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技术并购之企业技术论文

一、企业技术并购案例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1.苏州市技术并购情况概述

苏州市规模化量产的技术多数与外部获取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外部技术获取仍将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市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研发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积极进行一些外部获取技术的行动对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来说,是一种重要路径。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国外企业经营陷入了困难,出现了资金断链。苏州市部分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企业积极开展了跨境收购。例如,2011年久工科技通过并购美国某集团相关公司业务获得了自动化生产装备线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技术与研发团队。经过两年的消化吸收,久工科技已从一家简单的模具加工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团队成员得到了外国专家资助,获得格力空调、中海地产和东风汽车等知名企业的采购资格。苏州市上市公司也积极通过技术并购获取技术能力提升。例如,2012年科斯伍德为了更好推动公司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拓展,使用超募资金收购法国知名油墨生产企业Brancher。该企业始建于1840年,在欧洲市场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优势。通过这一收购推动了科斯伍德公司研发的国际化进程。又如,原在香港上市的上声电子也先后在捷克和巴西实施技术收购,加强同国际大型汽车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关系。再如,作为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吴通通讯为了保持技术的先进性,近年来连续实施技术并购,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2012年,吴通通讯定向增发1 109.32万股,以不超过1.68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宽翼通讯100%股权。公司从原来的光纤连接产品和无线射频产品向移动网络设备领域拓展,2013年再次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并购国都互联获取发展技术。

2.苏州市技术并购案例剖析

但近五年时间过去了,技术并购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增加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L公司并购的是未投向市场的技术,属于纯研发技术的收购,存在较大的风险。而L公司在并购前似乎并没有完全了解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虽然,此次技术并购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也可以为企业在高端中压开关设备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甚至能以新的氮气绝缘技术改写行业格局,但L公司对市场的分析并不透彻。由于缺乏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并购项目基础建设和设备投资形成后,市场化并没有如预期的顺利,反而加大了企业的融资压力。L公司不得不重点关注财务状况,降低对新技术的投入力度。目前来看,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使得L公司此次并购并不那么完美。

二、企业技术并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技术并购的尽职调查不够充分

技术并购关系到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力的转移或构造。调查表明,一项新的技术并购行为在开始前往往使企业上下心潮澎湃,“美好的未来”会给企业带来一种心理假象,加之有些被获取方往往会缩短国际化的时间来寻求较高的出售价格,企业也因为想低价收购而急于完成技术获取。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充分了解相关的重要信息,或者是信息了解得不透彻,这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单就技术并购行为来说,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想全面掌握双方企业内部复杂的变化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才需要充分的尽职调查。而大部分企业往往把尽职调查当成一种形式,关心的重点却是企业获取技术后的能力和市场地位会得到怎样的提高。这明显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也是技术并购失败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因此,企业在进行技术并购相关行为之前,必须建立一个临时的专门部门来从事尽职调查工作,做到尽可能详细和全面。只有这样,才能为一次成功的技术并购打下基础,走好第一是至关重要。

2.对技术获取的负面效应不够了解

企业是一种复杂的组织形式,它的运转需要人员、技术、组织和任务四个内部要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共同协调。技术的获取或延伸都会极大地改变企业内部四个要素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企业发生变化。如资源外向就有可能挖空企业的核心研发能力,不能达到构建技术能力的要求。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对这些负面效应了解得并不全面。片面关注技术并购的优势而忽视其负面效应对企业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技术并购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才能使企业获得利益,否则企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企业应在进行技术并购行为之前充分了解它的负面效应并作出相关的预防工作,密切关注技术并购后企业人员的变动(包括高层、二级部门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技术(尤其是软技术的变化)、组织、企业目标、财务状况(特别是债务水平的提高)的变化和资源外向侵蚀企业能力的情况,以及这些变化和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3.对并购技术查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不重视技术查新的作用,还没有普遍接受这一低成本的技术获取方式,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作为经济创造的主体,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经济型发展,为企业其他活动节省成本。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搜索的优势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开支,避免企业一些无用的重复研发,而“拿来主义”对企业而言还是有很大借鉴作用的。

4.对软技术和人才重视不够

工业管理技术、决策技术、规划方法、咨询技术、系统工程、仿真技术、统计方法、专家系统技术等都属于软技术的范畴。软技术是软科学服务的技术方法,是使软科学研究实现科学化的基础,是保证企业高效持续发展的一整套配套管理技术。现在国内许多企业片面地注重生产技术的不断跟进升级,大部分技术并购也都是涉及生产技术的获取,而对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才的获取并不那么重视。事实上,软技术和人才也是技术并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如果不创新自身的软技术,那么很难有效实现技术并购的优势。微软成功的技术并购案例表明,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是技术并购的成分。

三、提升企业技术并购绩效的建议

1.提升技术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继续鼓励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研究与发展机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建立研究与发展机构,可以为国内企业创造更多的合作与学习机会。因而,地方政府应该鼓励和吸引那些能为中国企业技术并购带来正面影响和促进作用的企业来中国投资,但这并不表明无限制的引进,对于那些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削弱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的企业,政府应加以限制和拒绝。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的跨国投资,积极与跨国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帮助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化的研究与发展网络,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同时,还应该就本地企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建立一个技术预警机制,防止企业资源外放严重影响企业自身的基础。此外,应继续加大对自主研发的鼓励和引导,使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第二,扶持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国际研究与发展平台。地方政府要根据产业发展的状况,完善不同性质和特色的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创造更优越的投资经营和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区域性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集群。同时,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公共空间,健全公共服务组织,虽然现在多数城市已建立了像创意产业园这样的技术孵化基地,但还要建造一个更完善的国际化研究与发展平台,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技术并购,形成一个国际创新集群,并据此来构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系。第三,有效推行政产学研互动机制。企业技术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与相关机构的互动和联系。因而,政府应加大技术并购和技术研发相关资金的投入,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和信息化建设,并促进技术研发机构的商业化转变;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建立产学联动机制;完善各部门信息交流活动平台,加强沟通,加速知识的扩散,形成合力,以降低交易费用,切实帮助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并购行为。

2.提升技术并购的微观建议

第一,强化尽职调查的深度与作用。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尽职调查体系,包括执行小组的建立、规则和解散,罗列出尽职调查的任务列表和分工列表,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做到不留空白;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尽职调查分析和反馈部门,以此来监督和汇报尽职调查的工作绩效;企业还应引导员工重视尽职调查的重要性,使尽职调查真正起到先头兵的作用,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较全面详细的依据。对于能力有限的企业,可以依托第三方进行尽职调查。第二,构建合理的资金分配预算体系。在企业完成技术并购后,企业高层的关注重点往往会从公司战略以及生产能力和新技术与公司融合的构建转向关注财务状况和短期债务情况。因此,企业应在尽职调查中就充分考虑到公司在并购后的债务情况,做足相关的预防措施,做好对董事会或者相关投资者就盈利有可能下降的解释。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投资比例,规范企业在技术融合、生产力改善、技术产品化和财务方面的一个资金分配,防止公司的中心偏离了企业原先的战略规划,这对企业能否使技术并购真正成功至关重要。第三,加强信息搜集,充分运用技术搜索。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化的建设,尽可能搜集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在获取技术时,优先动用信息网搜寻目标技术,而不是考虑如何购买。如果可以通过不购买就能得到技术,那么将会极大地缩减成本,降低企业技术获取的风险。事实上,目前很多技术是可以通过技术搜索获取的。第四,重视人才等软技术的获取。人才所特有的管理经验以及新的管理技术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把软技术列入企业核心能力建设中去。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和先进软技术,特别是管理技术的引用,使组织更高效地适应新要求和新技术,从而减轻技术并购的风险。综上所述,面对“技术并购”这把双刃剑,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策鼓励和引导,而企业也应尽可能地认识技术并购的本质以及存在风险,加强企业并购的专业化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并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吉永峰 单位: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技术并购之企业技术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28553.html

    相关专题:中国集体经济 股票长线投资技巧


    上一篇: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下一篇:地区劳务派遣的规范化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