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不论是从社会实用性还是从艺术实践性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参考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唱法以及通俗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声乐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一、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
(一)美学之“气”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在美学的角度和意义上来讲就是指声乐艺术形式在段落间的转换气势,此外还包括作曲家所赋予作品的独特“气质”,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为观众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声乐表演艺术当中的气可以理解为创作者与表演者在表达作品时所呈现出来的气势,这是音乐艺术范围内的共同之处。
(二)心理之“气”
在声乐表演问题上时常会涉及到关于“用气”及“练气”的技巧问题,演唱者的气势、气场是由其自身的心理状况所决定的,当表演者情绪紧张、内心慌乱、注意力分散、局促不安的时候唱歌,那么他所呈现的状态必然是绷紧的、不够自然和舒张的、不够释放和慌乱局促的感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缺乏气息结构上的科学认识和熟练运用,另外也可能是演唱者自身焦躁紧张,未能掌控气息平衡而导致的。因此,表演者的内心对节奏的掌握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娴熟的气息运用技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表演之前尽量提醒自己不要慌乱,通过深呼吸调整情绪和呼吸节奏,达到全神贯注,气定神闲,完全的投入到作品意境之中。
(三)生理之“气”
“气”是声乐表演艺术的必备技巧,也是演唱和教学中的专有词汇。胜生理之“气”指的是“气息”、“呼吸”以及气流振动声带发出的声音。对“气”的掌握和合理运用体现着演唱者的技能和水平,古往今来,所有的歌唱家都重视声乐表演艺术中关于气息的运用问题。声乐艺术表演中的“气”是贯穿始终的,整个表演过程都需要“气”的支撑和充盈,无论是高、中、低声区的技术都离不开“气”的支持,离开了“气”,声音便不再顺畅,同时失去了自然流畅、优美自然、和谐律动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失去了“气”,声音变成了无本之本、无水之源。“气”是声乐表演过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合理有效的运用“气”是声乐艺术表演的必备技能。生理之“气”主要是将吸入的气吸住并保持住,为演唱者提供动力支持。人的气息是经由口鼻吸入肺内,本能呼出,通过一呼一吸完成气息的循环和交换过程。演唱时的呼吸,主要是将吸入的气吸入肺的底部,保持横膈膜始终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如果这种位置保持状态来源于胸就会形成憋气,不是演唱需要的气息支持,只有源于腹部的控制力使横膈膜不再上升,始终保持在吸气状态,才能完成气息较长的歌唱。
二、声乐表演中的“韵”
“韵”在音乐领域是一个重要概念,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极其重要的审美标准,同时也是传统音乐艺术的创作及品评鉴赏的最高美学标准。“韵”可以理解为“韵律”和“韵味”。其中,“韵律”是由于我国古代的诗与歌的形式吟唱,在进行格律诗的创造时讲求押韵,这样能增强作品的乐感,节奏自然欢快,呈现韵律美,更进一步说,在音乐作品中,同一因素重复或连续使用所产生的运动感,成为节奏,有规律的节奏被扩展变化后所产生的动态美,就是韵律。而“韵味”最早对诗歌的一种艺术审美和鉴赏,“韵”本是与听觉相关的音乐美学特征,延伸到诗中之“韵”,体现歌曲的美学价值。以乐和诗、以味喻诗是传统对音乐美学的总结。因此,“声乐中的韵”归结为艺术作品及表演中的音韵、韵律以及神韵。
(一)音韵的探究
声乐中的气贯穿于整个作品,而韵则呈现在作品每个细节之处,缺少了韵便使声音失去了光泽和色彩,失去了感染力。韵主要是隐约和暗示的状态,存在细微的环节中,韵的呈现是一个和缓的过程,并不是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其精妙之处在于隐匿痕迹,却又充满神韵,主要是音乐中的调节剂。通常在声音的音符的音头、音腹及因为进行处理,可以产生不同的、微妙的音韵。
(二)乐音运动中的“韵”
声乐中音韵是声乐运动中所产生的韵,声乐中的韵可以分为音前韵、音中韵、音后韵、两音间韵四种,声乐中的韵使歌唱过程中的音高与字音始终保持对应统一。西方国家的音乐作品音律格调的节奏紧密,伸缩空间小,我国音乐作品的音律节奏通过韵的处理形成了独特形式,使其在演唱时声音饱满圆润、自然流畅,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审美需求。三、结语本文主要分析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韵,声乐艺术中的“气”和“韵”是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两种训练要素和技巧,通过平时的训练,着重注意气韵的关键点,把握演唱过程中的“气”和“韵”,使声乐表演更加自然流畅、和谐优美,使声乐艺术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不断蓬勃发展。
作者:张时俊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