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背景知识的比较
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对中国和外国的文化、历史、文学作品创作时期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进行对比。在所有背景知识中,宗教背景是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背景知识之一。西方文明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表现出的仁慈、平等、友爱和平等情感都是西方文化和宗教中一些美好的人类普世价值,并且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门派林立,佛教、道教、儒教等思想既有不同也有相互间融合发展的地方。因此,找到和分析出中西在人性和人们固有的情感上的共同之处,发觉中西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对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外国作品的纵向比较
即把要分析讲解的国外选文放到整个外国文学史的角度来进行对比学习。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从早期的《离骚》,《诗经》,到后来的唐诗,汉赋和元明的小说,再到现代文学,特别是最近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些作品也是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西方从早期的《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到后来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再后来的《老人与海》,不同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作品都深深的打上了那个时代和地域的烙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理清文学史的脉络,把特定的文学作品放到整个文学史的脉络中去看,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体系,更好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时掌握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3.外国作品横向比较
即在同一时代的不同作者作品之间的比较。比如同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但丁的《神曲》,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新型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腐朽、荒淫无度的封建及基督教会的抨击,反映了人们对人性解放的要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虽然这些作品在表达的主旨和在思想上都有共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出自不同作者和不同国度,在表现手法、文体和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把同一时代的不同作者的作品相互比较从而凸显出所讲授作品的特点。
4.外国作品多元比较
即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和比较作品可能要表达的主题、人物形象等语文的基本知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出台,要求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五大方面的能力,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和把握作品,鼓励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古今、中外的眼光和观念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引导为主用发散性的教学和思考模式来鼓励学生多角度的看问题。以《项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假设问题,玛蒂尔德夫人是____的人,然后把落差比较大的观点分组,比如玛蒂尔德夫人是一个勤劳努力的人,因为她勇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和命运的捉弄,凭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财富奇迹;再比如,玛蒂尔德夫人是一个可恶的人,她为了一己之私,虚荣心,先是找朋友借项链,又由于自己做事不够仔细丢了项链,从此她丈夫和家里人都过上了苦日子。然后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激辩的过程中,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让学生能更好的解读作品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这样用发散性和强对比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的看问题,而不是教师在教参上找出“标准答案”先入为主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个思想的枷锁去阅读和理解文章。
5.结语
国外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本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我国的本土文化和文学特色,结合运用比较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帮助中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和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眼界。同时,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
作者:刘春凤 单位:庐山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