴心人、利益上的推动人和保护人。另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要实现“经济人”和“政治人”的统一,还需要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当的多重社会角色,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人格。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对外开放度的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外交往增加的特点,要求党员既要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者,又要成为党组织的“护旗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风险性增大的特点,要求党员既要成为追求效益的优胜者,又要成为维护公平原则的“道德人”。党员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个完整的人格,才能够避免在多元产权主体、多元利益格局和多元文化取向下所引发的政治意识淡化的倾向、理想信念模糊的倾向和为人民服务观念弱化的倾向,真正体现一个党员应当具有的先进性。
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发挥业主党员的作用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若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担任的不同职责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一般的雇员党员;(2)担任企业一定经营管理职务的雇员党员;(3)处于企业控股地位或独资经营的业主党员。业主党员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而产生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党员积极“下海”,成为创办、组织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一员,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在私营业主中也有一些符合条件的人加入了党组织。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相当数量的业主党员队伍。作为业主党员还能不能发挥先进性的作用?这是一个令人普遍关注和疑惑的问题。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上破除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党员不能拥有和经营资本,如果能拥有和经营资本就成了资本家,这样的党员会丧失他作为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先进性特征。”这是一种离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老祖宗的理论作教条式理解和推导的结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党员尤其是业主党员的先进性,切不可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际。在我国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人、财、物、信息四大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现代化的发展,不仅是工人和其他劳动者,而且更是每一个党员的责任。共产党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资本经营专家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党员能以其劳动的积累和拥有的科学技术能力及科学管理能力的投入,并以此为资本带动更大资本的运作和发展,对其所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不好?他参与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分配,而得到较大的个人利益完全具有合理合法性。这是他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后社会对于他的肯定和奖赏。事实上,这样的党员比一般的员工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作用,也代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业主党员可以发挥和实现工人阶级先进战士的作用。
误区之二:认为“共产党员成为私营企业主后,摆脱不了一般私营业主的趋利的共性,有损党的形象。因此,共产党员不该当私营业主。”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笔者根据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业主党员,他们在富裕之后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工商税务等政府行政部门在管理中也确实感到业主党员跟其他人不一样,如在依法纳税、扶贫帮困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在他们中还涌现出了一些优秀业主党员。他们在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的“四个不忘”(办事不忘党的宗旨;下海不忘党员身份;发财不忘社会责任;经商不忘党纪国法)集中地反映了优秀业主党员先进性的精神理念和精神境界。误区之三:认为“党员当了业主,只会关注企业的获利多少,不会热心企业的党建工作。”事实并非如此,从上海浦东新区等业主党员情况的调查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企业创办的成功是依靠了党的政治资源,是党的政策给了他们创业的机会和条件。他们还认为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更需要党的政治资源的支持和推动,需要建立精干高效的党组织来引导、帮助和监督。例如,浦东某电脑公司一些股东对党的未来政策走向吃不准,只想保持企业现有的规模,不想再增加投资,壮大和发展企业。该公司党支部首先在党员股东中统一了增加投资的思想,结果在董事会上,7个董事有4个党员董事投了赞成票,通过了增加投资的议案。可以认为,大多数业主党员,他们受党教育多年,有的曾担任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较高,在经营活动中能够积极带头,规范运作,贡献社会,较好地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我们的党员作为组织或个人都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这一时代改革的潮流——在多种成分的所有制企业中经风雨,见世面,并积极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断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先富裕起来的党员能够做到以先富带动后富,以此去实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