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奠定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园丁”,它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的内驱力。正如苏联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般情况下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巧妙设计出栩栩如生的动画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作者在执教“京剧基础赏析”一课时,就在导入环节应用多媒体展示了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京剧脸谱,并伴随着韵味十足的京调音乐,许多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饶有兴致地期盼京剧的正式开场。再如,作者在执教《绿叶》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了美妙的情境:灿烂的阳光下,树木郁郁葱葱,远方的牌坊旁“躺着”几所小茅舍,小河流水潺潺,再配上动人的背景音乐。在如此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视听觉都被积极调动起来。
此时,作者先要求学生给画面自编歌词,然后反复朗诵,接着给画面配上《绿叶》的原歌词,最后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尽情欣赏优美的画面,倾听悦耳的歌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自然地表现出来,爱国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在高中音乐情境教学中,我们务必选择与作品内容直接相关的视觉画面,既可以是直接的演奏场面,也可以是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子演奏曲《早晨》时,作者采用多媒体展示了令人神往的春晓图:在一片葱苍茂密的树林里,一缕晨曦透过林隙微露,万籁俱寂,一两声鸟鸣让人无暇遐思……此时,动听笛声悄然响起,“笛子独奏《早晨》”的流动字幕从左向右慢慢移动,突然,字幕化作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如此的情境导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预设的教学意境之中,使学生产生无限的美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怀油然而生。
二、巧妙结合戏曲民歌精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当然,歌颂民族英雄主义和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和《秋瑾》等戏曲都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好素材,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短小精悍,深受学生喜爱,诸如《解放区十唱》和《解放区的天》等歌曲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这两部作品反映了“八年抗战”时中国人民英勇杀敌和解放区的军民轰轰烈烈地开展“生产自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和欣赏,能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强了实现中国梦的责任心。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不断开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新篇章。
作者:朱华炜 单位:江苏启东市大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