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实现高效率,为达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一直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80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错误的做法,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实现。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生硬,学生不感兴趣。不得不承认,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种模式的出现,但真正走进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只是给传统的“引入———讲解———练习———评讲———总结”的教学环节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穿新鞋走老路”的照抄、照搬仍然存在。这种生硬、枯燥的教学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忽视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众所周知,化学发展到今天,实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实验时间、实验设备、实验能力等因素的存在,很多教师不愿进行化学实验,在他们看来,“让学生动手实验不如做演示实验,做演示实验不如背实验”。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扭曲了化学教育的本质,伤害了学生追求真理和科学的心灵,更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设置固定化,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在化学课堂上,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基本反应不过来,总是一副茫然失措的样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早就设计好的化学理论题,不仅枯燥、单一,更有着标准的答案,一旦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实际范围内,教师就会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意图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消化这些问题,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在学生提出一些很有新意的看法时,教师也不做深入探讨,只是以“今后会讲”“与中考无关”等语言来搪塞过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完全被禁锢,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进行深入探究,掌握的也多是生硬的理论知识,无法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一直以来,兴趣就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古今中外,那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的求知欲也大多来自于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课堂导入部分为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我们不妨以实验的形式进行导入。“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这些小实验既简单又有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所在。
2.重视实验教学。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而利用好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德,使学生在学习中全面成长。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改变过去“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的学习方式,多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必要时还要对实验的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提高认识,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能够在生活中完成的实验以家庭实验的方式布置给学生。相信做到了这几个方面,一定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
3.理论联系实践。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学习化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学生的未来打基础,让他们懂得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提问要立足于生活,尽量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人们在炒菜时多用铁锅,而不是铝锅”;学习了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式后,以“无壳蛋”的制作原理展开提问和探讨……如此,不仅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让学生积累了很多生活常识,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教学效果也很理想。总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思想,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解决策略,同时还要多将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黄声健 单位:江西上犹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