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崛起,互联网金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给企业和公众的融资理财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传统银行依靠存贷差“坐等获利”的局面从此一去不复返。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传统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无论是存贷款业务,还是支付中介业务,都遭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蚕食。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的创新策略,以期促进传统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创新策略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其在促进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也给传统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市场地位,成为当前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萌芽发展时期(2007~2011),该时期主要是各类P2P网贷平台的成立和发展。国内第一个P2P网贷平台于2007年成立于上海,此后开启了P2P网贷的新时代,截至2011年,国内P2P公司的数量已达到20家。从整体上讲,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借贷平台发展比较平缓,这是因为当时的网络环境、技术环境、金融理念等还都比较落后,限制了P2P网贷的发展。二是爆发增长时期(2011~2014),这一时期的P2P网贷平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并且一些新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相继问世,给整个金融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三是行业细化时期(2015~至今),这一时期的互联网金融逐渐形成了支付、销售、借贷、众筹四大产品体系,对银行方面造成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自此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刍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一)对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2013年6月,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率先合作进入金融市场,推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此后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各自和一些基金达成合作,也开始染指金融市场,由于这些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远远高出传统银行,银行活期存款客户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流失。据相关统计,截止到2014年3月份,银行方面流失的活期账户资金就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并且客户流失呈加速态势,大有不可阻挡之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存贷款不再是银行方面的独有业务,许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利用特定平台优势或一些技术措施也达到了变相经营负债类业务的目的。其实早在2006年时,支付宝曾与建设银行联合推出过一款产品——支付宝龙卡,可以提供一些电商平台的网络结算服务。该卡推出后,受到了一些网购人群的青睐,发卡数量迅速增长,截止到2012年,该卡发卡量已接近5.6万张,日均活期存款余额超过10亿元。而2013年,余额宝正式推出,收益率一度高达7%,大幅领先当时市面上的主流理财产品。同时,余额宝无起息门槛限制,只要用户向其中存入资金,就会计算收益,相较于银行理财产品所设置的5万元起存门槛,其优势不言而喻。截止到2013年末,支付宝龙卡发卡量不到5.7万张,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在余额宝推出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有将近2亿的资金从支付宝龙卡转移到支付宝账户中,支付宝龙卡的日均余额骤减至8亿元。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问世,对银行方面的资金沉淀产生了巨大冲击,银行方面所依赖的资金产品优势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残酷竞争下荡然无存。(二)对银行支付中介的影响1、改变支付中介垄断格局从信用货币出现起,银行就开始担负起经济生活中最为关键的结算功能,特别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日俱增,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使得以往基于现金交易的经济运转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确立以央行作为唯一法定货币的发行人制度后,银行通过向央行缴纳一定比例的准备金来进行相应的融资放贷活动,银行方面所具有的信用创造功能以及结算功能大幅减少了经济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效运作。此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支付功能的改革和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较传统金融产品更贴近用户需求,所以银行在交易结算方面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彻底颠覆了银行方面的支付中介垄断格局。据统计,2008年时,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而截止到2013年,该数值已攀升至15%~20%之间。如今,随着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大力普及和发展,电子化支付将变为一种常态,加之各种互联网支付工具不断涌现,将对人们的消费支付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当前如火如荼的网上交易很有可能跳过银行方面的约束来创造一片新的交易空间。据统计,2010年我国网购三方支付交易金额约为1万亿元,2011年达到2.2万亿元,2012年为3.6万亿元,2013年接近5.4万亿元。从快速增长的三方支付交易数据中可以看出,各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可以脱离银行方面建立的结算网络而独立运作,这使得银行最为重要的支付中介功能被极大地弱化。而在信用支付领域,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在不断蚕食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例如,京东于2014年推出白条服务,开始试水信用支付领域。利用白条账号购物,除了可以享受更高额度的优惠,还可以享受首单免息分期服务,该服务上线之后,深受网购人群的青睐,如今已经成功地笼络了大量用户,许多大学生、高中生开通了自己的白条账号,利用白条进行分期购物,而以往学生比较热衷的银行卡、信用卡则被束之高阁,不再问津。2、减少对实体网点的依赖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快捷支付方式的出现,用户无需亲自到柜台办理业务,即可完成电子转账汇款,这使得人们对银行实体网点的依赖度大大降低。2010年,支付宝、财付通等先后推出了网上快捷支付功能,使得整个交易流程进一步简化,网上银行的功能也开始淡化。2012年,我国迎来了移动互联网元年,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爆炸式增长,一年几万亿的销售额度,使得传统银行结算业务出现了巨大的分流。在银行的成本构成中,网点开支占据了很大比例,某商业银行支行在2013年一年投入网点建设的资金就多达87万元,其中装修工程、安防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取款设备等占据了大头,而这个投入水平在整个商业银行网点建设中还是属于较低层次的。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营业场所建设上的投入要少得多,通常一家中等规模的电商网络平台只要一次性投入15万元左右,就可将平台运营所需的服务器、计算机、办公家具等置办齐全,并且能够为平台所有客户提供跨区域、低成本的服务。此外,在日常运营维护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投入也比银行网点少得多,这样一来,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面对传统银行时,就体现出了巨大的运营成本优势,而银行方面即便投入巨额费用来进行渠道建设,也难以与快捷方便的网络支付渠道相竞争,这使得银行实体网点的支付结算价值得不到体现。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产品设计银行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同时借力互联网平台,使自己的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最大化贴近客户需求,并方便用户使用。例如,交通银行于2013年推出了“交博汇”,利用自身的结算优势来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业务;招商银行则推出了“微信银行”,依托社交媒体的平台优势来发展自己的手机银行业务。这些都是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有益探索,但依然远远不够。在今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中,银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立专门的产品创新研发组,确保所设计的产品结构合理、信息透明,并且在正式推出前必须进行专业化的论证和试行,之后方能正式推广,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现阶段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挖掘客户需求,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渠道,通过在线客服答疑、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对金融产品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提高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二)依托互联网拓展业务首先,银行要创新征信手段,积极研究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小微企业的融资金额一般不会太高,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放低审核门槛,同时加强对放贷资金的动态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创新征信手段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快速全面地获取企业信用信息,因此,央行、银协、银联等机构需要将各银行类金融机构联合在一起,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要负责全面搜集企业在经营运作中的信用信息,并对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行综合评定,为银行放贷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银行应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跨国电子商务货币汇兑业务。传统银行的优势在于客户群庞大、资本雄厚、网点齐全、信誉度高。银行在认清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来开辟一些特殊业务。例如,跨国电子商务汇兑的转账额度通常较高,并且涉及两种不同的货币类型,此类客户最看重的往往是银行方面的信誉度。因此,银行可以积极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确保资金及交易安全的基础上,在交易时间及方式上采取进一步的创新举措,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方便。(三)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银行现有的融资流程比较繁琐,给企业及个人客户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在互联网支持下,许多金融业务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完成,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精简客户手续办理流程,逐渐建成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确保客户在一个服务站点上就能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另一方面,银行要创新管理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积极试水“金融脱媒”的经营模式,为客户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藉此争取更多用户的认可。例如,银行在为储蓄客户提供服务时,除了支付一定的利息外,还可以为其提供资金需求方的信息,允许储户自由地选择资金去向;还可以让资金的供方和需方直接进行协商与交易,而银行在其中发挥监管、服务作用,并赚取一定的信息服务费。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金融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变革风暴。面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传统银行必须积极创新产品设计,同时依托互联网拓展业务,逐渐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从而在激烈的互联网金融角逐中占领一席之地,促进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骏,杜琳琳.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危机和商业银行的应对[J].河北企业,2016(7)
[2]曾玲玲,孙琳琳.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策略分析——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视角[J].商业研究,2016(6)
[3]杨乐志.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6(6)
[4]左海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及对策--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5)
[5]艾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基于SWOT理论分析[J].黑龙江金融,2016(4)
作者:陈璇月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